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3月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甘華田處獲悉,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他一直關注醫保體系建設。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他擬提出關於加快構建符合老年醫學特點的醫保體系的建議。
例如,他建議擴大醫保覆蓋範圍,以滿足老年醫療全周期需求,將老年綜合評估(cga)、延續性護理、長期照護、居家護理、康復訓練等老年醫學特色項目納入醫保報銷目錄,並提高報銷比例。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甘華田 受訪者供圖
觀點:
60歲以上老年人或患多種慢性病
護理等核心老年醫療項目,報銷佔比不足
甘華田認為,隨着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需要享受醫療服務,這對醫保基金使用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現行的醫保政策還存在不少短板,如對老年患者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需求支持不足;醫保支付方式未充分考慮到老年疾病的特點及老年醫學的特殊性,醫保目錄覆蓋不足等。
甘華田表示,老年疾病有其自身的特點,如多病共存。調查發現,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平均患有3.1種慢性病,但現行醫保支付實施單病種打包付費方式,這與老年醫學“治共病”的理念不匹配。另一方面,老年患者病情複雜、治療難度大等導致住院周期長。調查發現我國老年患者平均住院日達14.3天(青壯年6.5天),而醫保支付標準一般為7天,這常導致醫院推諉老年患者的現象出現,影響老年患者的治療效果。
此外,老年疾病對康復、護理等需求高,而現行醫保康復、護理等核心老年醫療項目,報銷佔比不足5%,費用結構嚴重失衡。
因此,在甘華田看來,大力化解現行醫保政策與老年患者需求的矛盾,補齊現有醫保政策的短板,真正實現老年人“老有所醫、醫有所保”,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建議:
探索創新老年醫保繳費政策改革
90歲以上老人全額減免
甘華田建議,第一,擴大醫保覆蓋範圍,覆蓋老年醫療全周期需求。建議將老年綜合評估(cga)、延續性護理、長期照護、居家護理、康復訓練等老年醫學特色項目納入醫保報銷目錄,並提高報銷比例;積極推動“家庭病房”的醫保支付;完善老年長期護理保險(長護險),加速試點擴面,重點向農村和欠發達地區傾斜,將家屬照護補貼和專業護理培訓費納入醫保報銷。
第二,優化重構醫保支付方式。建議建立老年疾病多維度專屬分組標準,開發老年疾病病例組合模型(geri-drg),按年齡、疾病嚴重程度、衰弱指數、共病數量、功能狀態等進行分組,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和補充支付制度,根據實際治療階段追加支付。同時積極推廣“功能分類付費”(frgs)試點,推行門診按人頭付費與按病種付費相結合模式,對老年慢性病實施“打包付費”,降低老年人門診自付比例。此外,針對腦卒中、骨折術後等康復需求高的病種,提高權重係數或按功能恢復程度付費等,形成老年疾病支付方式的“組合拳”,探索“急性期-康復期-長期照護期”分段支付機制等。
第三,探索創新老年醫保繳費政策改革。建議積極探索在特定年齡段人群實施差異化的醫保繳費政策,例如80歲以下老人按現行標準繳費,對於低收入且年齡在80歲以上的老人給予一定幅度的減免,90歲以上的老人全額減免。
第四,探索多元化的醫保籌資渠道,強化多層次醫療保障。建議增加政府財政補貼,引入商業補充保險等,為老年人醫療支付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和多層次醫療保障,如建立“政府+市場+慈善”的籌資機制,建立專門服務於老年人的特殊醫療基金等。
第五,強化技術賦能和數據整合。建議建立國家老年疾病醫療成本核算中心,積極開發老年醫保智能系統,對接全國醫保信息平台,實時調取衰弱指數、共病圖譜等數據,提高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紅星新聞記者 付垚
編輯 楊珒 責編 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