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患者大腦中缺失的是“憎恨”

2025年02月13日07:12:14 健康 1846

復旦大學、英國華威大學(Warwick University)、湘雅醫學院與劍橋巴布拉罕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聯合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大腦中與“憎恨”相關聯的功能連接網絡存在消失的現象。

也就是說抑鬱症病人很可能難以控制對自己或者他人的負面情緒--通俗地說,抑鬱症病人往往難以產生憎恨的情緒。

抑鬱症患者大腦中缺失的是“憎恨” - 天天要聞

大腦中的“憎恨”網絡由額上回、杏仁核、殼核等區域組成。當人們看到自己厭惡或者有強烈感情的人或事物時,這些腦區即會被激活。除了“憎恨”腦功能網絡的消失,其它一系列功能網絡也有變化。這些網絡分別涉及行為、危機反應、情感、注意力、記憶力等與人類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腦功能。

所以說,情緒的正常表達和宣洩對人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社會中的個體能夠恰當、適度地宣洩負面 “憎恨” 情緒,其實有助於心理以及精神的調節。簡單來說,“愛憎分明” 的人群,由於能夠及時處理負面情緒,患抑鬱症的概率可能會低於那些不易產生 “憎恨” 情緒的人群。

抑鬱症患者大腦中缺失的是“憎恨” - 天天要聞

給大家說個醫案幫助理解。

我門診一個患者在一家高壓的互聯網企業工作,長期面臨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和職場競爭。自述渾身乏力,喜歡躺着,容易哭泣,總感覺嗓子有痰,感覺堵得慌,咯之不出,咽之不下。

心下痞滿,膈肌痙攣表現為不是呃逆,而是不自主的氣體朝着喉部上沖,此時整個身體都隨之抖動。頭疼,尤其是前額和後腦近一年來,他逐漸出現情緒低落、對工作和生活失去興趣的癥狀,還伴有失眠、食欲不振等情況。

抑鬱症患者大腦中缺失的是“憎恨” - 天天要聞

在與他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幾乎從不表達對他人的不滿和憤怒,即使在面對明顯不合理的工作安排時,他也只是默默承受。他說自己似乎沒有了那種 “生氣” 和 “憎恨” 的能力,對一切都感到麻木。

我為他開具了中藥方劑進行調理。

藥方為:柴胡黃芩半夏党參、炙甘草 、鬱金合歡皮 、酸棗仁、遠志

抑鬱症患者大腦中缺失的是“憎恨” - 天天要聞

第一療程後,患者總哭的問題消失了。頭痛的問題消失。嗓子異物感問題也消失了。膈肌痙攣的問題基本消失。現在的情況是,感覺大腦還是不夠靈光,對自己的未來沒有理出頭緒。感覺自己水平和能力太低,適應不了社會的需要。

調方又服半月,家人反饋情緒明顯好轉。身體癥狀消失,已可以停服西藥。鞏固一月後,患者恢復正常生活。

在了解了抑鬱症患者大腦中 “憎恨” 網絡缺失這一現象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之前的案例,會發現其中的聯繫。

抑鬱症患者大腦中缺失的是“憎恨” - 天天要聞

像我門診中的這位患者,長期處於高壓的互聯網工作環境,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和激烈的職場競爭,逐漸消磨着他的精神狀態,最終導致了抑鬱症的發生,而他難以表達 “生氣” 和 “憎恨” 情緒,正是抑鬱症患者大腦中 “憎恨” 網絡消失的一種外在表現。

從中醫理論來講,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情志與臟腑氣血密切相關。抑鬱症患者大腦中與 “憎恨” 相關聯的功能連接網絡消失,使得情緒表達出現障礙,而這種情緒的異常又會進一步影響臟腑的功能。

抑鬱症患者大腦中缺失的是“憎恨” - 天天要聞

肝主疏泄,調暢情志,長期的情緒壓抑,會導致肝氣鬱結,進而影響氣血的運行。脾主運化,情志不暢會影響脾的運化功能,導致水濕內生,聚濕成痰,這也就解釋了患者為什麼總感覺嗓子有痰,堵得慌,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心下痞滿。

方中柴胡是疏肝解郁的主葯,黃芩清熱,半夏和胃降逆,党參和甘草補中益氣,這些是小柴胡湯的基本結構,用於調和少陽,疏肝解郁。而加入的鬱金、合歡皮、酸棗仁和遠志,都是常用於安神、解郁、養心的藥物。比如酸棗仁和遠志常用於安神定志,合歡皮解郁安神,鬱金行氣解郁,清心涼血。

抑鬱症患者大腦中缺失的是“憎恨” - 天天要聞

全方通過疏肝理氣、清熱化痰、健脾益氣、養心安神等多方面的協同作用,調節身體機能,改善其因抑鬱症導致的各種癥狀。

在抑鬱症的治療過程中,除了傳統的藥物和心理治療外,幫助患者重新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模式至關重要。對於廣大民眾來說,了解這一點也有助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關注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健康,及時發現和干預可能出現的抑鬱症問題。

希望大家都能重視心理健康,積極採取措施預防抑鬱症的發生,一旦發現有抑鬱症的跡象,要及時尋求專業的醫療幫助。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頭暈乏力……當心“熱中風”來襲!| 科普時間 - 天天要聞

頭暈乏力……當心“熱中風”來襲!| 科普時間

大太陽底下,突然感到頭暈乏力、精神不振……小心!這可能不是普通中暑,而可能是“熱中風”的警報。什麼是“熱中風”?它有什麼癥狀?它和普通中暑有什麼區別?“熱中風”究竟是怎麼回事“中風”是卒中的俗稱,“熱中風”是指在高溫天氣(氣溫超過32攝氏度
他26歲,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現3種癥狀,或是糖尿病早期癥狀 - 天天要聞

他26歲,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現3種癥狀,或是糖尿病早期癥狀

糖尿病,早期並沒有明顯的警告,彷彿是一個隱藏在生活中的潛伏者。它不像一些急性病症那樣突如其來,而是悄悄地侵入,在不經意間改變身體的平衡。26歲的張凡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三種癥狀悄然出現在他的生活中,讓他意識到糖尿病的早期信號可能正在悄悄逼近
“韭菜免收通行費韭菜薹要收費”引熱議,專家呼籲:讓綠通目錄更“鮮活” - 天天要聞

“韭菜免收通行費韭菜薹要收費”引熱議,專家呼籲:讓綠通目錄更“鮮活”

近日,在四川樂雅高速符溪收費站外,一名司機與收費站員工因運輸的韭菜薹(俗稱韭菜花)是否應該收費的問題發生爭執。有網友提出,蒜薹和韭菜可免收通行費,韭菜薹為何卻被收費?高速路公司稱,韭菜薹或韭菜花不在《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中。對此,行業相關專家呼籲,隨着農產品種類的豐富和細化,《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也...
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後,多名網紅醫生未下架宣傳視頻是否違規?律師回應 - 天天要聞

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後,多名網紅醫生未下架宣傳視頻是否違規?律師回應

極目新聞記者 陳洋洋7月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隨後,多所醫療機構立即叫停了LVA手術。多名醫生髮布的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宣傳視頻未刪除7月11日下午,記者注意到,在多個社交平台仍有一些網紅醫生尚未刪除發布在個人賬號上的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宣傳視...
專家談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不符合臨床技術推廣的規範 - 天天要聞

專家談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不符合臨床技術推廣的規範

“任何一項創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倫理審批和臨床研究驗證,在評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再開展。”7月11日,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徐群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7月8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布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