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家蕩產也不能治癒?提醒:這5種病根本無法根治,別再聽信謠言

2025年02月05日18:23:04 健康 1572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令人心動的醫療廣告,比如“祖傳秘方,根治糖尿病”“神奇療法,讓你擺脫高血壓困擾”。這些宣傳往往抓住患者渴望康復的心理,許下美好的承諾。但現實卻很殘酷,許多患者在輕信這些虛假宣傳後,不僅錢財被騙,病情還可能加重。

在面對疾病時,一定要保持理性和冷靜,不要輕易相信那些看似美好的承諾。特別是對於目前無法根治的疾病,更要謹慎對待,避免陷入“治病陷阱”。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5種無法根治的疾病,希望能幫助大家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傾家蕩產也不能治癒?提醒:這5種病根本無法根治,別再聽信謠言 - 天天要聞

高血壓

高血壓是一種極為常見的慢性病,在全球範圍內都有着較高的發病率。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 18 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達27.5%,患病人數約為2.45億 ,也就是說,大約每4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高血壓患者。這一龐大的數字,足以說明高血壓已經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重要因素。

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占高血壓患者的大多數,其發病機制十分複雜,涉及到遺傳、生活習慣、環境等多種因素。目前的醫學水平還無法完全明確其發病的根本原因,也就難以做到徹底根治。

從遺傳因素來看,大約有60%的患者患有高血壓是由於遺傳所導致。如果父母雙方患有高血壓,孩子的發病率約為46%。在生活習慣方面,高鹽飲食、低鉀飲食、大量飲酒、長期喝濃咖啡、膳食中缺少鈣、飽和脂肪酸過多、不飽和脂肪酸過低、吸煙、超重肥胖等,都有可能引發高血壓。

傾家蕩產也不能治癒?提醒:這5種病根本無法根治,別再聽信謠言 - 天天要聞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隨着病情的發展,糖尿病會引發一系列嚴重的併發症,對患者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

在心血管系統方面,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2-4倍。高血糖會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幾率。據統計,約70%-80%的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血管併發症。

糖尿病難以根治,主要是因為胰島功能損害難以逆轉。胰島是胰腺的內分泌部分,由胰島細胞組成,其中β細胞負責分泌胰島素,胰島素是調節血糖的重要激素。當胰島β細胞受損或功能障礙時,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作用缺陷,就會導致血糖升高,引發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遺傳、環境、自身免疫等多種因素有關。對於 1 型糖尿病,主要是由於胰島β細胞被自身免疫系統錯誤攻擊,導致胰島功能完全喪失,需要依賴外源性胰島素注射來維持生命。而2型糖尿病,雖然初期胰島功能可能只是部分受損,但隨着病情的進展,胰島β細胞功能會逐漸衰退,且這種衰退往往是不可逆的。

傾家蕩產也不能治癒?提醒:這5種病根本無法根治,別再聽信謠言 - 天天要聞

哮喘

哮喘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氣道炎症性疾病,在全球範圍內,約有3億人受其困擾。哮喘發作時,患者往往會經歷劇烈的咳嗽,這種咳嗽通常是持續性的,且難以緩解。喘息也是哮喘的典型癥狀之一,患者會感覺呼吸急促,呼氣時會發出尖銳的哮鳴聲,就像吹哨子一樣。

嚴重的哮喘發作還會導致呼吸困難,患者會感到空氣不足,甚至需要被迫採取坐位或端坐呼吸,以減輕呼吸困難的癥狀。此時,患者的嘴唇和指甲可能會因為缺氧而出現發紺的現象,整個人處於極度痛苦的狀態。

哮喘的發病機制非常複雜,涉及到免疫、神經、環境等多個因素。遺傳因素在哮喘的發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父母患有哮喘,子女患哮喘的幾率會明顯增加。環境因素也是誘發哮喘的重要原因,如花粉、塵蟎、動物毛髮、黴菌等過敏原,以及空氣污染、煙霧、冷空氣等刺激性物質,都可能引發哮喘發作。當患者接觸到這些過敏原或刺激物時,免疫系統會產生過度反應,導致氣道炎症和痙攣,從而引發哮喘癥狀。

目前,雖然醫學上對哮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由於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缺乏特效的根治方法。現有的治療手段主要是控制癥狀和減少發作次數,無法從根本上治癒哮喘。

傾家蕩產也不能治癒?提醒:這5種病根本無法根治,別再聽信謠言 - 天天要聞

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關節,以對稱性多關節腫脹、疼痛、畸形為主要表現 。它不僅會給患者帶來身體上的痛苦,還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在疾病初期,患者可能只是感到關節輕微疼痛、腫脹,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時,關節會出現僵硬感,活動後癥狀可能會有所緩解。隨着病情的發展,關節疼痛會逐漸加重,腫脹也會更加明顯,關節功能會受到嚴重影響。患者可能會出現手指關節畸形,如天鵝頸樣畸形、紐扣花樣畸形等,導致手部功能喪失,無法進行正常的抓握、書寫等動作。膝關節髖關節等大關節也會受到累及,患者可能會出現行走困難、上下樓梯費力等情況,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殘疾,生活無法自理。

類風濕關節炎難以根治,主要是因為其發病機制與免疫系統的異常密切相關。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是我們身體的防禦系統,能夠識別和清除外來的病原體,保護身體免受感染。但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體內,免疫系統出現了 “失控”,錯誤地將自身關節組織識別為外來的敵人,對其發起攻擊。這種自身免疫反應會導致關節滑膜炎症,釋放出各種炎症因子,進一步破壞關節軟骨和骨質。

傾家蕩產也不能治癒?提醒:這5種病根本無法根治,別再聽信謠言 - 天天要聞

阿爾茨海默病:大腦的 “橡皮擦”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常見的老年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隨着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數量也在不斷攀升。據統計,我國60歲及以上人群痴呆患者約1507萬,其中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達983萬,預計到2050年,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將突破4000萬。

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確,這也是目前無法根治該疾病的主要原因。一般認為,阿爾茨海默病與遺傳、環境、神經遞質等多種因素有關。研究表明,約有50%-80%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具有遺傳傾向,某些基因突變會增加患病的風險。環境因素如頭部外傷、病毒感染、長期暴露在重金屬或化學物質環境中,也可能與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有關。

在病理方面,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腦會出現一系列特徵性的改變,如神經炎性斑、神經元纖維纏結、神經元缺失等。這些病理變化會導致大腦神經細胞受損,神經遞質失衡,從而影響大腦的正常功能。而且,這些病理改變一旦發生,往往是不可逆的,現有醫學技術無法使受損的神經細胞恢復正常。

傾家蕩產也不能治癒?提醒:這5種病根本無法根治,別再聽信謠言 - 天天要聞

以上這5種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哮喘、類風濕關節炎和阿爾茨海默病,雖然目前都無法根治,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放棄。在面對這些疾病時,我們要保持理性和科學的態度,不要輕信那些聲稱可以根治的虛假宣傳,避免上當受騙,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健康風險。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偶然讀到倪海廈這一段, 幾乎是顫抖着看完! - 天天要聞

偶然讀到倪海廈這一段, 幾乎是顫抖着看完!

倪海廈先生的中醫智慧金句摘錄(附白話解讀):1. "西醫是治人生的病,中醫是治生病的人" (直指中醫整體觀,把人當宇宙調平衡)2. "當你開始覺得口渴,身體已經缺水三天了" (揭示中醫"治未病"精髓,癥狀是最後的報警器)3.
體內有癌,吃飯先知?吃飯若是出現3個異常,可能是癌症在靠近 - 天天要聞

體內有癌,吃飯先知?吃飯若是出現3個異常,可能是癌症在靠近

各位親愛的小夥伴們,今天咱們要聊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這可不是鬧着玩的,關乎大家的健康呢!在日常生活中,進食時的一些異常情況,可千萬不能掉以輕心,這可能是身體在向我們發出的“求救信號”,搞不好就是癌症在悄悄靠近。可不是嚇唬大家,這可是真真切切
醫生疑似飲酒上班?院方通報 - 天天要聞

醫生疑似飲酒上班?院方通報

重慶市長壽區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長壽區人民醫院訂閱號”5月4日發布情況通報稱,當天,有群眾反映我院醫生李某某疑似飲酒上班的情況。我院高度重視,立即開展調查核實。目前,李某某正在接受相關調查。我們將根據調查結果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處理。我院將進一步加強醫務人員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感謝群眾對我們工作的監督和支持...
巴蜀映巷:首屆中醫中藥康養大集熱鬧啟幕 - 天天要聞

巴蜀映巷:首屆中醫中藥康養大集熱鬧啟幕

5月3日,位於凈月高新區的巴蜀映巷內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由巴蜀映巷攜手吉林省康復養老聯合會合力打造的“首屆中醫中藥康養大集”在這一天正式啟幕。此次活動以“傳承國粹,健康同行”為主題,致力於傳播中醫藥文化的精髓,活動為期3天。一大早,巴蜀映巷就迎來了眾多滿懷期待的市民,他們有序排隊,渴望得到資深中醫專家...
高血壓最怕缺鉀?5種癥狀暗示你缺鉀了,日常多補充4種高鉀食物 - 天天要聞

高血壓最怕缺鉀?5種癥狀暗示你缺鉀了,日常多補充4種高鉀食物

王阿姨今年65歲,平時除了照顧孫子,喜歡出去跳跳廣場舞,生活過得豐富多彩。但最近她感覺自己身體明顯不對勁,跳舞沒幾分鐘就累得氣喘吁吁,有時候還頭暈腿軟。“難道年齡大了真的不行了?”她心裡犯嘀咕。家人帶她去醫院檢查後才知道,原來這些癥狀都是因
大一女生頭孢過敏,拔針自救仍不幸身亡,多方回應 - 天天要聞

大一女生頭孢過敏,拔針自救仍不幸身亡,多方回應

4月15日深夜,在湖北省宜昌某高校就讀的陶蘭,因腹痛前往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西陵院區就診,被診斷為腸胃炎。輸液室走廊上,陶蘭靜靜坐在長椅上,盯着吊瓶里的頭孢曲松鈉緩緩滴落,突然,一陣強烈的不適感襲來,陶蘭呼吸急促。4分鐘前,護士為其換上這袋葯後匆匆離開,陶蘭起身呼救,卻發現身邊沒有醫護人員,儘管她立即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