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已是臘月時節,但今年的冬天卻顯得格外溫暖。在這舒適的氣候背後,有一個隱形的殺手——腦卒中,悄然迎來了它的作案高峰期。近日,南華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緊急救治了一位61歲的卒中患者,讓患者重獲新生。
據了解,這位患者發病僅一小時,該院120急救人員通過電話緊急通報接診時,患者已出現偏癱和失語癥狀。接到電話後,該院立即啟動了醫院綠色通道,為患者的救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救護車直接將患者護送至影像中心,迅速完成了頭顱ct檢查,並隨即轉至神經內科病房。在來不及交住院費的情況下,醫院綠色通道以最快速度為患者辦理了住院手續。
神經內科負責人汪劍英副主任醫師診斷患者為急性腦梗死,如不及時治療,很可能面臨癱瘓的風險。患者的妹妹告訴醫生其是“五保戶”,沒有子女,一旦中風癱瘓,生活將極為困難。
汪劍英對患者及家屬的處境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理解,並詳細告知患者及家屬靜脈溶栓治療的指征的風險及優劣。在充分溝通後,患者及其妹妹同意了靜脈溶栓治療。
神經內科醫護人員緊密配合,從患者進院後不到30分鐘就開始了溶栓治療。一小時後,醫護人員再次對患者進行了體格檢查和評估,患者偏癱的肢體已經能夠活動自如,言語也變得清晰流暢。
汪劍英告訴患者和妹妹,此次溶栓治療非常成功,患者有望恢復到發病前的狀態。聽到這個好消息,患者和妹妹都開心地笑了起來。汪劍英表示,作為神經內科的醫生,每次看到患者溶栓後迅速恢復,都感到無比的欣慰和滿足,這種“溶溶”其樂,只有神經內科的醫生才能深刻體會。
腦卒中雖然可怕,但只要人們掌握識別腦卒中方法,儘快趕往醫院進行溶栓治療,就能最大程度減少腦卒中帶來的殘疾,甚至死亡。識別腦卒中並不困難,請牢記befast口訣:
b(balance)指平衡或協調能力喪失,突然出現行走困難;
e(eyes)指突發的視力變化,視物困難;
f(face)指面部不對稱,口角歪斜;
a(arms)指手臂突然無力或麻木感,通常出現在身體一側;
s(speech)指說話含混、不能理解別人的語言;
t(time)指如果短時間內出現上述癥狀的任何一種,很可能是發生了腦卒中,應立即撥打120獲得醫療救助。
只有掌握了保護健康的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守護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南華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汪劍英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