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的上班族、打工人,個個都是“脖子僵硬教”的忠實信徒,肩膀酸痛已經成為日常生活標配,彷彿這是現代人必備的“職業病”。
但凡提到這個問題,十有八九人都會輕描淡寫地說一句:“哎呀,可能就是睡覺落枕了吧”或者“估計是坐久了,過兩天就好了”。
但是!注意了,這種無所謂的態度,可能就是在給身體埋下一個地雷,隨時可能“爆炸”!
現代生活里,手機不離手,電腦不離眼,低頭族、葛優躺、長時間伏案工作……這些生活習慣,已經悄悄地摧毀了人類的脊椎和肩頸。
很多人以為肩膀酸痛就是肌肉勞損,貼兩片膏藥、按兩下就好了。但其實,長期肩膀酸痛,很可能是脊椎在向你“發出求救信號”!
信號一:肩膀總是酸到想拆下來揉一揉
有些人啊,肩膀的酸痛感就像是個黏人的小妖精,白天上班不放過你,晚上睡覺也要偷偷來騷擾你。很多人覺得,這不就是勞累過度、睡姿不對嗎?但事實並非這麼簡單。
研究顯示,長期肩膀酸痛,70%以上與脊椎問題有關。尤其是頸椎病,這個不速之客特別喜歡找上那些長時間低頭工作、喜歡癱在沙發上玩手機的人群。
頸椎本身就像一個支架,支撐着腦袋這個“西瓜”。正常情況下,頸椎向前彎曲形成一個自然的生理曲度。
但長時間低頭或者保持同一個姿勢,頸椎的自然曲度就會被慢慢“抹平”,甚至向相反的方向彎曲。這種情況,醫學上叫頸椎反弓。
一旦頸椎發生異常,脊髓、神經根、血管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壓迫。
於是,肩膀酸痛、頭暈、手麻,這些癥狀就會逐漸顯現。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肩膀的痛感,其實有時候是神經被壓迫後的“反射性疼痛”。
信號二:手指時不時有點麻,甚至拿不穩東西
肩膀疼痛歸疼痛,但如果手指開始麻木,那問題就更加嚴重了。這個信號可不能當作是“睡覺壓麻了”或者“血液不循環”這麼簡單。
有一項數據顯示,超過40%的頸椎病患者,都會伴隨手指麻木的癥狀。
這是因為脊椎里的神經根被壓迫,信號傳導受到了影響,導致手指發麻、無力,甚至在嚴重的時候,連筷子都拿不穩。
脊椎是人體神經的高速公路,頸椎作為“樞紐站”,一旦發生病變,通往手指的神經就像“高速堵車”一樣,信號傳遞受阻。
這時候,即便大腦發出了“抓緊”的指令,手指也可能慢半拍,甚至直接“擺爛”。
所以,當肩膀酸痛還伴隨着手指麻木,千萬別再拖延了,趕緊去醫院拍個片,查查脊椎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信號三:頭暈目眩,感覺自己隨時要倒下
頭暈、頭痛,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可能是低血糖,或者沒睡好。但其實,脊椎問題同樣可以導致頭暈,尤其是椎動脈型頸椎病。
椎動脈從頸椎的椎間孔中穿過,負責給大腦提供“燃料”——血液。
當頸椎結構出現變化,如骨質增生或者椎間盤突出時,便會對椎動脈產生壓迫,進而致使大腦供血不足。
這時候,人會感到頭暈、眼花,嚴重時甚至會有“隨時要倒下”的感覺。更誇張的是,有些患者甚至在翻身、抬頭或者轉頭的時候,都會突然感到天旋地轉。
信號四:脖子僵硬到像個機器人
有些人早上起床的時候,脖子僵硬到感覺像是被水泥封住了一樣,左右轉動都成了一項艱巨的任務。這種脖子僵硬,很可能是頸椎勞損或者肌肉痙攣導致的。
長期保持同一個姿勢,頸部的肌肉就會持續收縮,久而久之,就像一根拉緊的橡皮筋,失去了彈性。
嚴重的話,脖子周圍的軟組織可能會發生慢性炎症,進一步加重僵硬感。
有人可能會問:那僵硬感和脊椎病有什麼關係?其實,僵硬感是脊椎發出的“預警信號”,說明頸椎的正常生理結構已經開始發生變化,軟組織正在試圖保護受損的脊椎結構。
這時候,如果還不注意,後續可能會引發更加嚴重的脊椎問題。
肩膀酸痛、手指麻木、頭暈目眩、脖子僵硬,這些看似平常的小問題,背後可能隱藏着脊椎的大麻煩!
有統計數據顯示,全球超過80%的人在一生中至少會經歷一次頸椎問題,其中20%的人需要接受長期治療。
更可怕的是,如果長期忽視,可能會導致癱瘓,甚至影響心肺功能。
而且,脊椎病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屬病”,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提前“光榮退休”,成為脊椎病的高危人群。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玫瑰]
參考資料
[1]郭永紅,龍軍.經方治療脊椎病經驗[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