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分故事情節存在虛構成分,屬於“藝術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老劉,你知道嗎?前兩天我們醫院急診來了個患者,從胸悶到去世,才不到三天!我現在想起來還心裡堵得慌。”
醫生李大夫一邊夾着一塊紅燒肉,一邊感慨萬分。
他剛吃完鄰居劉建國家的招牌小炒,突然冒出這麼一句話,讓飯桌上的氣氛頓時一沉。
劉建國,56歲,是個退了休的貨車司機,平時最愛擼串喝啤酒、招呼街坊鄰居吃飯。
今天他邀請大家聚餐,本來是圖個熱鬧,結果李大夫這句話讓他放下了酒杯:“大夫,咋回事兒?胸悶還能這麼嚴重?”
李大夫嘆了口氣,把筷子放下,正了正身子:“老劉,你可別不當回事兒。
有時候胸悶背後藏着的是‘大問題’。那位患者,50歲出頭,平時身體看着還行,就是拖了兩天,最後搶救無效,真是讓人惋惜。”
劉建國顯然來了興趣:“大夫,你仔細說說,是啥病能發展得這麼快?”
李大夫抿了一口茶,緩緩說道:“這個患者姓王,是個小企業的經理。
事發當天,他正在開會,突然覺得胸口發悶,還出了一身冷汗。
他以為是天氣悶熱加上太累了,就沒在意。
結果當天晚上回家還是胸悶,甚至呼吸都感覺費勁了,他家人勸他去醫院,他還堅持說‘忍忍就好’。”
他說著搖了搖頭:“第二天一早,他的胸悶已經很明顯,甚至還帶着點胸痛。
家人趕緊送他來急診,我們一查,心電圖就發現有問題,再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
劉建國聽得心裡一緊:“心梗?那是不是搶救還來得及?”
李大夫嘆道:“我們立刻給他安排了手術,做了冠狀動脈支架,術後情況一度穩定。
可沒想到,第三天他突發心源性休克,血壓直線下降,心跳也停了,我們全力搶救了一個多小時,但還是沒能救回來。”
劉建國聽得直冒冷汗:“這也太嚇人了!他這心梗咋就這麼凶呢?”
李大夫嚴肅地解釋:“心肌梗死的本質是冠狀動脈堵塞,導致心肌缺血壞死。
如果堵得位置關鍵、面積大,短時間內心臟功能會迅速惡化。
特別是像這位患者,他拖了太久,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
他說著補充:“心梗的黃金搶救時間是發病後的1到2小時。
越早打通血管,心肌壞死的面積越小,死亡風險也越低。
而像王先生這種,發病超過24小時才來就診,錯過了最佳窗口,後續即使做了支架,心臟已經受到嚴重損害,最終還是難以承受併發症。”
劉建國越聽越緊張:“大夫,那我以後得怎麼防?平時有啥信號能提前發現嗎?”
李大夫點點頭:“心梗雖然來得急,但在發作前,很多患者會有一些‘報警信號’,只是大家經常忽視。”
1. 胸悶、胸痛
“這是最常見的信號,心梗患者通常會感到胸口像被石頭壓住一樣,甚至可能伴隨針刺樣疼痛。
有些人疼痛會放射到肩膀、手臂、背部,甚至下巴。”
他強調:“特別是那些活動後胸悶、休息也不緩解的情況,一定要警惕,儘快去醫院檢查。”
2. 出汗、噁心、呼吸困難
“心梗不僅僅是胸部不適,很多患者還會出大量冷汗,有種胸悶透不過氣的感覺,有些人甚至會噁心嘔吐,誤以為是胃病。”
李大夫舉了個例子:“我們曾接診過一個病人,覺得是‘吃壞肚子’,結果一查心電圖,就是心梗。”
3. 疲憊、頭暈、心悸
“心梗發作前,很多人會感到異常疲憊、頭暈目眩,甚至出現心跳加速的現象。
這種癥狀往往在勞累過後更明顯。”
劉建國皺着眉問:“這心梗是不是年紀大了才容易得?像我這樣,平時鍛煉得還行,不用擔心吧?”
李大夫搖了搖頭:“現在心梗的發病越來越年輕化,30多歲、40多歲就發病的大有人在。特別是以下幾類高危人群,要格外小心。”
1.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患者
“三高會加速血管硬化,增加心梗風險。這些人群平時要嚴格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定期體檢。”
2. 吸煙者
“吸煙會直接損傷血管內皮,促進動脈粥樣硬化。長期吸煙者的心梗風險是普通人的兩倍以上。”
3. 長期熬夜、壓力大的人
“經常熬夜、精神緊張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和心率波動大,也容易誘發心梗。”
4. 有心血管家族史的人
“如果家裡有直系親屬得過心梗,自己發病的可能性會更高。這類人更需要定期監測冠狀動脈情況。”
劉建國摸了摸胸口,有點忐忑:“大夫,那我平時該咋辦?運動算不算一種預防辦法?”
李大夫點點頭:“運動確實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但要適量,不能過度。像你們今天跑5公里馬拉松就挺好。”
他說著補充了幾個預防心梗的關鍵點:
1. 健康飲食
“少吃高鹽、高脂、高糖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穀物,優選深海魚、堅果等健康脂肪來源。”
2. 控制體重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特別是腹型肥胖,腰圍過大的人心梗風險更高。”
3. 定期體檢
“建議每年檢查血壓、血糖、血脂和心電圖,高危人群可以做冠脈CT,排查潛在問題。”
4. 遠離煙酒
“煙草和過量飲酒對血管的損害毋庸置疑,戒煙限酒能顯著降低心梗風險。”
飯局快結束時,劉建國忍不住問:“大夫,那我兒子平時熬夜工作,是不是也要注意點?”
李大夫點點頭:“當然要注意!年輕人雖然發病幾率低,但如果長期作息不規律、飲食不健康,加上抽煙喝酒,也會讓心梗找上門。
現在30多歲的患者在醫院急診已經不算少見了。”
劉建國聽後暗下決心,心想回去一定要勸家裡人注意作息,不能再拖着健康問題不管了!
對此,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參考資料
[1]尹倩.1899例住院高齡老人慢性病與死亡原因分析[D].武漢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