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剛去世,弟弟又查出晚期!錯失數次生存機會,醫生的一條朋友圈戳心了

2024年11月03日13:42:04 健康 1349

近日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以下簡稱“中山六院”)

一名醫護人員的一條朋友圈

令人痛心!

29歲,腸癌晚期

字字扎眼

這種疾病發病早、會遺傳、能致命

近10年時間

數次“翻盤”的機會都錯過了

姐姐剛去世,弟弟又查出晚期!錯失數次生存機會,醫生的一條朋友圈戳心了 - 天天要聞

朋友圈截圖

29歲男子確診腸癌晚期

該條朋友圈中提到的小兒子,即29歲的小秦(化姓),近日來到中山六院就醫,由結直腸外科一區副主任醫師周家銘接診。小秦自述1月前大便不成形,每天排解大便1~2次,此前也有類似的情況。這在消化道疾病中是相對輕微的癥狀。周家銘繼續詢問家族史,聽到一句話,他面色凝重。“我母親患有結腸癌,我的親姐姐因為結腸癌去世了。”

“高度懷疑是

家族性腺瘤型息肉病(FAP)

馬上去做腸鏡!”

腸鏡檢查

醫生看着屏幕覺得“眼花繚亂”

密密麻麻的腸息肉有數百枚!

隨後的病理結果提示,小秦確診結直腸多發息肉病,其中多枚較大息肉已經進展為腺癌,且CT顯示肝臟有異常結節,考慮癌細胞轉移,已經到了晚期,僅切除腸道病變對生存意義不大。目前小秦在醫院腫瘤科進行化療,希望能將腫瘤縮小轉化,創造手術機會。醫護對此都感到很痛心。

姐姐剛去世,弟弟又查出晚期!錯失數次生存機會,醫生的一條朋友圈戳心了 - 天天要聞

姐姐剛去世,弟弟又查出晚期!錯失數次生存機會,醫生的一條朋友圈戳心了 - 天天要聞

醫生介紹

家族性腺瘤型息肉病以胃腸道

特別是結直腸中出現大量腺瘤性息肉為特徵

是由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的

胚系突變引起

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方式

男女患病幾率相等

FAP患者如果不進行治療

幾乎100%會在40歲之前

發展為結直腸癌

且每個FAP患者的子女

都具有50%的概率患病

同樣的疾病不同命運

這個動作很關鍵

說到FAP,周家銘醫生對另一個家族印象深刻。當時,正在就讀臨床醫學專業的小陳(化姓)長期便血,開始以為是痔瘡,用藥後無改善,到中山六院做腸鏡檢查,發現腸內遍布息肉,經詢問,家中父親患結直腸癌,大概35歲就去世了。

比較幸運的是,因為發現得早,還沒有癌變,小陳接受了手術治療,已經完全恢復正常生活。他也聽從了醫生的建議,勸說家人定期進行胃腸鏡檢查。三年後,小陳的二姐確診結直腸癌,但經歷了手術和化療後恢復健康,還生育了兩個孩子,家庭幸福和樂。小陳的大姐至今無該方面的異常情況,仍堅持每年進行胃腸鏡檢查。

最近,小陳接受基因測序,果然APC基因結果提示存在突變,周家銘表示,FAP通常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開始出現癥狀,大多數患者在20~30歲之間確診,預防性手術治療對提高患者生存率至關重要。早期接受預防性手術的患者通常有更好的預後。

數據顯示,25歲前接受手術的患者,其70歲時的累積生存率為75%,而25歲後接受手術的患者這一比率降至50%。

所以,建議該類患者在成年後就可以進行手術,一來這個時候的身體機能比較好,恢復得快,二來降低了癌變的風險。

早期干預能有多早?

可以從胚胎就開始!

醫生提醒:對於已經發病的患者,手術是改變命運的最好辦法,而且對於術後患者,也要進行長期的跟蹤隨訪。患者的後代應考慮儘早進行相關基因檢測,及早敲響警鐘。

隨着生殖醫學的發展,現在已經可以通過醫療技術幫助患者阻斷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的基因傳遞,從而有效避免困擾家族的遺傳疾病向下一代遺傳。目前已有過類似的患者案例,並且成功阻斷了疾病基因的傳遞。

所以

一旦發現任何癥狀

及早就醫干預

及時阻斷致病基因傳播!

早期腸癌無明顯癥狀

飲食需均衡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結直腸外科刁德昌主任醫師稱,一般來說經濟發達地區腸癌發病率會比較高,就是因為人們的飲食方案越來越精細,所含的纖維素越來越少,容易導致排便不通順,出現便秘,影響腸道功能以及形成一些慢性炎症。“還有一個因素值得重視,現在年輕人的工作緊張、精神壓力過大,也為腸道健康帶來風險。”刁德昌說。

刁德昌提醒,許多人為自己制訂了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的飲食方案,這並不科學。長期不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腸道每天產生的廢物排不出去,大量堆積在腸道中刺激腸內膜,就容易出現炎症,而這是腸胃癌症的風險因素。

但另一個極端——“特別重視”纖維素而只吃青菜蔬果的素食方案,對腸胃也並不“友好”。從營養學上來看,如果長期只攝入或缺乏某一種營養素,都是不均衡的,長期素食對於預防腸道疾病來說有害無利。

早期結直腸癌一般沒有典型癥狀,進展期腸癌的“信號”多是從排便習慣改變開始。如

1、長時間便秘或者腹瀉

2、排不盡感,有的伴有粘液

3、便血(暗紅色),血便混合

4、腹痛、甚至可以有貧血、腸梗阻以及穿孔。

90%的結腸癌,都是從結腸息肉演變來的,因此在遠離致癌因素、預防癌症發生的同時,還應該勤體檢,做到早發現、早干預。

有腸癌家族史的人

更要非常注意

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定期篩查!

轉自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梁超儀 )

來源: 新聞坊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中醫館員工夫妻半年就診超300次!一藥廠聯合兩中醫館騙保,涉案超1200萬 - 天天要聞

中醫館員工夫妻半年就診超300次!一藥廠聯合兩中醫館騙保,涉案超1200萬

位於郊縣面積達3000平方米的民營中醫館裡,一天只有兩三名病人就診,而就診記錄上卻標註有十多人就診,且患者每隔十幾天就開一次大劑量藥品。7月3日,上游新聞(報料郵箱:[email protected])記者從上海市公安局了解到,在警方搗毀的一個以定點醫療機構為主體的醫保詐騙團伙,上海市兩家民營中醫館2年內開出5萬條記錄,騙...
“湘雅鄉情”深耕耘 醴陵本土醫療團隊顯真功夫 - 天天要聞

“湘雅鄉情”深耕耘 醴陵本土醫療團隊顯真功夫

紅網時刻新聞7月3日訊(通訊員 王琦 張燕舞 孫勇)近日,醴陵泰安醫院普外科團隊在精心準備與多學科通力協作下,成功完成了醫院歷史上首例完全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LPD)。手術由醴陵泰安醫院獨立完成。
這些傷膝蓋的習慣,很多人天天都在做! - 天天要聞

這些傷膝蓋的習慣,很多人天天都在做!

突然腿軟、關節“咔咔”響,上下樓膝蓋疼痛、半月板受傷……如今,膝蓋不舒服的人越來越多。為什麼膝蓋會變得脆弱?其實,日常生活里的這些習慣正在不經意間損傷膝蓋。01 這幾個習慣讓膝關節越用越廢■體重過大體重過大是膝關節損傷的重要因素之一。肥胖一方面會導致嚴重的過載和負重損傷關節,另一方面會導致脂肪組織內脂...
眼睛也會中暑!高溫天,青光眼患者需警惕眼壓波動 - 天天要聞

眼睛也會中暑!高溫天,青光眼患者需警惕眼壓波動

炎炎夏日,酷暑難當,人們紛紛抱怨着中暑、脫水的不適。但你是否想過,高溫之下,我們的眼睛也可能在默默承受壓力?尤其對於青光眼患者,"熱浪"可能正悄悄攪動着眼內壓的平衡。天津大學愛爾眼科醫院李富華主任表示,眼壓,這個眼睛健康的"晴雨表",指的是
手部受傷要做內臟檢查?涉事醫生停職! - 天天要聞

手部受傷要做內臟檢查?涉事醫生停職!

近日,34歲男子手傷住院被要求查前列腺引發關注。7月2日,當事人家屬朱先生對媒體表示,堂哥仍在住院,涉事醫生已被停職。朱先生表示,6月28日他堂哥手部受傷,在江蘇宜興市第六人民醫院處理手部傷口,隨後他發現2張醫生開的檢查單,一張是手部CT,一張是彩超檢查單。彩超檢查單包含前列腺等多項看起來與手傷“不相干”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