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人醫成功開展首例冠脈功能+影像一站式檢查新技術

2024年09月27日02:43:15 健康 1632

近日,廣東省人民醫院河源醫院心血管內科團隊實施了首例藉助功能學+影像學一站式檢查新技術完成的冠心病介入診療病例,意味着醫院冠心病介入治療精準化再上新台階。

50歲出頭的馮先生正值壯年,但近期反覆出現胸悶不適。冠脈造影檢查顯示,心臟血管的一條粗大分支局部狹窄程度達到70%。對於這種情況,單純憑冠脈造影難以準確評估患者心臟供血情況,從而影響判斷是否需要放支架。心內科團隊討論後,決定對患者進行血流功能學檢查。

河源人醫成功開展首例冠脈功能+影像一站式檢查新技術 - 天天要聞

紅框中顯示血管的“臨界”狹窄。

最終結果顯示,血管雖存在狹窄情況,但是血流儲備充足,藥物治療即可,無需植入支架或進行球囊擴張等介入治療

河源人醫成功開展首例冠脈功能+影像一站式檢查新技術 - 天天要聞

粗大分支(對角支)的功能學檢查顯示iFR為0.87,屬於供血的較理想範圍,無需植入支架或球囊擴張等介入手術

梁先生是韶關人,很久前就出現了勞累後胸悶的癥狀,近期明顯加重,上兩層樓梯就氣喘吁吁。得知該院心血管內科團隊的心臟診治技術、經驗均屬省內前列,慕名而來尋求治療。

河源人醫成功開展首例冠脈功能+影像一站式檢查新技術 - 天天要聞

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右冠狀動脈遠端局限重度狹窄至次全閉塞,病變嚴重,需要接受球囊擴張及支架植入(箭頭所示)。

河源人醫成功開展首例冠脈功能+影像一站式檢查新技術 - 天天要聞

新型壓力導絲測量狹窄血管的iFR值為0.84,顯示血流儲備不足,心肌缺血明顯,潛在風險大。

河源人醫成功開展首例冠脈功能+影像一站式檢查新技術 - 天天要聞

一站式血管內超聲檢查提示斑塊體積較大,導致管腔狹窄明顯(應畫圈及箭頭標明斑塊和管腔)。

基於功能學+影像學一站式評估結果,心內科團隊為梁先生制定了手術方案,實施了冠脈介入手術,術後再次評估,患者血管狹窄明顯改善,血流儲備明顯恢復。

河源人醫成功開展首例冠脈功能+影像一站式檢查新技術 - 天天要聞

箭頭所示為支架術後血管腔,狹窄完全消失。

河源人醫成功開展首例冠脈功能+影像一站式檢查新技術 - 天天要聞

支架術後iFR值為0.94,血流儲備和供血顯著改善。

河源人醫成功開展首例冠脈功能+影像一站式檢查新技術 - 天天要聞

支架術後堵塞部位狹窄消失,管腔明顯增大。

近年來,該團隊一直致力於提升冠心病介入手術質量,讓患者得到最精準的診療。此類精準化評估手段,不但可以對患者是否需要接受冠脈介入治療進行準確評估,還可以對具體的介入手術策略提供科學指導,確保最優的治療效果,讓廣大冠心病患者獲益。

心血管內科專家簡介

河源人醫成功開展首例冠脈功能+影像一站式檢查新技術 - 天天要聞

張惠琪

大內科主任、心血管內科主任

主任醫師、醫學碩士

1992年畢業於現廣東醫科大學,先後於2005年和2013年兩次在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導管室進行冠脈介入診療技術的規範化培訓。從事心血管內科臨床工作二十餘年,擅長心血管內科常見病及疑難病例的診治,擅長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等疾病的介入手術診療。參與多項科研立項,在國家級、省級醫學雜誌發表論文數篇。獲得2021年“南粵好醫生”、2021年“河源好人”等省市級榮譽。

門診時間:每周四全天

河源人醫成功開展首例冠脈功能+影像一站式檢查新技術 - 天天要聞

樂建華

心血管內科二區(CCU)主任、內科第一黨支部書記

主任醫師、醫學碩士、中共黨員

從事心血管內科專業二十餘年,積累了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壓病、心包疾病、心瓣膜病、結構性心臟病等疾病臨床診治經驗。擅長冠心病的臨床和介入手術診治,對冠心病介入診療技術及心臟急危重症診治有深入研究。

門診時間:每周一全天

河源人醫成功開展首例冠脈功能+影像一站式檢查新技術 - 天天要聞

張進鵬

心血管內科三區主任、房顫中心醫療總監

河源市區域心電診斷中心主任、主任醫師

2003年畢業於汕頭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本科,2008年在廣東省人民醫院進修心血管內科一年,2015年在廣東省人民醫院“國家心律失常介入培訓基地”進修心臟起搏與電生理介入診療一年。從事心血管內科工作20年。擅長心律失常以及冠心病的介入治療,如:心臟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埋藏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植入術、心臟再同步化治療起搏器(CRT)植入術,全皮下植入式除顫器(S-ICD)植入術,左束支起搏術,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撲、房顫的射頻消融術、冷凍消融術、左心耳封堵術以及冠脈造影、支架植入術。

門診時間:每周二全天

河源人醫成功開展首例冠脈功能+影像一站式檢查新技術 - 天天要聞

羅德謀

廣東省人民醫院派駐心血管內科專家

心內科主治醫師、醫學博士

從事心血管內科工作十四年,熟悉心血管內科常見病、多發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壓、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診治,熟悉冠心病介入手術治療和心臟重症的診治。作為主要執行者參與“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的科研工作,先後發表包括SCI、國內核心期刊文章20餘篇。作為編者參與編寫2022年歐洲心血管指南解讀、冠心病介入診療等教材。

門診時間:每周一全天、周二下午

撰文:郭雨歡 裴雨

【作者】 郭雨歡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越來越多的人查出糖尿病!醫生勸告:罪魁禍首已揪出,5物少吃 - 天天要聞

越來越多的人查出糖尿病!醫生勸告:罪魁禍首已揪出,5物少吃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我也沒吃
雷雨減弱,35℃高溫將強勢上線!這些防暑誤區你中了幾個? - 天天要聞

雷雨減弱,35℃高溫將強勢上線!這些防暑誤區你中了幾個?

廣州這幾天的雨帶有後汛期的特徵一直下個不停從昨日(6月30日)的天氣看連日來的雷雨天氣開始出現轉折今天廣州還可能有局部暴雨明天起就轉以雷陣雨為主了35℃高溫即將重回C位雷雨逐漸減弱35℃高溫蠢蠢欲動廣東省氣象台預計,7月1日—2日,副高西伸加強,受偏南氣流輻合影響,廣東大部多雲,中南部多雷陣雨天氣,局部雨勢較...
34歲男子手部外傷住院,醫院開出“奇怪”檢查單,包括前列腺檢查,院方、當地衛健委回應 - 天天要聞

34歲男子手部外傷住院,醫院開出“奇怪”檢查單,包括前列腺檢查,院方、當地衛健委回應

“一個手外傷的人,居然去檢查內臟?”6月30日,江蘇常州的市民朱先生反映,自己的堂哥在宜興市第六人民醫院(宜興市和橋醫院)處理手部傷口,卻被告知需要進行多項內科彩超檢查。手部被玻璃劃傷住院需做多項彩超檢查據朱先生介紹,前幾天,他的堂哥在換玻璃時不小心被玻璃劃傷,前往了距離最近的宜興市第六人民醫院(宜興...
研究發現:那些長期打麻將的老人,到75歲以後,大多變成了這樣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那些長期打麻將的老人,到75歲以後,大多變成了這樣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身體不適,請諮詢專業醫生。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做您的線上專屬醫師。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一個我們平常根本不會多想的生活習慣——打麻將。尤其是那些天天三缺一、雷打不動的老人。年紀到了七十多,有些人
福州男子腳趾突然“失靈”!醫生:病根在脖子! - 天天要聞

福州男子腳趾突然“失靈”!醫生:病根在脖子!

【來源:福州晚報】“四年了,終於找到這怪病‘真兇’!”近日福州市第二總醫院脊柱外科病房裡看着恢復正常的腳踝、腳趾60多歲的程大叔熱淚盈眶4年前,程大叔發現左側腳踝、腳趾無法正常動作,他輾轉多家醫院求治無果。
三四級手術增長40.89%!南醫五院專家常駐破解山區就醫難 - 天天要聞

三四級手術增長40.89%!南醫五院專家常駐破解山區就醫難

無影燈下,腹腔鏡顯示屏清晰呈現患者右腎上腺區3.8厘米的腫物。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以下簡稱“南醫五院”)泌尿外科主任李清手持操作鉗,在毫米級空間內精準分離血管組織。隨着一枚完整切除的腫瘤被取出,困擾患者鄧先生(化名)十年的高血壓病根被
兩部門印發《支持創新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支持醫保數據用於創新葯研發 - 天天要聞

兩部門印發《支持創新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支持醫保數據用於創新葯研發

智通財經APP獲悉,今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支持創新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支持醫保數據用於創新葯研發。加強醫療、醫保、醫藥三方信息互通與協同,做好醫保數據資源管理,推動醫保領域公共數據資源利用。在確保數據安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探索為創新葯研發提供必要的醫保數據服務。依託全...
熱議!患者反映醫院停車費太貴:一天要收40元,比景區貴,這還是公益組織嗎?市監局回應!醫生:我們作為職工,被禁止停車,你就知足吧 - 天天要聞

熱議!患者反映醫院停車費太貴:一天要收40元,比景區貴,這還是公益組織嗎?市監局回應!醫生:我們作為職工,被禁止停車,你就知足吧

患者反映醫院停車費太貴,一天要收40元,比景區還貴,這還是公益組織嗎?醫院停車場收費問題再次引發討論。近期,有網友向市場監督管理局反映了公立醫院停車場收費太貴的問題,患者反映稱,湖南長沙某附屬醫院停車場一天要收40元,根本沒有考慮住院的病人和家屬要承擔多麼高的停車成本,這是否涉嫌違規收費?醫院是公益性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