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人患有慢性病,長期出現5個癥狀,可能你已經患病了!

2024年09月12日10:40:14 健康 2292

越來越多人患有慢性病,長期出現5個癥狀,可能你已經患病了! - 天天要聞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慢性病如同一股暗流,悄然侵蝕着人們的健康。不同於急性病來勢洶洶、癥狀明顯,慢性病以其“慢性”之名,往往潛伏多年,悄無聲息地影響着我們的生活質量,甚至威脅生命。

什麼是慢性病?

慢性病,全稱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指起病隱匿、病程長且病情遷延不愈,缺乏確切的傳染性生物病因證據的疾病的總稱。持續時間較長(通常超過三個月)且不易治癒的疾病。與急性病相比,慢性病的發病過程較為緩慢,常常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引起的。

這類疾病通常與不良生活方式、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及精神心理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包括但不限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癌症及精神疾病等。

越來越多人患有慢性病,長期出現5個癥狀,可能你已經患病了! - 天天要聞

慢性病的類型

1. 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等,是全球範圍內的首要死亡原因。

2. 糖尿病: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長期高血糖可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

3.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等,影響患者的呼吸功能,降低生活質量。

4. 癌症:由細胞異常增生和擴散引起的疾病,種類繁多,治療複雜,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5. 精神疾病:如抑鬱症焦慮症等,雖然不直接損害身體器官,但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社會功能。

6. 慢性腎病:腎臟功能逐漸下降,影響體內廢物的排泄。

越來越多人患有慢性病,長期出現5個癥狀,可能你已經患病了! - 天天要聞

慢性病的成因

慢性病的發生通常與以下因素密切相關:

1. 生活方式

不良飲食習慣:高鹽、高脂肪、高糖飲食增加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缺乏運動: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會導致肥胖及其他諸多健康問題。

吸煙和過量飲酒:均可顯著增加多種慢性病的風險。

2. 環境因素

空氣污染:長期暴露於污染環境中可導致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心血管疾病。

工作環境:一些職業風險因素(如化學物質接觸)可能增加慢性病的發生幾率。

3. 遺傳與生理因素

家族史:某些慢性病可能具有遺傳傾向,如高血壓和糖尿病。

年齡:隨着年齡增長,慢性病的發生率顯著增加。

4. 心理因素

心理壓力:長期的心理壓力和焦慮可能增加慢性病的風險並使病情加重。

越來越多人患有慢性病,長期出現5個癥狀,可能你已經患病了! - 天天要聞

慢性病的癥狀

慢性病的癥狀因疾病類型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常見癥狀包括:

1. 持久疲勞:身體能量水平降低,容易感到疲憊。

2. 疼痛不適:如關節疼痛、胸痛或頭痛。

3. 呼吸困難:尤其在慢性呼吸道疾病中表現明顯。

4. 體重變化:無故增重或減重。

5. 精神狀態改變:如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

慢性病的診斷

慢性病的診斷通常涉及多個步驟,以確保準確評估患者的健康狀況:

1. 病史詢問:醫生會詢問患者的癥狀、家族病史、生活方式等。

2. 體檢:通過身體檢查,評估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態。

3. 實驗室檢查:血液檢查:檢測血糖膽固醇、肝腎功能、炎症指標等。

4. 影像學檢查:如x光、ct或mri,幫助評估內臟器官的狀況。

越來越多人患有慢性病,長期出現5個癥狀,可能你已經患病了! - 天天要聞

慢性病的管理

雖然慢性病無法完全治癒,但通過適當的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管理措施包括:

1. 健康飲食

均衡膳食:攝入足夠的蔬菜、水果、全穀物和優質蛋白質,限制鹽、糖和飽和脂肪的攝入。

保持適量水分:充足的水分有助於維持身體正常功能。

2. 定期鍛煉

推薦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或騎自行車,結合力量訓練。

3. 藥物治療

根據醫生建議定期服用抗高血壓葯、降糖葯或其他必要的藥物,以控制癥狀和防止併發症。

4. 定期監測

定期測量血壓、血糖、膽固醇等,及時了解自身健康狀況,並根據需要調整治療方案。

5. 心理支持

尋求心理諮詢或參加支持小組,幫助應對慢性病帶來的心理挑戰。

越來越多人患有慢性病,長期出現5個癥狀,可能你已經患病了! - 天天要聞

如何預防慢性病?

慢性病是一種長期存在的健康問題,一旦發生往往需要終身管理。雖然許多慢性病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但生活方式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是否最終會患上這些疾病。下面是一些預防慢性病的有效方法:

1. 健康飲食

均衡攝入:保證飲食多樣化,包含足夠的蔬菜、水果、全穀物、豆類、堅果和瘦肉。

減少加工食品:盡量少吃高鹽、高糖、高脂肪的加工食品,尤其是反式脂肪。

適量飲水:每天喝足夠的水,避免過多攝入含糖飲料。

控制熱量攝入:根據自己的身體需求合理安排飲食,避免能量過剩導致肥胖。

2. 規律運動

定期鍛煉: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步走、游泳或騎自行車。

力量訓練:每周至少兩天進行肌肉強化活動。

伸展與靈活性練習:如瑜伽或太極,有助於提高身體的柔韌性和平衡能力。

3. 戒煙限酒

遠離煙草:吸煙會增加多種慢性病的風險,戒煙是預防慢性病的關鍵步驟。

適量飲酒:如果飲酒,應該限制在適度範圍內,男性每天不超過兩杯,女性每天不超過一杯。

4. 控制體重

維持健康體重:通過合理飲食和規律運動保持健康的體重,避免超重或肥胖。

定期監測:經常測量體重和腰圍,及時調整生活方式以避免體重增加。

5. 定期體檢

血壓監測:高血壓是心臟病和中風的重要危險因素,定期檢查血壓很重要。

血糖檢測:定期檢查血糖水平,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血脂檢查:了解自己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控制血脂異常。

癌症篩查:根據年齡和個人風險因素,定期接受相應的癌症篩查。

6. 心理健康

減壓技巧:學習並實踐放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漸進性肌肉鬆弛。

保持積極心態:培養樂觀的態度,積極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建立支持網絡:與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社交關係,必要時尋求專業心理諮詢。

7. 社會參與

積極社交:參與社區活動或志願服務,保持社會聯繫,這對心理健康非常有益。

避免孤獨感:與人交流溝通,避免長時間獨處可能導致的抑鬱情緒。

8. 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對於已有慢性病的人而言,學會自我管理技巧,如記錄癥狀、遵循醫囑、定期複查等。

通過以上這些預防措施,我們可以大大降低患慢性病的風險。當然,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同,因此最好與醫生或健康專業人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預防策略。

慢性病是一類複雜但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可以顯著影響個人的生活質量和社會經濟負擔。通過了解其成因、癥狀和管理方法,我們能夠更好地預防和應對這些疾病。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雷雨減弱,35℃高溫將強勢上線!這些防暑誤區你中了幾個? - 天天要聞

雷雨減弱,35℃高溫將強勢上線!這些防暑誤區你中了幾個?

廣州這幾天的雨帶有後汛期的特徵一直下個不停從昨日(6月30日)的天氣看連日來的雷雨天氣開始出現轉折今天廣州還可能有局部暴雨明天起就轉以雷陣雨為主了35℃高溫即將重回C位雷雨逐漸減弱35℃高溫蠢蠢欲動廣東省氣象台預計,7月1日—2日,副高西伸加強,受偏南氣流輻合影響,廣東大部多雲,中南部多雷陣雨天氣,局部雨勢較...
34歲男子手部外傷住院,醫院開出“奇怪”檢查單,包括前列腺檢查,院方、當地衛健委回應 - 天天要聞

34歲男子手部外傷住院,醫院開出“奇怪”檢查單,包括前列腺檢查,院方、當地衛健委回應

“一個手外傷的人,居然去檢查內臟?”6月30日,江蘇常州的市民朱先生反映,自己的堂哥在宜興市第六人民醫院(宜興市和橋醫院)處理手部傷口,卻被告知需要進行多項內科彩超檢查。手部被玻璃劃傷住院需做多項彩超檢查據朱先生介紹,前幾天,他的堂哥在換玻璃時不小心被玻璃劃傷,前往了距離最近的宜興市第六人民醫院(宜興...
研究發現:那些長期打麻將的老人,到75歲以後,大多變成了這樣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那些長期打麻將的老人,到75歲以後,大多變成了這樣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身體不適,請諮詢專業醫生。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做您的線上專屬醫師。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一個我們平常根本不會多想的生活習慣——打麻將。尤其是那些天天三缺一、雷打不動的老人。年紀到了七十多,有些人
福州男子腳趾突然“失靈”!醫生:病根在脖子! - 天天要聞

福州男子腳趾突然“失靈”!醫生:病根在脖子!

【來源:福州晚報】“四年了,終於找到這怪病‘真兇’!”近日福州市第二總醫院脊柱外科病房裡看着恢復正常的腳踝、腳趾60多歲的程大叔熱淚盈眶4年前,程大叔發現左側腳踝、腳趾無法正常動作,他輾轉多家醫院求治無果。
三四級手術增長40.89%!南醫五院專家常駐破解山區就醫難 - 天天要聞

三四級手術增長40.89%!南醫五院專家常駐破解山區就醫難

無影燈下,腹腔鏡顯示屏清晰呈現患者右腎上腺區3.8厘米的腫物。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以下簡稱“南醫五院”)泌尿外科主任李清手持操作鉗,在毫米級空間內精準分離血管組織。隨着一枚完整切除的腫瘤被取出,困擾患者鄧先生(化名)十年的高血壓病根被
兩部門印發《支持創新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支持醫保數據用於創新葯研發 - 天天要聞

兩部門印發《支持創新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支持醫保數據用於創新葯研發

智通財經APP獲悉,今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支持創新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支持醫保數據用於創新葯研發。加強醫療、醫保、醫藥三方信息互通與協同,做好醫保數據資源管理,推動醫保領域公共數據資源利用。在確保數據安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探索為創新葯研發提供必要的醫保數據服務。依託全...
熱議!患者反映醫院停車費太貴:一天要收40元,比景區貴,這還是公益組織嗎?市監局回應!醫生:我們作為職工,被禁止停車,你就知足吧 - 天天要聞

熱議!患者反映醫院停車費太貴:一天要收40元,比景區貴,這還是公益組織嗎?市監局回應!醫生:我們作為職工,被禁止停車,你就知足吧

患者反映醫院停車費太貴,一天要收40元,比景區還貴,這還是公益組織嗎?醫院停車場收費問題再次引發討論。近期,有網友向市場監督管理局反映了公立醫院停車場收費太貴的問題,患者反映稱,湖南長沙某附屬醫院停車場一天要收40元,根本沒有考慮住院的病人和家屬要承擔多麼高的停車成本,這是否涉嫌違規收費?醫院是公益性組...
一個動作預測你的長壽潛力!做不到的人要當心了! - 天天要聞

一個動作預測你的長壽潛力!做不到的人要當心了!

不靠手撐地,你能輕鬆從坐姿站起來嗎?這個看似簡單“坐下-起立”的動作,已被研究證實與死亡風險相關。AI生成圖一個動作預測未來能否長壽!2025年6月,《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證實,通過簡單的“坐立試驗”評估身體機能,可預測中老年人的死亡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坐立試驗”(SRT)是一項簡單的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