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愛在冬日裡
吃熱氣騰騰的火鍋
也有人喜歡在冬天吃冰棒、冰淇淋
甚至每天還要來上一杯冰飲料
說的是不是你?

注意了!
這有可能是一種病——
“冰食症”
什麼是“冰食症”?
冰食症一般有以下6種癥狀,冬天也喜歡吃冰的朋友快來測一測:
1.不分季節,看見冰塊就想吃,每天能吃一盤以上
2.有眩暈等貧血癥狀
3.口腔溫度高,總想吃冰涼的東西
4.持久力低下,容易疲勞
5.臉色不好
6.睡眠質量差,早上起不來

相關研究表明,冰食症可能是由於體內缺乏鐵元素引起,當體內缺鐵的時候會使血紅蛋白合成降低,大腦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就會導致自律神經紊亂,控制體溫的能力減弱,所以看到冰塊的時候就會出現控制不住想吃的情況。
缺鐵時,身體會怎樣?
正常人體內大概含3~4克鐵,如果濃縮一下,大概有一個小號的鐵釘那麼大。作為人體必需的微量營養素,缺鐵會帶來很多危害。
如果體內鐵缺乏就會導致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血紅蛋白主要負責運送氧氣,合成減少會導致血液供氧不足,人就會感到乏力疲倦、虛弱氣短、易怒、面色發黃或蒼白,嚴重時會出現暈厥。

有上述癥狀的人應儘快前往醫院,通過血常規或血清鐵蛋白檢查,確認是否缺鐵。
為什麼會缺鐵?
1 日常飲食攝入不足
常見:嬰幼兒、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婦女。這三類人群因生理需鐵量增加,日常鐵攝入不足易導致缺鐵。
2 腸道吸收功能不佳
常見:胃大部切除術後等消化道術後患者。以下情況影響鐵的吸收:
食物不能直接通過十二指腸;
食物快速地從殘胃中排空;
胃分泌胃酸,胃大部分切除術後,胃酸明顯減少,甚至缺乏。

3 疾病導致的鐵流失
常見:慢性胃腸道失血、長期咯血、月經量過多等人群。因長期慢性鐵丟失且未及時補充,容易導致缺鐵性貧血。
兩類食物是最佳食補來源
如果懷疑自己缺鐵,首先還是應該需到醫院進行血常規和微量元素檢查。部分兒童、孕婦、腎病病人、血液病病人缺鐵性貧血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鐵劑,平時也可通過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來改善。
鐵的最佳食物來源:
紅色內臟和肉類
膳食來源的鐵主要存在於紅肉中,缺鐵人群平時可適當多吃牛或豬的裡脊肉;動物肝臟、腎臟富含血紅素鐵,吸收利用率高,可適量食用。


補鐵最佳搭檔:
維生素C
補鐵的時候最好同時補充維生素C,維C可以促進鐵質的吸收,如柑橘類水果(橙子、桔子、柚子)、哈密瓜、草莓、深綠色蔬菜(菠菜、油菜、空心菜、芥菜、西蘭花、茼蒿、韭菜)等。
綜合整理自生命時報、中國新聞網、上海疾控等
本期編輯:王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