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浙江到阿克蘇,操刀千萬里之外,“5G機器人”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2023年11月08日07:11:06 健康 1459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徐婷 通訊員 童言

這兩天,浙江省人民醫院副院長、泌尿外科學科帶頭人張大宏一邊穿梭在各個手術室,一邊心系4000多公里外的“戰友”們——

他的團隊里有2名醫生2名護士,已經抵達新疆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當地醫護人員和一台5G超遠程國產機器人已恭候多時。本月底,張大宏將在杭州的浙江省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浙人醫”),為阿克蘇病人進行超遠程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手術。

從浙江到阿克蘇,操刀千萬里之外,“5G機器人”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 天天要聞

張大宏在手術室內。本文均由浙江省人民醫院供圖

也在這幾天,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迎來舉辦的第十年。這是峰會日新月異的10年,也是互聯網逐漸滲透醫療領域的10年。

大約9年前,張大宏團隊就已接觸智能化機器人輔助手術,那時還只能靠一根短短的有線,進行近台手術。如今,依託5G迅速發展,為山區、海島的患者進行超遠程手術,已經越來越日常。

從精準外科時代,到未來外科時代,一眨眼,滄海桑田。而互聯網與醫療領域的更多結合,你我也早習以為常。

從浙江到阿克蘇,操刀千萬里之外,“5G機器人”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 天天要聞

張大宏(左二)在調整手術機器人。

3個月前超遠程手術的病人

恢復得非常好

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裡,張大宏團隊4名人員正與當地醫護、通訊部門一塊兒忙碌着,病人術前監測、手術機器人調試、傳輸信號測驗等,都是要提前溝通的事兒。張大宏則在杭州,隨時關注進展。

這是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首次嘗試5G超遠程國產機器人輔助手術。接下來,他們有一場“硬仗”要打。

“第一次嘗試,我們會派醫護團隊過去,按照在杭州做手術的標準,幫他們做好一切準備工作。以後他們熟練了,就能自己來了。”張大宏心裡有本規劃書,“還是得‘造血式’幫扶。”

即將接受手術的這名阿克蘇病人處於中早期,手術並不複雜——還在試用普及階段,團隊選擇病患案例也很謹慎。

聽說有醫術精湛的醫生願意為他開刀,即使是自己沒接觸過的遠程機器人手術,患者也是立馬點頭,並積極配合,這讓醫護團隊的準備工作進行得更為順利。

從浙江到阿克蘇,操刀千萬里之外,“5G機器人”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 天天要聞

今年8月,張大宏醫生在杭州為畢節病人做手術。

這不是張大宏第一次操刀5G超遠程國產機器人輔助手術。

今年8月,他就在杭州的手術室里,為1800公里外的貴州畢節患者完成了浙人醫首例5G超遠程國產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左腎腫瘤根治術。

那是他首次隔這麼遠做手術,所用的時間比平時同類型手術略久一些。

“時間長一點,也是為了安全。我慢慢做,穩穩做,就能夠非常流暢地完成這台手術。”

那台手術中,為了確保安全、萬無一失,團隊還準備了Plan B(第二計劃):醫護一直在患者身邊,盯着機器人的情況,隨時準備將遠程手術改成近台手術。

不過,這個Plan B沒有派上用場,手術順利完成,大家都鬆了口氣。“那個病人現在恢復得非常好,和常規做手術一樣的。”

9年與“最佳搭檔”臨床錘鍊

迎來很“平常”的一天

3個月前就已經成功試水,即將隔着4000多公里做手術的張大宏一點都不見緊張。

屆時,遠在阿克蘇的醫護們會提前將機器調試到位,為病人做好術前準備。張大宏只要進入杭州的手術操作室,就可以開始手術了,“跟平常一樣的。”

平常,是他對這類超遠程手術的評價高頻詞。說起8月那回的首次嘗試,他更是覺得,“沒什麼擔憂,我覺得是很平常的一天。”

這份“平常”可來之不易。

從浙江到阿克蘇,操刀千萬里之外,“5G機器人”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 天天要聞

手術室里藉助機器人進行近台手術。

在浙人醫手術室內,病人躺在手術台上,地上拉着長線;大約2米遠的距離,有一名醫生操控着小型機械臂上手術鉗、手術刀等設備,為患者做手術;兩名醫護在手術台旁,輔助機械臂操作,旁邊還有幾名醫護正忙碌。

這是浙人醫常見的機器人近台手術場景。對於“高大上”的機器人輔助手術,他們並不陌生。

腹腔鏡微創手術是浙人醫的優勢之一。早在9年前,這裡就已嘗試機器人輔助腹腔鏡近台手術,由此拉開了該醫院精準外科時代的序幕。

最初,只是通過短短的一根有線,操控一旁的初代機器人。隨着機器人不斷迭代更新,顯示屏里視野放大更便捷、實時畫質更清晰、操作方式更精細,機器人也成了他們的“最佳搭檔”。

這才有了張大宏的那句:“和我平時在手術室里做手術是一樣的。”

從浙江到阿克蘇,操刀千萬里之外,“5G機器人”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 天天要聞

張大宏(左一)正在給患者診斷。

精準外科技術高超,患者也紛至沓來。然而,當時如果想請浙人醫的醫生做手術,患者得拖着病體,長途跋涉而來。

“當時沒辦法去異地做手術,人倒是可以去,設備帶不過去。”10年前,張大宏沒有預想到,如今無線技術能穩定傳輸超遠程的手術畫面,5G的廣泛應用更是讓天涯變咫尺。

會斷電斷網嗎?

各方團隊也做了萬全的準備。

每次超遠程手術時,通訊部門都會前來支援,局部增加信號。即使在山區、海島,遠程開展手術也能信號滿格。

張大宏的“平常心”更穩了:“再過段時間普及開來,這類手術都不稀奇了。”

一鍵呼叫、AI識片……

醫療領域未來已來

現在藉助機器人可以超遠程手術,如果再用一個詞來定義當下,可以怎麼說?

張大宏選擇了“未來外科時代”——未來的發展,一定得靠高科技的手段來維護。如今,機器人輔助手術已可運用在泌尿外科、胃腸胰外科、肝膽胰外科、肛腸外科、婦科等多項學科。

這還不夠。近些年,醫院出現多院區發展態勢,僅一個城市就可能有兩三個院區,對口幫扶地區還有異地院區,遠程手術是必須投入的重點工作。

得益於儀器先進、成本較低的國產機器人落地和成熟,偏遠地區也能建設符合標準的超遠程機器人手術室,讓醫者的醫術走得更遠。

除了浙人醫,浙江多家醫院也有超遠程手術的成功嘗試。張大宏說,這既是浙江醫療水平卓越的體現,也與浙江數字化改革走在全國前列有關。

從浙江到阿克蘇,操刀千萬里之外,“5G機器人”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 天天要聞

浙江省急救指揮中心。

從互聯網飛速發展衍生而來的“未來感”,不止在外科,更應用在廣泛的醫療領域。

以前病人要搶救,張大宏一個一個打電話,喊麻醉科、心內科等,“至少要給5個人打電話。”如今,藉助互聯網急救系統,他可以一鍵呼叫,對應科室同時接到通知,就能快速趕到急救點。

人工智能電腦深度學習後,掃描醫學切片,能快速識別病理,協助醫生給出診斷,“有時候你還沒到家,網上就能看到診斷信息了。”

從浙江到阿克蘇,操刀千萬里之外,“5G機器人”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 天天要聞

超聲醫學科團隊正進行5G遠程超聲檢查。

此外,網上預約挂號、住院一窗通辦、體檢智能引導、救護車就近派遣、檢驗檢查互聯互認、互聯網醫院就診……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醫療功能背後,都離不開互聯網的應用。

目前,浙人醫正在進行危重症篩查等相關的、約20個人工智能領域科研項目

而張大宏覺得,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下,醫生們能做的,就是“把醫院的事情做好,讓更前沿的技術落地”。

“轉載請註明出處”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每天說說|一個改善睡眠的方法:晚餐吃點“鉀” - 天天要聞

每天說說|一個改善睡眠的方法:晚餐吃點“鉀”

白天運動、睡前聽白噪音、吃褪黑素……經常失眠的人,為了睡個好覺可能會嘗試各種辦法。但其實,很多人忽略了飲食對睡眠的影響:鉀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攝入不足也會導致入睡困難。研究顯示,嘗試高鉀晚餐能幫助改善睡眠。補充足夠的鉀有助於緩解肌肉緊張、調節血壓、增強神經遞質功能,進而幫助入睡和改善睡眠質量。1身體...
偶然讀到倪海廈這一段, 幾乎是顫抖着看完! - 天天要聞

偶然讀到倪海廈這一段, 幾乎是顫抖着看完!

倪海廈先生的中醫智慧金句摘錄(附白話解讀):1. "西醫是治人生的病,中醫是治生病的人" (直指中醫整體觀,把人當宇宙調平衡)2. "當你開始覺得口渴,身體已經缺水三天了" (揭示中醫"治未病"精髓,癥狀是最後的報警器)3.
體內有癌,吃飯先知?吃飯若是出現3個異常,可能是癌症在靠近 - 天天要聞

體內有癌,吃飯先知?吃飯若是出現3個異常,可能是癌症在靠近

各位親愛的小夥伴們,今天咱們要聊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這可不是鬧着玩的,關乎大家的健康呢!在日常生活中,進食時的一些異常情況,可千萬不能掉以輕心,這可能是身體在向我們發出的“求救信號”,搞不好就是癌症在悄悄靠近。可不是嚇唬大家,這可是真真切切
醫生疑似飲酒上班?院方通報 - 天天要聞

醫生疑似飲酒上班?院方通報

重慶市長壽區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長壽區人民醫院訂閱號”5月4日發布情況通報稱,當天,有群眾反映我院醫生李某某疑似飲酒上班的情況。我院高度重視,立即開展調查核實。目前,李某某正在接受相關調查。我們將根據調查結果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處理。我院將進一步加強醫務人員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感謝群眾對我們工作的監督和支持...
巴蜀映巷:首屆中醫中藥康養大集熱鬧啟幕 - 天天要聞

巴蜀映巷:首屆中醫中藥康養大集熱鬧啟幕

5月3日,位於凈月高新區的巴蜀映巷內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由巴蜀映巷攜手吉林省康復養老聯合會合力打造的“首屆中醫中藥康養大集”在這一天正式啟幕。此次活動以“傳承國粹,健康同行”為主題,致力於傳播中醫藥文化的精髓,活動為期3天。一大早,巴蜀映巷就迎來了眾多滿懷期待的市民,他們有序排隊,渴望得到資深中醫專家...
高血壓最怕缺鉀?5種癥狀暗示你缺鉀了,日常多補充4種高鉀食物 - 天天要聞

高血壓最怕缺鉀?5種癥狀暗示你缺鉀了,日常多補充4種高鉀食物

王阿姨今年65歲,平時除了照顧孫子,喜歡出去跳跳廣場舞,生活過得豐富多彩。但最近她感覺自己身體明顯不對勁,跳舞沒幾分鐘就累得氣喘吁吁,有時候還頭暈腿軟。“難道年齡大了真的不行了?”她心裡犯嘀咕。家人帶她去醫院檢查後才知道,原來這些癥狀都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