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浙江到阿克蘇,操刀千萬里之外,“5G機器人”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2023年11月08日07:11:06 健康 1459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徐婷 通訊員 童言

這兩天,浙江省人民醫院副院長、泌尿外科學科帶頭人張大宏一邊穿梭在各個手術室,一邊心系4000多公里外的“戰友”們——

他的團隊里有2名醫生2名護士,已經抵達新疆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當地醫護人員和一台5G超遠程國產機器人已恭候多時。本月底,張大宏將在杭州的浙江省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浙人醫”),為阿克蘇病人進行超遠程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手術。

從浙江到阿克蘇,操刀千萬里之外,“5G機器人”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 天天要聞

張大宏在手術室內。本文均由浙江省人民醫院供圖

也在這幾天,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迎來舉辦的第十年。這是峰會日新月異的10年,也是互聯網逐漸滲透醫療領域的10年。

大約9年前,張大宏團隊就已接觸智能化機器人輔助手術,那時還只能靠一根短短的有線,進行近台手術。如今,依託5G迅速發展,為山區、海島的患者進行超遠程手術,已經越來越日常。

從精準外科時代,到未來外科時代,一眨眼,滄海桑田。而互聯網與醫療領域的更多結合,你我也早習以為常。

從浙江到阿克蘇,操刀千萬里之外,“5G機器人”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 天天要聞

張大宏(左二)在調整手術機器人。

3個月前超遠程手術的病人

恢復得非常好

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裡,張大宏團隊4名人員正與當地醫護、通訊部門一塊兒忙碌着,病人術前監測、手術機器人調試、傳輸信號測驗等,都是要提前溝通的事兒。張大宏則在杭州,隨時關注進展。

這是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首次嘗試5G超遠程國產機器人輔助手術。接下來,他們有一場“硬仗”要打。

“第一次嘗試,我們會派醫護團隊過去,按照在杭州做手術的標準,幫他們做好一切準備工作。以後他們熟練了,就能自己來了。”張大宏心裡有本規劃書,“還是得‘造血式’幫扶。”

即將接受手術的這名阿克蘇病人處於中早期,手術並不複雜——還在試用普及階段,團隊選擇病患案例也很謹慎。

聽說有醫術精湛的醫生願意為他開刀,即使是自己沒接觸過的遠程機器人手術,患者也是立馬點頭,並積極配合,這讓醫護團隊的準備工作進行得更為順利。

從浙江到阿克蘇,操刀千萬里之外,“5G機器人”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 天天要聞

今年8月,張大宏醫生在杭州為畢節病人做手術。

這不是張大宏第一次操刀5G超遠程國產機器人輔助手術。

今年8月,他就在杭州的手術室里,為1800公里外的貴州畢節患者完成了浙人醫首例5G超遠程國產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左腎腫瘤根治術。

那是他首次隔這麼遠做手術,所用的時間比平時同類型手術略久一些。

“時間長一點,也是為了安全。我慢慢做,穩穩做,就能夠非常流暢地完成這台手術。”

那台手術中,為了確保安全、萬無一失,團隊還準備了Plan B(第二計劃):醫護一直在患者身邊,盯着機器人的情況,隨時準備將遠程手術改成近台手術。

不過,這個Plan B沒有派上用場,手術順利完成,大家都鬆了口氣。“那個病人現在恢復得非常好,和常規做手術一樣的。”

9年與“最佳搭檔”臨床錘鍊

迎來很“平常”的一天

3個月前就已經成功試水,即將隔着4000多公里做手術的張大宏一點都不見緊張。

屆時,遠在阿克蘇的醫護們會提前將機器調試到位,為病人做好術前準備。張大宏只要進入杭州的手術操作室,就可以開始手術了,“跟平常一樣的。”

平常,是他對這類超遠程手術的評價高頻詞。說起8月那回的首次嘗試,他更是覺得,“沒什麼擔憂,我覺得是很平常的一天。”

這份“平常”可來之不易。

從浙江到阿克蘇,操刀千萬里之外,“5G機器人”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 天天要聞

手術室里藉助機器人進行近台手術。

在浙人醫手術室內,病人躺在手術台上,地上拉着長線;大約2米遠的距離,有一名醫生操控着小型機械臂上手術鉗、手術刀等設備,為患者做手術;兩名醫護在手術台旁,輔助機械臂操作,旁邊還有幾名醫護正忙碌。

這是浙人醫常見的機器人近台手術場景。對於“高大上”的機器人輔助手術,他們並不陌生。

腹腔鏡微創手術是浙人醫的優勢之一。早在9年前,這裡就已嘗試機器人輔助腹腔鏡近台手術,由此拉開了該醫院精準外科時代的序幕。

最初,只是通過短短的一根有線,操控一旁的初代機器人。隨着機器人不斷迭代更新,顯示屏里視野放大更便捷、實時畫質更清晰、操作方式更精細,機器人也成了他們的“最佳搭檔”。

這才有了張大宏的那句:“和我平時在手術室里做手術是一樣的。”

從浙江到阿克蘇,操刀千萬里之外,“5G機器人”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 天天要聞

張大宏(左一)正在給患者診斷。

精準外科技術高超,患者也紛至沓來。然而,當時如果想請浙人醫的醫生做手術,患者得拖着病體,長途跋涉而來。

“當時沒辦法去異地做手術,人倒是可以去,設備帶不過去。”10年前,張大宏沒有預想到,如今無線技術能穩定傳輸超遠程的手術畫面,5G的廣泛應用更是讓天涯變咫尺。

會斷電斷網嗎?

各方團隊也做了萬全的準備。

每次超遠程手術時,通訊部門都會前來支援,局部增加信號。即使在山區、海島,遠程開展手術也能信號滿格。

張大宏的“平常心”更穩了:“再過段時間普及開來,這類手術都不稀奇了。”

一鍵呼叫、AI識片……

醫療領域未來已來

現在藉助機器人可以超遠程手術,如果再用一個詞來定義當下,可以怎麼說?

張大宏選擇了“未來外科時代”——未來的發展,一定得靠高科技的手段來維護。如今,機器人輔助手術已可運用在泌尿外科、胃腸胰外科、肝膽胰外科、肛腸外科、婦科等多項學科。

這還不夠。近些年,醫院出現多院區發展態勢,僅一個城市就可能有兩三個院區,對口幫扶地區還有異地院區,遠程手術是必須投入的重點工作。

得益於儀器先進、成本較低的國產機器人落地和成熟,偏遠地區也能建設符合標準的超遠程機器人手術室,讓醫者的醫術走得更遠。

除了浙人醫,浙江多家醫院也有超遠程手術的成功嘗試。張大宏說,這既是浙江醫療水平卓越的體現,也與浙江數字化改革走在全國前列有關。

從浙江到阿克蘇,操刀千萬里之外,“5G機器人”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 天天要聞

浙江省急救指揮中心。

從互聯網飛速發展衍生而來的“未來感”,不止在外科,更應用在廣泛的醫療領域。

以前病人要搶救,張大宏一個一個打電話,喊麻醉科、心內科等,“至少要給5個人打電話。”如今,藉助互聯網急救系統,他可以一鍵呼叫,對應科室同時接到通知,就能快速趕到急救點。

人工智能電腦深度學習後,掃描醫學切片,能快速識別病理,協助醫生給出診斷,“有時候你還沒到家,網上就能看到診斷信息了。”

從浙江到阿克蘇,操刀千萬里之外,“5G機器人”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 天天要聞

超聲醫學科團隊正進行5G遠程超聲檢查。

此外,網上預約挂號、住院一窗通辦、體檢智能引導、救護車就近派遣、檢驗檢查互聯互認、互聯網醫院就診……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醫療功能背後,都離不開互聯網的應用。

目前,浙人醫正在進行危重症篩查等相關的、約20個人工智能領域科研項目

而張大宏覺得,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下,醫生們能做的,就是“把醫院的事情做好,讓更前沿的技術落地”。

“轉載請註明出處”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二甲雙胍天天吃,身體會出現這四種變化 - 天天要聞

二甲雙胍天天吃,身體會出現這四種變化

提起來二甲雙胍,想必大家並不陌生。作為傳統降糖藥物,二甲雙胍可謂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線首選藥物,尤其適用於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上不僅可以單用,還可以與其他口服降糖藥物或者胰島素聯合治療。二甲雙胍天天服用,身體會出現這四種變化。
便秘治療的核心突破 - 天天要聞

便秘治療的核心突破

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發現身邊的老年人有這樣的困擾:排便次數減少,糞便乾結,排便費力。這其實就是便秘在作祟。據統計,老年人便秘的發生率較高,約為15%-20%,而在長期卧床的老年人中,這一比例更是高達50%。
國產創新減重藥物在上海落地使用,患者超重伴有輕度脂肪肝 - 天天要聞

國產創新減重藥物在上海落地使用,患者超重伴有輕度脂肪肝

7月7日下午,全球首個GCG/GLP-1雙靶減重藥物——瑪仕度肽(商品名:信爾美)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開出上海首張處方。該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李小英為一位超重並伴有輕度脂肪肝的患者開具這一處方,這也標誌着該中國創新減肥藥物在上海正式落地使用。這名患者今年27歲,身高1米83,體重93公斤,BMI達到27.77,此前在體檢中發...
淚目!工廠打工男子拒絕手術,醫生自掏腰包30000元也要救 - 天天要聞

淚目!工廠打工男子拒絕手術,醫生自掏腰包30000元也要救

在東莞一家電子元件廠的流水線上,38歲的章明正重複着日復一日的裝配工作。2023年初春的一個下午,這個沉默寡言的陝西漢子突然捂住胸口栽倒在傳送帶旁,工友們看見他面色煞白,冷汗浸透了深藍色的工裝。"像有把刀在胸口攪動",這是他被送到東莞市人民
第十六屆海峽兩岸中醫藥傳統文化研習營在福州開營 - 天天要聞

第十六屆海峽兩岸中醫藥傳統文化研習營在福州開營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福州7月7日電 (鄭江洛)7日晚,由福建中醫藥大學主辦,福州市青年創業促進會(簡稱“福州青創”)、海峽青年綜合服務中心承辦的第十六屆海峽兩岸中醫藥傳統文化研習營在福州開營,兩岸青年共同探討中醫藥研習與創業。
有人午睡後靈感迸發,有人午睡後昏昏沉沉!問題出在這個細節! - 天天要聞

有人午睡後靈感迸發,有人午睡後昏昏沉沉!問題出在這個細節!

“中午不睡,下午崩潰”,忙碌的生活中,午睡已經成為許多人緩解壓力、恢復精力的重要習慣。而最近一項研究發現,恰到好處的午睡能帶來“靈光一閃”,尤其是睡好了。健康時報資料圖研究發現:午睡一會真能靈感迸發!你是否曾苦苦思索一個問題無果,午睡醒來後
肚子里有個東西在跳!四年沒當回事……體檢後醫生都震驚了 - 天天要聞

肚子里有個東西在跳!四年沒當回事……體檢後醫生都震驚了

浙江94歲的張爺爺身體一向硬朗四年前,他偶然發現自己肚子里有個會跳動的東西因為沒有疼痛或其他不適加之年事已高一直認為這是身體的正常反應直到就醫檢查,連醫生都震驚了…腹中竟有一個直徑超8厘米、長度達15厘米的巨大腹主動脈瘤直到近期,張爺爺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