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關總署發布通報稱,大連周水子機場海關在監管進境航班時,一名入境旅客攜帶的一袋“保健石”被發現核輻射超出現場本底值1050倍。儀器分析結果顯示為放射性物質釷-232,該物質被列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1類致癌物清單。

那釷-232到底有多可怕?
釷-232(Th-232),為天然放射性核素。具有非常不穩定的原子核,會自發地放出粒子和能量。其放射性衰變產物是鈾-238和鐳-228,而這些元素依然具有高度放射性。它們持續釋放的放射性粒子和能量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是巨大的,包括致癌、基因突變、遺傳疾病等。此外,釷-232的污染也對環境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採礦和提取釷的過程會產生大量的釷-232廢料,這些廢料可能會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氣,進而危害到人類和動植物的健康。

而此次大連海關查出的含有釷-232的“保健石”卻被國外賣家宣傳為一種具有特殊功效的礦石,聲稱其能夠改善人體健康,甚至治癒一些疾病。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我國海關查出此類危險物品。據了解,我國多地海關近年來都曾檢查出多種核輻射超標的所謂“保健石”“能量石”,甚至有旅客表示其家人佩戴此類石頭後,出現了無故流鼻血的情況。
早在2020年就有報道,大連周水子機場海關工作人員旅檢現場發現,一名自日本入境大連的旅客在入境時觸發海關核輻射報警。經排查,該旅客的隨身行李物品中有一枚名為“五行質子量子能量共振器”的金黃色石盤。旅客自述,該石盤是可保平安、保健康的“風水石”。但經儀器檢測,這塊所謂的“能量石”,輻射劑量峰值已達到112微西弗每小時,超過自然界輻射標準近1000倍。通俗地講,把這塊石頭帶在身上一天,輻射總量與做近百次胸片檢查相當。
無獨有偶,今年7月,瀋陽桃仙機場海關也曾查到一位旅客攜帶的15條“保健石項鏈”核輻射超標,輻射量達到46.85SV/h,超現場本底值468倍。經放射性核素分析,該保健石中含鋇-133、釷-232兩种放射性核素。該旅客表示,境外賣家稱,該保健石項鏈具有促進新陳代謝、養生保健、提高免疫力、預防癌症等功效。
據了解,目前中國對於放射性物質的監管和管理非常嚴格。所有涉及放射性物質的進口、生產、銷售和使用都需要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批和監管。將這種輻射嚴重超標的所謂“保健石”“能量石”非法攜帶入境,不僅觸犯了我國的法律,還對自己和他人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危害,必須引起我們的警惕。
同時,物理學專家也表示,一些飾品、石頭所謂的保健效果,從物理學角度看,並沒有相應的科學依據。來源不明的“保健石”不但難以真正起到保健的效果,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
這起事件也再次提醒我們,購買保健品務必要慎重。不要輕信賣家口若懸河的推銷,更不要貪圖一時的便宜而購買不明來源的產品。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財富,我們應該選擇安全可靠的產品,保護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註:文案、配圖均由AI生成,由海瓏智能采編工具箱製作。
海報新聞編輯 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