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歲男子抗癌成功,晚期肺癌也有治癒的可能?

2023年08月06日15:53:09 健康 1659

這是一個美國人神奇的抗癌成功史!


史蒂夫·卡拉,在53歲的時候查出了晚期肺癌,醫生直接給他下達了“死刑”判決書,因為他的腫瘤已經轉移到胃部,不再適合手術治療了!


但他的主治醫生並未放棄,給了他最後一絲希望,建議他選擇當時還處在臨床試驗中的一種新療法——免疫療法。


治療兩個月後,史蒂夫因為出現嚴重的副反應,不得不中途停葯,恢復一段時間後又繼續進行免疫治療


堅持了一年多,他終於迎來了意料之外的好消息,腫瘤越來越小,最終他等到了手術切除的機會,術後三年癌細胞始終未曾再度複發!


53歲男子抗癌成功,晚期肺癌也有治癒的可能? - 天天要聞


免疫系統有漏洞

免疫療法來補救


史蒂夫能成功抗癌,關鍵是他大膽地選擇了在當時比較先進的免疫治療法,並且幸運獲益,為自己贏得了一線生機!“免疫治療”乍一聽,就好像是調節免疫力的一種治療辦法,實際上也的確是!


在肺癌患者體內,癌細胞會通過三種辦法來積極躲避免疫系統的“追殺”,我們稱之為免疫逃脫!


逃脫法則一:

偽裝隱藏


腫瘤細胞可以通過降低表面特有腫瘤抗原的表達來逃脫免疫細胞的監視,或者偽裝出特定的蛋白假裝自己是正常細胞。


逃脫法則二:

“污染”環境


腫瘤細胞會向周圍環境釋放一些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但又有利於自身存活、繁殖的物質。


逃脫法則三:

鑽免疫系統的“漏洞”


腫瘤細胞可以表達出類似正常免疫細胞的“免疫檢查點分子”,最出名的要數PD-L1,它與T細胞上的PD-1受體相結合,誘導免疫細胞凋亡或失去免疫反應能力,以此減少免疫系統的攻擊。


53歲男子抗癌成功,晚期肺癌也有治癒的可能? - 天天要聞


“免疫檢查點分子”是免疫系統自帶的一套“剎車系統”,原本是為了保護正常細胞不受免疫細胞的“誤傷”,沒想到卻成了一個漏洞,被腫瘤細胞加以利用。


而免疫治療法就是通過阻斷這一結合過程,讓免疫系統再顯雄威,精準打擊腫瘤細胞!


其次,在實際治療過程中,免疫療法還有以下幾個優點:


1、傳統的手術、化療、放療後依舊無法控制腫瘤發展,免疫療法是新的選擇;

2、免疫療法不攻擊全身細胞,可以避免化療產生的不良反應;

3、有效降低癌症複發率。


這麼看來,免疫治療貌似真的是癌症患者的一抹曙光,莫非所有肺癌患者都能像史蒂夫一樣成功治癒?


免疫治療雖然有效,

但過程任重而道遠!


不得不說,有史蒂夫這樣的先例在前,免疫治療總是讓人有所期待的,但肺癌患者千千萬,並非每個人都能如史蒂夫一般這麼幸運,研究發現能從免疫治療中獲益的肺癌患者大概只有15%-20%。


這可能和個體癌症患者癌細胞突變情況不一樣有關,不少患者還是需要通過傳統化療,或者化療結合免疫治療來延續生命。


53歲男子抗癌成功,晚期肺癌也有治癒的可能? - 天天要聞


不過免疫療法雖然效果突出,但也並非十全十美。在治療過程中,由於打破免疫系統原有的平衡狀態,一些不良反應是無法避免的,甚至可以累及幾乎所有器官。


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就是皮膚癥狀,皮疹、瘙癢、黏膜炎等,發生率大概有30-40%。除此以外腹瀉、結腸炎肝損傷、下垂體炎,甲減這些胃腸道和內分泌不良反應也比較常見。雖然大部分癥狀經過及早診斷和治療,可完全逆轉,但仍舊有0.5%~13%的概率會很嚴重,甚至威脅生命。


除了療效和安全性外,曾經進口治療費用動輒十幾二十萬一年的治療費用,也讓很多因病致貧的肺癌家庭望而止步。但好消息是,隨着國產藥物陸續進入醫保,更多患癌家庭有了低負擔的治療選擇,也重拾了生的希望。


53歲男子抗癌成功,晚期肺癌也有治癒的可能? - 天天要聞


預防手段大於一切治療辦法


不管是免疫治療,還是傳統的化療、放療等,都沒有辦法百分百保證治癒肺癌,科學的預防肺癌發生總是比各種治療更有意義。


肺癌早篩

.01



高危人群:重度吸煙者,家族肺癌遺傳病史,慢阻肺、瀰漫性肺纖維化患者,建議每年一次低劑量CT篩查。


一般人群:第一次篩查沒有異常的情況,建議隔年再查。


拒絕吸煙、二手煙

.02



85%-90%的肺癌都與吸煙有關,為了家人的健康,建議吸煙者儘快戒煙。


吸煙者吐出的煙霧有害顆粒物會附着在周圍物體上,危害家中不吸煙的女性和兒童等。


53歲男子抗癌成功,晚期肺癌也有治癒的可能? - 天天要聞


嚴控慢性肺病

.03



慢阻肺、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的病人,日常要做好疾病的管理。


患有肺小結節的,要堅持3個月到半年做一次檢查,一旦肺小結節直徑>8mm,建議儘早干預治療。


職業保護

.04



有一些特殊職業可增加肺癌的發病危險,如長期接觸石棉、氡、鍍、鉻、鎘、鎳、硅、煤煙等。


一些傢具、石材、化工、煤礦、石油行業的工作者,除了注意肺部篩查也要做好工作中的個人防護。


參考文獻:

冀壽健,徐建明.免疫檢查點抑製劑相關不良反應的研究進展[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8,25(07):894-896.DOI:10.13455/j.cnki.cjcor.2018.07.36.

https://mp.weixin.qq.com/s/zXq0tuiOx9eEKzKtrKUaQQ

https://mp.weixin.qq.com/s/_yXTPjvbiO7C5AQnpZa53g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原發性肺癌診療指南(2022年版)[J].中國合理用藥探索,2022,19(09):1-28.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長壽的“身體密碼”被發現了!這10個特徵你占幾個? - 天天要聞

長壽的“身體密碼”被發現了!這10個特徵你占幾個?

“長壽體質”並非玄學,其實有跡可循!研究發現:心率緩、手勁大……這些你常忽略的身體特徵,竟蘊含著健康長壽的“關鍵密碼”!快看看你中了幾個?第一個就難倒很多人……健康時報圖1個狀態控制穩定血壓穩為什麼血壓穩定=長壽密碼?血壓可以被稱為是生命的
急救時掐人中反會延誤時機 健康耳朵無需定期清理別亂用滴耳液 - 天天要聞

急救時掐人中反會延誤時機 健康耳朵無需定期清理別亂用滴耳液

義診醫生為患者檢查。 孩子通過擲骰子完成健康知識問答。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模擬醫學中心主任王西富為高中生講解海姆立克急救法。 7月3日,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揭陽市衛生健康局、廣東省衛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等多家單位,在揭陽市惠來縣惠城鎮成功舉辦“健康科普進鄉村暨廣東好醫生好護士志願服務行活動”第二場專場...
“大胖墩”減肥 手術是最佳武器 - 天天要聞

“大胖墩”減肥 手術是最佳武器

醫生接診。 多學科減重門診。 2025年,國家全面體重管理3年計劃啟動元年,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率先成立“肥胖代謝病綜合診療中心”,並創新性開設全國首個“多學科體重管理門診”,以“1+3+N”多學科診療模式向肥胖危機宣戰。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肥胖代謝病綜合診療中心主任楊景哥向記者展示了一個典型案例:患...
醫療“暗戰” - 天天要聞

醫療“暗戰”

爭奪患者、人才與資源 合作辦醫“兵臨城下” 民營資本重塑行業規則 三甲醫院新院拔地而起 當三甲醫院的新院區在禪西拔地而起,當省級醫院通過合作辦醫“兵臨城下”,當民營資本以百億投入重塑行業規則,一場圍繞患者、人才與資源的醫療“暗戰”正在佛山悄然上演。佛山醫療版圖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競合與重構。 南都推出專題報...
“生物導彈”精準打肺癌 破解耐藥性 - 天天要聞

“生物導彈”精準打肺癌 破解耐藥性

近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張力、方文峰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誌》(The BMJ)發表肺癌領域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TROP2 ADC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該研究本月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ASCO)公布關鍵數據後,時隔一周全文以快速通道模式(FAST TRACK)發表在頂級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誌》。值得關注的是,這是研究團...
近六成患者擠基層,醫院越忙越倒貼錢? - 天天要聞

近六成患者擠基層,醫院越忙越倒貼錢?

中醫專家為患者診脈。 大瀝醫院專線巴士。 “暗戰”——佛山醫衛市場大變局之基層醫院篇 “成群的參天大樹底下,基層醫院只能在夾縫中發展”。 佛山市禪城區,破舊的辦公桌旁,一座鎮街級醫院的話事人平靜說出凜冽的話語。 這番表達,折射出佛山鎮街醫療體系的深層矛盾。作為全國醫改“真抓實幹”先進城市,佛山構建了“市...
婁底:醫學檢驗檢查共享中心正式授牌 助力醫療服務提質增效 - 天天要聞

婁底:醫學檢驗檢查共享中心正式授牌 助力醫療服務提質增效

【來源:紅網】 紅網時刻新聞7月7日訊(通訊員 張思弦)近日,婁底市城市醫療集團醫學檢驗檢查共享中心授牌儀式在市中心醫院舉行。市衛健委相關領導出席會議,市中心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第一人民醫院等9家醫療單位分管領導和相關醫技科室負責人參加會議。 市衛健委領導為婁底市城市醫療集團心電、影像(放射、超聲)、檢...
這個習慣不僅會導致肝癌,還可能正在威脅你全身,趕緊改掉 - 天天要聞

這個習慣不僅會導致肝癌,還可能正在威脅你全身,趕緊改掉

生活中,有不少人因為肝臟的問題,日子一下子變得特別難熬。你想啊,肝不好,精神萎靡,吃什麼都提不起勁兒,工作時總是心神不寧,手腳沒力氣。平時朋友聚會,也不敢喝一杯,生怕一不小心病情加重。身體折騰得夠嗆,心裡那股焦慮和無奈,真的說不出來。尤其是
焦慮與午睡有關?醫生再三提醒:情緒易波動的人,午睡別亂來 - 天天要聞

焦慮與午睡有關?醫生再三提醒:情緒易波動的人,午睡別亂來

很多人生活中都經歷過這樣一件事:明明按時吃藥、按時治療,焦慮的情緒卻還是揮之不去,整天心神不寧,影響工作和生活。特別是年紀大一些的人,身體和心理的各種小毛病接踵而來,原本想靠點葯和休息緩解,結果發現效果遠不如預期。很多人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