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湖南懷化的周女士今年50多歲,雖然平時身體健康,也無不良習慣及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但是近半年來她卻遇到一件煩心事:經常在無任何誘因的情況下,出現心前區憋悶、心悸、心慌等不適且伴有背脹、左胸前壁撞擊感,偶有心臟跳到喉嚨口的異樣感。
2023年2月,她前往當地醫院就診,心電圖檢查提示:竇性心律、頻發室性早搏、下壁導聯可見異常Q波。診斷為心律失常、頻發室性早搏,予以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但周女士每天工作早出晚歸,加之“是葯三分毒”的觀念影響,未按醫囑服藥。2個月後,胸悶心慌等癥狀不減反增,對其日常生活造成越來越嚴重的影響。在了解患者不願繼續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後,醫生建議她到上級醫院進一步診治。

△動態心電圖結果
近日,周女士來到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住院治療。接診的劉曦醫師在詳細詢問病史、仔細體查後,進一步完善檢查,排除了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器質性病變等因素。入院心電圖檢查除仍表現為頻發室性早搏外,可見下壁導聯Q波表現。須排除是否存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導致心肌長期缺血、缺氧引起心臟傳導系統的異位節律點興奮性增高從而誘發室性早搏。入院後第三天行冠脈造影檢查,結果提示冠狀動脈左前降支(LAD)可見少許斑塊,冠脈三支主血管及分支血管均無狹窄病變,排除冠心病。
科室主任柴曉利、副教授艾旗及醫師劉曦團隊認真分析病情,認為患者無引發心律失常的心臟及全身器質性疾病、無電解質紊亂如低鉀低鎂血症等因素;既往無服用洋地黃或奎尼丁等藥物中毒史,也無不良生活飲食習慣、精神緊張、長期失眠等誘因,故考慮為非一過性可逆因素導致的頻發單形性室性早搏,患者臨床癥狀明顯,藥物治療依從性差,為快速性室性早搏行射頻消融治療的適應症。告知周女士射頻消融術的可行性及術後無需長期服藥的優勢,她欣然接受手術治療。
2023年4月13日,艾旗副教授介入團隊為周女士成功實施了微創射頻消融術。術中室性早搏消失後即靜滴異丙腎上腺素做誘發試驗,觀察30分鐘未見室性早搏複發。

△射頻消融術示意圖

△艾旗教授在射頻消融手術中
術後床旁常規心電圖及24h動態心電圖複查均未見室性早搏再發;入院前的胸悶、心悸、心慌、背脹等癥狀也基本緩解。周女士本人對此次治療倍感滿意,對於僅通過一次介入手術即解除了她半年多的煩惱內心充滿了喜悅。
柴曉利教授介紹,心臟射頻消融術經過20多年的發展,是目前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非常成熟的一種微創介入手術,這種技術創傷小、恢復時間短、成功率高,已成為根治心房顫動、頻發心室早搏等疾病首選且最有效的方法。手術經導管向心腔內導入的射頻電流損傷範圍在1mm至3mm左右,安全性高,不失為廣大快速性心律失常病友的福音,特別是對於不能耐受藥物或藥物治療效果差的病友來說是一種最佳治療選擇。
通訊員張臣 瀟湘晨報記者任彎灣
爆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幫忙”一鍵直達“晨意幫忙”平台;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政企內容服務專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