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3月16日,一則短視頻引爆了大家討論。在廣州市中小學勞動教育現場會上,會做懸灸的小學生,瞬間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這是什麼穴位?”“是合谷還是內關?”“深圳何時才有這樣的課,期待!”“希望在各地小學開展中醫學習”評論區里大眾熱烈地討論。
經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核實,該學生為朝天小學五年級學生,是該校與廣東省中醫院合作的“岐黃薪火·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項目”中“杏林研學中隊”的一員,自小便受到中醫藥文化熏陶。
據悉,該校與廣東省中醫院合作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項目已經3年多,由廣東省中醫院的中醫專家到校園裡開展各種趣味中醫藥主題研學課堂,讓小學生從辨認穴位、辨識中藥,學習生活中的中醫智慧。
懸灸簡便易行,小學生亦可操作
熱點視頻中懸灸的穴位是哪裡?有什麼作用?小學生能否操作?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曾多次為該校進行中醫藥進校園活動的中醫專家團隊成員,為讀者詳解。
所謂懸灸,是中醫傳統療法艾灸中目前最常用的一種。是採用點燃的艾條懸於選定的穴位或病痛部位之上,利用艾條燃燒的熱量刺激穴位或病痛部位的一種中醫特色療法。廣東省中醫院嶺南甄氏雜病流派傳承工作室、張忠德全國名中醫傳承工作室骨幹成員金連順向羊城晚報記者介紹,因為操作簡便易行,小學生也可以操作。只要掌握距離,不要灼傷即可。
“這位小學生懸灸的穴位是合谷穴,就在我們常說的手掌‘虎口’位置。”金連順說,“合谷屬於平和的保健穴位,在春天還有健脾除濕、活血通絡的作用。”
春天保健,常灸這兩個穴位
懸灸一般具有溫經散寒、扶陽固脫、消瘀散結作用。尤其在春天,一早一晚溫差大,春風時常夾帶着寒濕,這時就可以用懸灸來祛春寒、春濕。
金連順建議,春天養生,日常可以懸灸足三里、合谷兩個穴位。“這兩個穴位都是平和的保健穴位,既能健脾除濕、調理腸胃,又能祛風解表,可以解決春濕、春寒。”
其中,足三里穴,既可以調理脾胃,扶助正氣,又可以助脾運化水濕,預防胃腸道中多種疾病的發生。正如坊間趣言:“日常艾灸足三里,勝吃一隻老母雞。”而合谷穴具有祛風解表,同時調理腸胃,又能活血通絡的作用。
至於熱點視頻中,評論區熱議的懸灸的距離問題,金連順建議,懸灸時,可將點燃的艾條置於離皮膚2~3cm處進行熏灸。每個穴位灸10~15分鐘,1周灸2~3次。
認穴tips:
合谷穴:一般所說的“虎口”處。將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便為合谷穴。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膝蓋骨下方內外側均有一凹陷,在外側凹陷向下3寸(4橫指),距離脛骨(小腿骨)往外1橫指(中指)處。(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劉欣宇
校對 | 桂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