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顧雨 記者 嚴君臣)原本身體硬朗的老人,心跳突然飆上了“高速路”,能在短時間內上升到每分鐘180次,危險也隨之而來。2月6日上午,96歲高齡的袁老漢從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出院,心血管內科團隊的射頻消融,讓老人每分鐘180次的心跳恢復了正常。
袁老漢平時身體硬朗,但從今年年初開始,老人反覆出現心慌、胸悶、頭暈等癥狀,幾乎每天都要發作一次到數次。雖及時入住當地醫院,但考慮老人年事已高,傳統治療效果並不明顯。心慌胸悶嚴重影響着老人的生活,這塊“心病”也讓老人一家憂心忡忡。
在家人的陪伴下,老人慕名來到通大附院心內科求醫。科室在對老人進行詳盡檢查後,很快為老人明確了診斷——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此疾病發作時,患者心率能從每分鐘七八十次一下子上升到一百八左右。“相當於時不時就要做一次劇烈運動,高齡患者根本扛不住,時間一長就會有生命危險。”通大附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陸齊告訴記者。
老人的病症已經十分嚴重,需要儘快手術治療。在大多數人的觀念里,讓九旬高齡的老人接受心臟手術,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診療團隊在充分剖析老人病情後發現,老人雖是高齡,但身體條件良好,可以採用心臟電生理檢查+射頻消融的方式進行手術。
作為一種成熟的根治心律失常技術,射頻消融與傳統手術相比,微創無痛且術後恢復快。科室採用的新一代三維標測系統,可以讓手術既沒有射線輻射,又更加精準迅速,能大大提高治療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患者心臟就像高速公路多了條支路,和原來正常電路形成類似短路情況,心跳的正常節律被破壞,射頻消融這一微創手術就是要把支路切斷,讓心跳重回正途。”陸齊說道。

△老人的癥狀已經完全消失
在打消了家屬的顧慮、排除各項禁忌後,老人的手術如期進行。術中,陸齊帶領手術團隊,在三維電生理標測系統的指引下,成功構建了患者心臟三維模型,順利穿刺雙側股靜脈,將電極導管經靜脈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迅速找到支路,釋放射頻電流,短短几秒鐘就成功阻斷支路,通過後續鞏固,整個手術僅用時40分鐘就順利完成。而射頻消融微創手術的好處也顯現出來,第一天手術完成,第二天老人便恢復行動能力並順利出院,之前陣發心慌胸悶的癥狀也完全消失,久違的笑容也再次洋溢在老人的臉上。
陸齊介紹,多年來,通大附院心內科已成熟開展多種複雜心律失常病症手術。通過心臟射頻消融術的應用,突破了高齡心臟手術的禁區,讓很多危險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