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日以來,貴州發熱門診、普通門診和急診接診陽性患者約6萬餘人

2023年01月11日22:17:18 健康 3020

2023年1月1日以來,貴州發熱門診、普通門診和急診接診陽性患者約6萬餘人 - 天天要聞

  針對當前公眾關心的疫情防控有關問題,記者採訪了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安仕海,請他對我省各級醫療機構接診新冠患者情況、重症人員的有效救治方案等進行了解答。

安仕海表示,我省各級醫療機構均可接診新冠感染者。2023年1月1日以來,全省發熱門診、普通門診和急診接診陽性患者約6萬餘人。為做好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我們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迅速提升全省重症救治能力。一是擴容重症床位,全省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的重症床位提高到目前的7830張,為醫療機構補充呼吸機、床旁監護儀等重症床位必需設備5200餘台(套),快速提升重症救治能力。目前,全省醫療機構有高流量濕化氧療儀1726台、ecmo43台、無創呼吸機3255台、有創呼吸機4117台、床旁監護儀42771台、crrt599台,基本能夠滿足重症患者救治需求。二是迅速擴大重症醫護人員隊伍。全省有專業重症醫學醫師1406人、專業重症專業護士3710人;有可轉換重症醫師3867人、重症護士3043人。近一個月來,醫療機構通過跟班帶教學習方式,新培養重症醫生2269人、重症護士5162人。三是及時備好應急重症救治資源。開放省將軍山醫院30張、貴陽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下壩院區100張重症床位,可有序分流各地重症患者。四是規範重症病床管理。對收入重症病床治療患者嚴格把關,嚴禁將不符合使用重症床位治療的患者收入重症病房救治;對臨床癥狀減輕、呼吸困難緩解的患者儘快轉出,提高重症病床周轉率和使用效率。

(二)加強重點人群服務和管理。落實重點人群“二包一”工作機制,由包保幹部和醫務人員加強對65歲以上有基礎性疾病的老年人等人群的管理。發現管理對象出現新冠相應癥狀的,第一時間指導使用小分子藥物治療,最大努力減少重症發生率。同時,加強體溫檢測和血氧濃度監測,一旦發現血氧濃度低於93%的,立即轉診救治。

(三)規範診療提升重症救治水平。實行“一院一策、一人一案”,為患者提供個性化診療;醫務人員嚴格執行國家第十版診療規範,合理使用抗病毒藥物、糖皮質激素、抗生素,廣泛推廣早期及時補氧、俯卧位呼吸等治療手段,大力推進中西醫結合,組織中醫藥專家,結合貴州地域氣候、人員體質等特點,制定發布“三方一指引”(預防方、治療參考方、基層協定方),制定三個預防方,8個醫院中醫藥參考方和6個非藥物療法參考方,指導城鄉基層應用的4個協定方;發布《貴州省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醫藥干預指引》,推薦苗葯等用藥,發揮中醫藥在新冠感染救治中的獨特療效,全面提升新冠病毒感染診療規範化、同質化水平。

(四)強化培訓提升早發現能力。組織全省1462家醫療機構、約10萬餘名醫務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國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培訓;每日組織開展線上培訓,提高醫務人員特別是基層醫務人員對新冠感染早發現、早識別、早處置能力水平。

 (五)加大專家下基層力度。一是全面推動“百千萬”五級醫務人員進基層強能力行動落地落實,督促各級專家通過遠程會診指導、現場巡診坐診等方式,全面提高基層診療能力,盡最大努力做到“應留盡留、應轉盡轉”。二是建立龍頭醫院分片包保和三甲醫院對口幫扶縣級醫院機制,已派出專家組217支1024名,下沉基層開展指導和巡回醫療,提升基層醫療機構對新冠感染重症癥狀早期發現、早期處置的能力,共培訓基層醫務人員5萬人次、服務基層群眾約1.6萬人次。組建省級重症指導專家組,指導各地規範救治重症患者。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雅萌 岳端 陳祖嘉

  編輯 胡銳

  二審 黃國平

  三審 田旻佳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多吃含類黃酮的食物,或能保護大腦,遠離老年痴呆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多吃含類黃酮的食物,或能保護大腦,遠離老年痴呆

在歲月的長河中,大腦如同一台精密的機器,隨着時間的推移,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而老年痴呆,無疑是其中最令人揪心的一種。它悄無聲息地侵蝕着患者的記憶與認知,給無數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但幸運的是,科學家們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為我
女子在家搞衛生後高燒40°C,肺都“發霉”了!這細節千萬警惕 - 天天要聞

女子在家搞衛生後高燒40°C,肺都“發霉”了!這細節千萬警惕

天氣漸漸轉熱,不少人趁着天空放晴,開始整理衣櫃,將衣物進行“大換季”。近日,來自杭州的沈大姐趁着前兩天天氣晴好,她休息在家,便開始了“換季工程”。豈料,整理完衣櫃後,她病倒了,體溫最高到了40℃。正當大家以為是累得病倒的時候,卻查出是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