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麼是“葯”?寡婦床頭的灰能治病?

2022年12月26日21:14:28 健康 1900

什麼是葯?如何測試藥?

究竟什麼是“葯”?寡婦床頭的灰能治病? - 天天要聞

很多人覺得,能治病的,就是葯唄。

那請問,能治病的標準是什麼?

有人說,標準就是,

吃了就好了。

比如,

吃之前咳嗽,吃之後不咳嗽;吃之前發燒,吃之後不發燒。這就是治病了。

但這個標準其實是有問題的。

因為,有些病,你不吃任何葯,第二天也好了。比如嗓子痛,你喝點水,第二天也能好。喝點水,第二天可能也不發燒了。

那究竟是吃了神葯好的,還是自然好的?

這就說不清了。

因此,我們需要添加“對照組”進行對照試驗:

一個“治療組”吃藥,另一個“對照組”不吃藥,然後進行觀察分析。

但這還不夠。

有時候,雖然你吃的葯沒用,但由於你自認為有用,於是這份自信和信仰,令你精神愉悅,這樂觀的情緒,也有助於身體恢復,於是看起來,嗑藥似乎有效了,但其實和藥物沒啥關係。

這被稱為“安慰劑效應”。

因此,僅僅有“對照組”還不夠,還要添加另一組“安慰劑組”,也就是告訴“安慰劑組”的成員,你們吃的也是和“對照組”同樣的葯,但其實是“澱粉”之類沒啥用的“安慰劑”。

這叫做“對照試驗”。

這就完了嗎?

還有問題。

雖然對照組和安慰劑組的成員不知道自己吃的是啥,但現場的大夫知道。

這樣一來,大夫的態度、神情,也可能會讓患者猜出,哦,老子吃的是安慰劑。這就會影響試驗結果。

於是,我們還要進行“雙盲”的設計,也就是讓大夫和患者,都不知道誰吃的是葯還是安慰劑,而在研究完成後,才“揭盲”。

這就是“雙盲對照試驗”。

如此嚴謹的試驗,可以了嗎?

還不夠。

因為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每個組中的成員“素質”,必須做到“公平”。

你不能把輕症,或者身體好的、免疫力好的,都吃真葯;把身體差的,都拿去吃安慰劑,這顯然會“誇大”藥效。

因此,每個組的成員最好是不摻入任何傾向隨機挑選出的。

這就叫“隨機雙盲對照試驗”。

還沒完。

你想想,如果我只選十個人進行對照,萬一這十個都是年輕人呢?這就不客觀了。

因此,我們要選取“大樣本”,也就是說,人數要足夠多,這樣才能儘可能增加覆蓋面,降低偶然性。

這就叫“大樣本隨機雙盲對照試驗”。

這種試驗方法,到20世紀後期,被公認為評價“合理治療”的標準方法,也被認為是醫療健康領域最可靠的科學證據獲取方法,因為它儘可能地減少了“虛假因果關係”和“偏見”。

這就是現代醫學的“科學方法”。

因此,只有通過這樣試驗的藥物和治療方法,其療效才是確切的、可信的。

實際上,需要驗證的不僅有療效,還有副作用等其它方面的指標。因此現代藥物的研發也開銷巨大,其中三期臨床試驗需要多達1000至3000人進行測試,至於費用,據報道,阿斯利康(AstraZeneca)平均每種藥物的研發費用高達110億美元。

那麼,如此大動干戈、大費周章,值不值呢?

值。

作為對比,我們來看看古代的“傳統醫學”。

比如,歐洲古代有“放血療法”,認為血液和其它體液必須保持適當的平衡,人體才能保持健康。

注意,它這种放血,不是說抽出一針管,而是堪比殺豬。

比如,著名的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1799年因喉嚨感染(可能是扁桃體發炎)而要求大量放血,10小時內總共放出了約2.6到3.75升血液(多個資料數據不一),最終死亡。

什麼概念?咱們一次獻血才200-400毫升(0.2-0.4升),一名70公斤的正常人,體內總共才約5升血液,失血2升即有休克的危險。

在這個時代,幾乎所有的疾病都採用放血療法:痤瘡哮喘、癌症、霍亂、昏迷、驚厥糖尿病、癲癇、痛風、皰疹、消化不良、精神錯亂、黃疸、麻風病、眼炎、鼠疫、肺炎、壞血病、天花、中風破傷風肺結核和其他大約一百種疾病,放血成了治百病的神技。

十分滑稽的是,放血甚至用於治療大多數出血,例如流鼻血、姨媽過多或痔瘡出血。甚至在手術前或分娩開始時,放血以防止感染。

更誇張的是,當時認為,抽取大量血液以引起暈厥是有益的,許多放血治療只有在患者開始昏厥時,才會結束。如此顛倒黑白,人妖不分,正是因為當時的醫學界,沒有現代科學的觀念,至少是沒有普及科學的觀念導致的。

可怕不可怕?

其實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的,比如我就查到了一個文獻,其中有一段很有趣:

寡婦床頭塵土

主人耳上月割瘡,和油塗之效也。

——《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卷第四》唐慎微(宋)

我文言水平一般,猜測大概意思是:

寡婦床頭上積的灰,用油和成糊狀,塗於瘡口,可治人耳朵上的膿包。

我查了資料,現代醫學給出了一種解釋(未經驗證,僅供參考):

一些寡婦由於常年沒有性生活,床不會劇烈搖動,那麼就會有大量灰塵積累在床頭,而灰塵中滋生了青黴菌,產生了青霉素,正好,有人拿這個灰塵塗在膿包上,效果不錯。於是作者就記錄了這個“偏方”。

可見,實際情況是,這個“偏方”也許碰巧有效,但其實是歪打正着,且通常是沒效的,因為你不能保證你找到的那個寡婦床頭上的灰塵中,正好滋生了合適的青黴菌,反而,更有可能的是,會因為灰塵中大量其它細菌而加重感染和潰爛。

顯然,事實是,整件事,和寡婦沒有必然關係,和灰其實也沒有必然關係。

其實,要想確認兩件事之間是不是真有必然因果關係,確實並不容易。這種不容易,不僅僅存在於醫學界,也存在於其它行業,相當常見。

比如,劉雪峰老師在他的書《心中有數》中介紹了一個例子:

一位顧客買了一輛汽車,經常飯後開車去買冰淇淋,但汽車經常出現打不着火的故障,並且,總是買香草冰淇淋後,回到車上,就打不着火。買其它的冰淇淋回來,汽車就啟動正常。


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冰淇淋的口味會影響發動機工作?


最後,工程師到現場調研,經過詳細記錄和分析,發現,是因為香草口味的冰淇淋製作耗時更短,等待期間,發動機溫度還未下降太多,出現了“氣阻”現象,導致吸油不暢,最後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要是換成某個神醫,是不是又得在冰淇淋上做些文章,搞什麼用店鋪桌面上的灰拌着吃之類的療法?或者上車前先跪地祈禱一番,把時間耽誤了,發動機冷卻下來了,問題確實解決了,但其實整個過程是在扯淡,瞎折騰。

因此,如果你到了2022年,還照搬照抄古人所謂“偉大的智慧結晶”,那就反而太不智慧了。

話又說回來,為什麼古人就輕易相信了這些扯淡的方法呢?

究其根源,就是沒有一整套成體系的科學方法,來排除“虛假因果關係”和“偏見”,而只能靠“經驗”和“口耳相傳”來獲取知識。

而經驗這東西,有時可能靈,但有時往往又不靈,於是就只能靠江湖術士神醫的個人威望背書,以訛傳訛,最後黑白顛倒,稀里糊塗亂彈琴。

就像有的人認為,我家有個祖傳的治療方法,是我爺爺的爸爸傳下來的,他可是神醫。

那沒問題,拿來做做“大樣本隨機雙盲對照試驗”,有效就是有效,沒效就是沒效,有毒就是有毒。你說你對祖宗有情懷,可以,情懷歸情懷,療效歸療效。

把情懷當療效的是傻子,再拿來掙錢的,那就是騙子了。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應急科普丨假期返程 安全須知 - 天天要聞

應急科普丨假期返程 安全須知

" 五一 "假期餘額告急!返程高峰要來了!你是否已經踏上了返程之路?假期返程,安全第一!這份假期返程安全攻略一定要了解!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社融媒體工作部...
明日立夏,切記:1不坐,2不去,3要吃,遵循老傳統 - 天天要聞

明日立夏,切記:1不坐,2不去,3要吃,遵循老傳統

明日立夏,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標誌着夏季的正式開始。立夏不僅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更承載着豐富的民俗文化和養生智慧。古人通過長期觀察自然規律,總結出一系列立夏時節的禁忌與習俗,以順應天時、調養身心。這些老傳統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深
81人因煙霧中毒,守護銀髮族,刻不容緩! - 天天要聞

81人因煙霧中毒,守護銀髮族,刻不容緩!

養老機構是老人們頤養天年的重要場所承載着無數家庭對長輩的牽掛與期望然而這裡人員密集老年人行為能力相對較弱一旦發生火災逃生困難極易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01上海2025年2月10日,上海市虹口區保寧路上一家養護院起火。消防救援人員第一時間趕赴處置,明火被撲滅,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02意大利當地時間2023年7月...
春季調理黃金期 一株薺菜化解十年寒濕 這樣吃效果翻倍 - 天天要聞

春季調理黃金期 一株薺菜化解十年寒濕 這樣吃效果翻倍

【陰陽調和湯】取帶根老薺菜3株(約200g),洗凈後與6枚草雞蛋、12顆去核紅棗、6片帶皮生薑同煮。水沸後輕敲蛋殼裂紋,轉小火燜煮10分鐘。特別注意:①保留根部藥效成分 ②不加調味品 ③經期暫停食用■ 四季活用技巧採摘開花結籽的老薺菜,晒乾
立夏時節濕熱起 護心顧脾養陽氣 - 天天要聞

立夏時節濕熱起 護心顧脾養陽氣

5月5日將迎來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中醫專家提示,立夏後氣溫逐漸升高,降雨增多,濕熱之氣漸盛,此時養生防病應順應“春夏養陽”的原則,重在養護心脾、清熱祛濕、調和氣血。
39歲抗癌博主離世,親屬:一個月前確診,沒有想到病情發展這麼快 - 天天要聞

39歲抗癌博主離世,親屬:一個月前確診,沒有想到病情發展這麼快

當事人視頻作品截圖極目新聞記者 杜光然5月2日,四川閬中市一位39歲的抗癌博主離世,家屬在網上發布了訃告,眾多網友留言送別。訃告中寫道,男子因胃癌晚期並廣泛轉移,長期與病魔抗爭。5月2日,因病情加重,突發心臟驟停,經醫生搶救20分鐘無效,最終不幸辭世,享年39歲。生命之驟逝令人扼腕,距他40歲生辰僅餘6日,命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