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條件越好,越容易“作”出病來

2022年12月25日21:26:08 健康 1875

為什麼我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飲食也越來越營養了,身體反而不如以前,經常生各種病呢?

吃得好並不意味着吃得更健康,只有均衡地攝取各種營養,才能提高身體素質,保持相對旺盛的生命力。

每個人面前,都擺着類似的道理,可是還是做不到很好,為什麼呢?

生活條件越好,越容易“作”出病來 - 天天要聞

1、是思想的問題,認為貴的就是好的

我的鄰居孫大媽,快六十歲了,瘦瘦高高的,留着齊耳的短髮,喜歡穿亮顏色的、修身的衣服或裙子,夏天的時候會把褲子套在衣服上,顯得腿特別長,從後面看以為是年輕的姑娘,她有三個女兒,還有一個兒子最小,也都已成了家。

孫大媽喜歡吃進口的食品,跟我們聊天的時候都離不開什麼澳洲牛肉、新西蘭牛奶、西班牙的火腿、美國新奇士橙、泰國香蕉......她小女兒和兒子在外地工作,賺錢比較多,經常給她買些貴的東西,孫大媽越來越認為:貴的就是好的。

生活條件越好,越容易“作”出病來 - 天天要聞

每次這兩個孩子從外地給她寄回來好東西,她都要在鄰居面前拿出來秀一秀,比如前不久我剛走到樓下,就聽到她在下面跟其他的鄰居在打哈哈:“啊呀,我們家小梅今天又給我寄了一箱蘋果,美國進口的,老貴了,這死女子,叫她不要買這麼貴的,嗯啊嗯啊啊啊!”

其他各位大媽聽了之後有的說:“真好呀!我們家的......”有的說:“小梅越來越有孝心了,你真有福氣......"

生活條件越好,越容易“作”出病來 - 天天要聞

過了幾天,孫大媽臉上又養洋溢着笑容出門去,聽她說是兒子回來了,給她帶回來日本進口的餅乾,還有新西蘭進口的奶粉......,她還沒有等她兒子過來看她,就先要過去看一看。

孫大媽的二女兒在縣城上班,住的地方離孫大媽比較近,領着一份還算可以的固定工資,有五險一金,周末雙休,每次來看孫大媽,手上都會提點別人送給她的好東西,孝敬老媽,然後陪着老媽在樓頂上曬太陽,說悄悄話,如果不仔細看,以為是兩姐妹。

孫大媽的大女兒在鄉下,家裡種了許多臍橙,人看起來又黑又瘦,她農活比較多,不是剪枝,就是施肥、澆水、打葯,平時也比較少時間來看孫大媽,不過每次來的時候,手裡不是提着土雞蛋,就是土雞、土鴨,還有一些自己種的青菜,冬天有臍橙的時候,也會拿裝過化肥的蛇皮袋裝一大袋臍橙,來給她老媽吃,孫大媽可是把這些臍橙分給了鄰居,她說自己不喜歡吃,太酸。


生活條件越好,越容易“作”出病來 - 天天要聞


她大女兒來的時候,孫大媽臉上總是很平靜,雖然還不至於撇嘴嫌棄的程度,嘴上總是說著:“這些,我自己去買也用不了多少錢,你也不用總是拿的來。”一般外人聽來都會覺得是媽媽心疼女兒,可是大梅每次從她媽家出來,眼睛都好像故意要躲着我們鄰居。

上個月,看到孫大媽臉色好像不大好,她大女兒不用上班,放下手裡的農活陪着她去醫院,手裡拿着拍片的袋子,檢查說是等結果。這一個月都沒有看見孫大媽了,聽說去了她兒子所在的大城市治病。

進口水果採摘一般是在七八成熟的時候,還要浸泡藥水來催熟和保鮮,如果保鮮劑超標或非法添加,對人體危害很大,可能會導致肝腎功能損壞,還可能導致慢性中毒等。

生活條件越好,越容易“作”出病來 - 天天要聞

孫大媽喜歡吃進口水果,並不一定是這些東西好吃,她年輕時在農村,為了養育小孩吃了不少苦,現在小孩子能買貴的東西孝敬她,她覺得臉上有光,是給自己爭氣。可是這些水果要從遙遠的地方運過來,是運費貴,並不是它本身的“貴”,它的價值並不比孫大媽她大女兒種的臍橙“貴”,可惜孫大媽一直看不大上,覺得貴的就是好的。結果傷了大女兒的一片孝心,還把自己的身體搞壞了,這是思想認識的問題。

2、是習慣的問題,吃的食物太精細。

現在很少有人會天天吃粗糧,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的豐富,人們發現還是精細的食物更好吃,於是養成了吃細糧的習慣,但是這種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削弱了我們的脾胃消化能力。

吃得越好,體質越差,為什麼呢?因為大魚大肉都是酸性食物,在人體內可產生乳酸、尿酸等酸性代謝廢物,容易造成肥胖症、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疾病。

生活條件越好,越容易“作”出病來 - 天天要聞

我自從離開農村生活,也和大部分人一樣,吃得越來越好,嘴巴越來越刁,大魚大肉,越咸越辣越有味越喜歡吃,雖然也有蔬菜,但是幾乎不吃粗糧,這種錯誤的飲食習慣,導致了我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攝入不足,熱量攝入過多,胖了一圈又一圈,還容易口腔潰瘍,每年還要感冒個三五次,有一次感冒我不想不吃藥,硬挺着,結果拖成了肺炎。

3、過去窮時候的習慣未必都不好,粗菜淡飯,反而更健康。

小時候我們在鄉下一日三餐都是米飯,早上吃稀飯,伴一碗炒酸豆角,或者酸菜梗;中午吃乾飯,配青菜蘿蔔,茄子辣椒,偶爾會有肉;晚上有時吃鴨腳碎末粥,再搭配蒸番薯,有時候跟中午一樣吃米飯。

那時候條件有限,資源也有限,每次吃飯都是那幾樣菜,有時候放學回來,看到那幾樣不好吃的菜,又直接回去不吃飯了,以示反抗,餓一餐,也餓不壞。現在回過頭來想想,那時候吃得不好,肚子里沒有亂七八糟的東西,很少生病,我記得在我18歲之前,也就感冒過兩三次。

生活條件越好,越容易“作”出病來 - 天天要聞

我們老家鄉下有一對老夫妻,90歲了,他們有四個兒子三個女兒,都在城裡住着,兒女生活條件都還不錯,可他們從來不去兒女那裡住,他們習慣了農村的生活,空氣好,視野遼闊,到了城裡,燈光太多,地方沒有家裡大,經常頭暈,住不慣,就一直留在農村,老兩口自食其力,雖然偶爾子女會給他們改善一下伙食,但平時還是粗茶淡飯。

有時候,特別是過節,會有孩子回來看他們,其他時間,他們就在村裡待着。

老太太在離家不遠的田裡用竹籬笆圍了一塊地來種菜,她吃完飯就會坐在屋前曬太陽,看着自己養的雞在臍橙樹、李子樹枇杷樹下“咯咯咯”地刨食;屋前有條河,河裡,他們養的鴨子從上游“嘎嘎嘎”地游到他們家門口,又“呱呱呱”地往下游。老大爺還在村裡的池塘養了魚,魚草也是他每天親自去田邊或河岸上割來的,早晚各喂一次。


生活條件越好,越容易“作”出病來 - 天天要聞


每天吃的菜都是自己種的青菜、蘿蔔、茄子、豆角、辣椒、蔥蒜,吃的肉都是自己養的雞鴨魚,吃的蛋也是土雞蛋,土鴨蛋。

90歲了,身體看起來還是很硬朗,耳朵不聾,眼睛不花,他們年輕時也是苦過來的,幾個小孩都沒鞋穿,因為養的多,有時候還要靠兄弟接濟,苦盡甘來,他們依然不改之前勤勞的作風,吃的東西都是土生土長的,兒子孫子們也會給他們也買貴的食物,但是他們還是喜歡吃自己種養的食物,我想,這可能就是他們長壽而且很少生病的原因。

我們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但是千萬不能“作”,並不是越貴的東西就越好,吃得好並不意味着吃得健康,只有粗細糧食搭配均衡,才能攝取各種營養,才能提高身體素質,保持相對旺盛的生命力。

(圖片來自網絡)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馬上評|子宮肌瘤驚現男性患者,如此論文何以一路綠燈? - 天天要聞

馬上評|子宮肌瘤驚現男性患者,如此論文何以一路綠燈?

涉事論文於2017年6月發布在《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誌。圖/電子雜誌截圖近日,一篇題為《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圍手術期的情緒和生活質量臨床應用效果》的論文引發廣泛關注。論文中稱“選取了子宮肌瘤患者8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男性會患子宮肌瘤?該論文被指“過於離譜...
去了日照8次,我的建議是... - 天天要聞

去了日照8次,我的建議是...

誰懂啊!去日照玩了一趟,3天花了不到1000塊。日照的景點多數都免費,只要提前做好攻略,真的很適合學生黨窮游~景點也很集中,但是一些細節還是要注意。建議參考本攻略~去日照玩3天行程安排:Day1:萬平口3號門-太公島牡蠣公園-第三海水浴場-大泉溝漁港-奧林匹克水上運動公園Day2:燈塔廣場-巧克力漁家-日照科技館-日照海洋公...
山大齊魯醫院回應“子宮肌瘤男性患者”論文 - 天天要聞

山大齊魯醫院回應“子宮肌瘤男性患者”論文

近日,一篇題為《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圍手術期的情緒和生活質量臨床應用效果》的論文,被網友廣泛議論。論文稱“選取了子宮肌瘤患者8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子宮肌瘤男性患者”引發質疑。據報道,上述論文2017年6月發布在《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誌,在線公開時間為...
本周三起瀋陽連續三天有雨,氣溫再搭“過山車” - 天天要聞

本周三起瀋陽連續三天有雨,氣溫再搭“過山車”

今天進入立夏節氣象徵著春天的告別與夏日的開啟然而立夏並不等於入夏按氣候學的標準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大於或等於22℃為夏季開始所以瀋陽離真正的夏天還需要等一段時間近日冷暖空氣在天空下展開拉鋸戰把日子切成了色彩斑斕的調色盤明天沈城是多雲有時晴的天
“不開綠燈”的麻醫生和“仗義執言”的女護士 - 天天要聞

“不開綠燈”的麻醫生和“仗義執言”的女護士

前兩天我寫“肖飛事件”後,原配谷醫生的處境會如何?我收到了這樣的一條評論: “請你不要補刀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肖飛也是北大醫學部的高材生,也曾經拯救過很多病人,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