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到晚上整個人就很精神,沒有什麼困意,躺下也睡不着。”“我每天晚上回到家都覺得挺累的,但是躺下又很難立刻睡着,只好看看視頻。”“我以前每天都習慣9點睡覺,但工作性質每周都需要值夜班”……
我們每個人生命中有大概三分之一的時間幾乎都用在睡覺上,而在這個高節奏高壓力的社會大環境下,留給人們睡覺的時間卻是越來越少了。尤其是年輕群體,無論是主觀還是被動,似乎總不可避免地在壓縮着自己的休息時間。
研究表明晚上9點到凌晨3點是“護命”最重要的時間,這時不睡覺很可能會出問題。不良作息習慣不但影響睡眠質量,還會打亂身體內部的生物鐘,誘發一系列疾病。
一、不良睡眠習慣會引發這些後果
1、睡眠質量很差的話,身體各部位器官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白天工作學習就很容易出現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表現。
2、長期失眠也容易影響個人情緒,常會出現緊張焦慮、煩躁易怒、抑鬱等不良情緒,長此以往很有可能誘發精神方面的問題。
3、睡眠不佳還可導致機體抵抗力的下降,長期失眠熬夜的人群更容易遭受外邪侵襲,免疫功能下降難以抵抗病邪侵入。
4、嚴重的還會影響器官功能,比如“熬夜傷肝”是我們常聽到的說法。肝臟需要藉助睡眠這段時間代謝掉體內毒素,肝臟代謝受影響便會引發各種不良後果。
二、如何找准自己的生物鐘
規律作息不等於簡單的早睡早起。每個人先天稟賦不同,生活作息習慣必然不同。一個不得不起大早工作的夜貓子,一定覺得壓力倍增;而一個習慣早睡早起的人卻又必須加班加點到深夜,也往往苦不堪言。不管是習慣早起的百靈鳥,還是喜歡摸黑的貓頭鷹,沒有找准自己的生物鐘類型,就很難踩准生活的節拍,健康隱患不請自來。
一般人的腦力活動高峰是上午9點到下午4點,部分人可能是下午4點到10點,或者晚上10點到凌晨3點。所以我們需要先找到最適合自己內在節律的時間段,看看自己在哪個時間段內能更為高效地進行作息活動。
比如先給自己規定一個睡眠時長(比如8個小時)看自己起床是否困難,或有沒有聽到鈴聲(如果你連鈴聲都聽不到,或是你無意識地關掉了鬧鐘醒來卻忘了,不是你太累,就是這個睡眠時長你很難適應),為防止意外,可以多適應幾次。
只要平時生活規律,睡眠時長滿足身體需求,睡眠質量高,第二天精力充沛,也就不必過於擔心,這可能就是你的生物鐘。如果每天起床後總會有各種痛苦的感受,那就要注意可能是身體在向你發出警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