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重視健康的人來說會在生活中留意各種細節,害怕不注意衛生就讓病菌入侵引發疾病。確實,講衛生屬於好的生活方式,但要方法恰當。如果在一些無用的事情上付出許多努力,可就徒勞無功,應該去了解真正對健康有意義的事情是什麼,堅決做好。
哪些看似衛生的習慣沒作用?
1、飯前燙碗
許多人會注重餐具的消毒,出去外面吃飯第一件事用紙巾擦拭桌面,隨後這些碗筷會用熱水燙一遍,覺得有了熱水高溫殺菌,自然保持碗筷乾淨衛生狀態,可以減少病菌傳播,入侵的風險。
但是,如果單純用熱水沖洗一遍,時間很短,這種方法並無法達到滅菌的作用。想要殺滅微生物,需熱水持續把這些碗筷浸泡半分鐘以上,溫度還要達到100攝氏度。
2、飯後刷牙
保持口腔衛生才能降低疾病患病率,最大程度保護牙齦,牙齒。而有的人在吃完飯就刷牙,覺得吃東西過程中牙齒要參與咀嚼,牙縫,凹槽等部位會隱藏着食物殘渣,如果沒有及時刷牙,軟垢不斷累積,後續會引發牙結石,甚至產生牙斑菌。
但是,吃完飯口腔迅速酸化,牙齒表面的牙釉質變得脆弱,馬上去刷牙會磨損牙齒,不利於這層牙釉質的保護。正確的做法是用清水漱口,減少食物殘渣堆積,而不是直接就去刷牙。
3、用手挖鼻孔
經常用手挖鼻孔,想要清理乾淨裡面的分泌物,這是不少人存在的習慣,可能兩三天就挖鼻子一次,看似講衛生的好習慣,實際上會給身體帶來傷害。
人的雙手很難確保完全乾凈衛生,多少上面有細菌,微生物存在,加上有的人指甲比較鋒利,在挖鼻孔的過程中容易損傷鼻腔粘膜。脆弱粘膜反覆受刺激,一旦毛細血管破裂出血,流鼻血,鼻腔疼痛等明顯,這些致病菌隨着挖鼻孔動作進入鼻腔,還會增加疾病患病率。
4、私處頻繁清潔
有的女性為了預防婦科疾病私密部位重點清洗,清洗頻率高,還經常用沐浴露,洗滌劑,這種做法不恰當。
想要確保私密部位乾淨衛生,平時在洗澡過程中用清水清洗即可,流動溫水可以達到良好的清潔效果,加上本身該部位有自我清潔能力,不需要過度清潔。如果長時間使用各種清洗液,會破壞局部的酸鹼平衡,從而讓致病菌數量越來越多,身體沒有足夠的抵抗力對抗病菌,婦科疾病會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