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什麼是大網膜嗎?大網膜是腹膜的組成部分,是連接胃大彎至橫結腸的腹膜,像圍裙一樣覆蓋在小腸表面,為小腸提供保護。
大網膜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當細菌或異物侵入腹腔時,大網膜起到保護作用,通過包裹、吞噬和吸收,把這些外來有害物質消除掉或局限住;當腹腔內的臟器發生炎症或胃腸道穿孔時,部分大網膜會立即“遊走”到病灶周圍或堵塞住穿孔處,防止形成瀰漫性腹膜炎和敗血症。

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葉亮有一手“絕活”,巧用大網膜的保護作用,在胸腔出現難以癒合的瘺洞時“堵瘺”。最近,葉亮團隊成功完成了一例複雜的支氣管胸膜瘺修復手術。
支氣管胸膜瘺,可怕的世界難題
支氣管胸膜瘺,是一個讓全世界所有胸外科醫生頭痛的病症。其大多發生於肺切除手術後,發生率雖然不高,但是一旦出現,後果非常可怕。
肺部切除手術後,由於某些原因,導致支氣管的殘端不癒合,產生了瘺,瘺口破入胸腔,由於支氣管中有痰液、帶有細菌,而胸腔不能有任何細菌污染,這樣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膿胸。胸腔里充滿膿液,膿液會通過支氣管倒灌入其他肺內,輕者長期肺部感染,嚴重者導致窒息。由於感染消耗,患者出現慢性衰竭,可能會失去腫瘤後續放化療等治療條件,導致死亡。
傳統外科手術治療支氣管胸膜瘺,採用胸壁開窗和胸廓成形。前者是在胸壁上打開一個大洞,隔天就要換藥,將消毒的棉紗放入胸腔進行填塞,長期如此換藥患者非常痛苦。後者將胸廓的肋骨大範圍切除,使得胸壁完全塌陷,從而閉塞膿腔,一側胸壁完全塌陷,功能嚴重殘疾。
現在又有了微創的介入手段,雖然創傷不大,但僅對於瘺口不大的患者使用,成功率也有限。
老董的噩夢,終於被治癒了
老董(化名)兩年多前體檢發現肺癌,做了左肺全切手術。術後1個月,支氣管胸膜瘺發生了。此後兩年,老董四處求醫,一共接受了6次介入手術,用單向活瓣和封堵器封堵瘺口,但是都失敗了。
最後一次封堵器從支氣管瘺口脫落,頂在食管上,長期的摩擦導致食管穿孔,封堵器一端穿破食管。這樣一來,原本膿腔只有支氣管瘺口流出來的痰液,現在還有食管瘺口流出的食物殘渣、唾液和反流的消化液,感染愈發嚴重。
找到葉亮團隊的時候,老董的胸腔每天都有200ml的膿液流出,嚴重的消耗讓老董骨瘦如柴,體重由兩年前的65公斤下降到49公斤。
葉醫生的“絕活”原理上並不複雜,大網膜是原本人體中一種天然的抗感染組織,抗感染能力十分強大。葉亮說,簡單來說,就是通過腹腔鏡,微創遊離大網膜,將其借用到胸腔,用來封堵瘺口,填塞膿腔。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大網膜體積大,抗感染能力又十分強大,這個從腹腔搬來的“救兵”可以讓胸腔的感染治療變得不再那麼痛苦;二是大網膜填充在膿腔就能癒合,不再需要胸壁開窗,也不需要大範圍的胸廓塌陷,手術後的外觀和正常人無異。由於不需要切取肌肉填塞,也不會引起術後的功能障礙,患者術後的運動能力完全正常。
不過,老董病情複雜,支氣管-食管-胸膜瘺,專業文獻中幾乎從來沒有過成功治癒的記錄。考慮到老董身體極度虛弱,已經不能承受任何風吹草動,七院調動了重症醫學科、影像科、麻醉科、消化內鏡、介入科、手術室等多學科協作,最終,一次性封堵了兩處瘺口,老董術後一周正常進食,外觀和功能完全正常。
責任編輯 楊林雨
文字 張琪
來源 浦東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