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均新發兒童青少年癌症逾4萬|被低估的兒童和青少年癌症發病率

2022年10月09日14:42:10 健康 1840

年均新發兒童青少年癌症逾4萬|被低估的兒童和青少年癌症發病率 - 天天要聞

近日,首個針對我國兒童與青少年癌症發病率和衛生服務可及性的現狀研究在《柳葉刀》發表。該研究是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導與支持下,由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教授倪鑫團隊完成的。

該項研究首次報告了我國兒童和青少年癌症最新發病率的綜合數據。結果顯示,2018年至2020年,我國共有121145名兒童和青少年被診斷為癌症患者。該研究還發現,衛生服務可及性作為健康社會的決定因素之一,對我國兒童和青少年癌症發病率有重要影響。研究進一步指出了改善我國兒童和青少年癌症現狀的干預措施。


年均新發兒童青少年癌症逾4萬

癌症是全球兒童和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收入國家報告的兒童和青少年癌症發病率高於中低收入國家。然而,超過80%的兒童癌症病例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

由於缺乏高質量的兒童癌症登記數據,以及超過16%的流動人口的存在,導致數據缺失,我國之前報告的兒童和青少年癌症發病率被低估。在中國,基於經濟發展水平視角下的兒童和青少年癌症發病率從未被報告過。

2019年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批複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成立國家兒童腫瘤監測中心。截至2022年9月,兒童腫瘤監測網絡已覆蓋全國587家兒童腫瘤監測點,已登記186萬條兒童癌症病例信息。

倪鑫團隊深入分析國家兒童腫瘤監測網絡的監測數據及國家相關領域數據庫信息,估算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中國兒童(0~14歲)和青少年(15~19歲)的癌症發病率。基於兒童腫瘤國際分類標準,報告了12個主要診斷組、47個亞組和81種癌症亞型的最新發病率。

研究結果顯示,2018年至2020年平均每年新發兒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4.038萬名;3年平均總發病率為126.48/百萬;0~14歲兒童癌症的發病率為122.86/百萬、15~19歲青少年癌症的發病率為137.64/百萬。在兒童中,排名前三位的癌症依次為白血病(42.33/百萬)、中樞神經系統腫瘤(19.59/百萬)和淋巴瘤(11.54/百萬);而在青少年中,惡性上皮癌症和黑色素瘤位居第一(30.39/百萬),其次是白血病(30.08/百萬)和中樞神經系統腫瘤(16.75/百萬)。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研究發現白血病佔比約32%、淋巴瘤佔比約9.7%,將近60%的患者是實體腫瘤患者,說明兒童實體腫瘤的流行病學負擔被低估了。


為優化兒童癌症衛生資源配置提供數據支撐

國家高度重視我國兒童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其中以兒童癌症為主要代表的疾病受到了特別關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全國率先開展兒童癌症的疾病救治與全程管理工作,已將22萬名兒童癌症患者納入全程管理。

此次研究的最大創新點是根據人類發展指數對全國和不同人類發展指數地區的兒童腫瘤診斷相關的4個衛生服務指標進行了研究,發現兒童腫瘤發病率與人類發展指數呈顯著正相關趨勢,兒童腫瘤醫師、病理醫/技師、兒童腫瘤診療機構以及兒科床位的人口和地理密度與人類發展指數水平也呈正相關。

該項研究成果不僅為衛生行政部門精準優化兒童癌症資源配置和我國兒童癌症防控措施及政策制定提供了可量化的數據證據,而且為近年來我國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供了客觀佐證。

倪鑫團隊建議,在推進分級診療進程中,充分考慮將兒童癌症衛生服務能力建設作為設立和評價區域兒童醫療中心和區域癌症中心的標準之一,從制度上要求各地區配備高質量的兒童癌症衛生服務資源,確保癌症患兒在區域內甚至在省內享受便捷的醫療服務,減少異地就診所帶來的非醫療費用支出現象。同時,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婦幼保健院與國家醫學中心及區域醫療中心的聯動,提升各地兒童癌症早期識別與早期診斷能力。


給全球兒童癌症控制添磚加瓦

此次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隨着我國醫療保險的普及(96.3%)和跨省醫療保險支付結算制度的實施,兒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可以選擇醫院或跨省享受醫療服務,不受轉診模式的限制,極大程度緩解了兒童癌症診療資源有限地區的癌症患兒享受優質衛生服務的困境。

該研究為中低收入國家提高服務可及性、促進癌症患兒享受便捷醫療服務、降低疾病負擔提供了寶貴的科學證據和實踐經驗。

加拿大多倫多病童醫院的Sumit Gupta評價這項研究代表了中低收入國家一項非常成功的兒童癌症計劃,響應了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兒童癌症倡議,為全球兒童癌症控制取得重大進展添磚加瓦。

國家兒童腫瘤監測中心主任倪鑫表示,監測中心將進一步評估我國兒童腫瘤的疾病負擔,包括兒童腫瘤生存率及死亡率;基於國家兒童腫瘤監測平台開發兒童腫瘤專病數據庫,針對不同病種建立規範化診療指南;評估兒童腫瘤防控措施效果;開展兒童腫瘤倖存者研究、兒童腫瘤用藥相關研究,促進藥物研發與成果轉化;促進兒童腫瘤政策制定與效果評估。

原文載於《醫學科學報》 (2022-09-30 第6版 聚焦)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國醫大師”石學敏,病逝 - 天天要聞

“國醫大師”石學敏,病逝

5月11日,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天津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名譽院長石學敏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1日1時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6歲。
降脂小能手依折麥布,使用時牢記三要三不要 - 天天要聞

降脂小能手依折麥布,使用時牢記三要三不要

在降脂治療的“藥物家族”中,依折麥布是備受關注的“小能手”。它通過抑制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發揮作用,常與他汀類藥物聯用,能顯著降低血脂水平。不過,用藥時需牢記“三要三不要”原則,讓藥效最大化的同時保障安全。 一、要選對用藥時機依折麥布不受食物
身體竟有“代謝記憶”? 專家:避免體重反彈要牢記這些要點 - 天天要聞

身體竟有“代謝記憶”? 專家:避免體重反彈要牢記這些要點

今天(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肥胖問題已成為全球性的健康挑戰。什麼是無效減重?該如何避免?無效減重和體重反彈是很多減重者面臨的難題,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專家做出了解答。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減重與代謝外科主任 張鵬:一般我們定義減重量少於5%屬於無效減重。比如對於一個200斤...
47歲女性從128到98,總結:6個被低估的減脂行為 - 天天要聞

47歲女性從128到98,總結:6個被低估的減脂行為

大家好,我是淺方營養師。前段時間,一位47歲的女士來找我,說試過很多方法,但體重一直卡在128斤下不去。她每天走路半小時,晚飯也吃得少,可就是沒變化。我觀察了她的飲食和習慣,發現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問題,調整後她用了不到半年,體重穩定到了98斤
37歲胖友在醫院1個月甩16斤 多地為胖友開設減重營 - 天天要聞

37歲胖友在醫院1個月甩16斤 多地為胖友開設減重營

今年4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將健康體重管理行動納入健康中國行動。不少網友調侃:“胖到國家都出手了”。去年以來,一些地方公立醫院牽頭開辦“健康減重營”,通過飲食、運動、藥物等綜合措施幫助人們減肥。下面我們就跟隨“胖友”劉東寧,看看他在“健康減重營”中的生活。一個月前,37歲的“胖友”劉東寧參加了北京大學人民醫...
第九屆功能泌尿學術年會在西安舉辦 - 天天要聞

第九屆功能泌尿學術年會在西安舉辦

5月9日至10日,第九屆功能泌尿學術年會(FUF2025)暨第二屆吳階平醫學基金會泌尿外科青年醫師專家委員會年會在西安舉辦。此次年會由多家權威機構聯合主辦與協辦,吸引了800餘位泌尿外科領域的精英齊聚古都。會議圍繞“功能泌尿醫學新進展”主題,設置19個特色專場,涵蓋培訓、學術沙龍等多種形式。在技術培訓方面,5個培訓...
每周質量報告丨背離初衷遭濫用  “僅退款”傷害了誰? - 天天要聞

每周質量報告丨背離初衷遭濫用 “僅退款”傷害了誰?

近日,“電商平台全面取消僅退款”的話題登上熱搜,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所謂“僅退款”,即消費者在完成購物後,若認為商品存在嚴重問題,可申請退款而無需退貨。 自2021年起,淘寶、拼多多、京東、抖音、快手等主流平台陸續推出“僅退款”機制,該機制最初用於處理商品破損、功能缺失或宣傳不符等明顯問題。但實際運行過...
中疾控:黑龍江等地區兒童體脂率,已接近警戒線! - 天天要聞

中疾控:黑龍江等地區兒童體脂率,已接近警戒線!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近日公布我國3至6歲學齡前兒童的體脂狀況調查結果:平均體脂率為20.7%,在國際上處於中等偏高水平。調查發現,兒童體脂率升高與父母超重密切相關。研究團隊調查了31個省份的40222名兒童發現,我國學齡前兒童平均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