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是全國高血壓日。
隨着社會經濟發展,生活條件改善,我國人口平均壽命逐漸增高。但有時候我們不禁要問:現在的生活條件變好了,可是為什麼慢性疾病越來越多呢?
以高血壓為例,最新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7.5%,高血壓患者的控制率卻僅有11.0%。也就是說,差不多每4個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壓,9個高血壓患者裡面血壓得到良好控制的只有1個!
高血壓的危害有哪些?
高血壓不僅僅是血壓高這麼簡單,還是心臟病、腦卒中、腎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高血壓的狡猾之處在於初期沒有太多明顯的癥狀,而是通過日積月累蠶食心血管系統,等出現明顯的癥狀時,往往已經積重難返,只好靠藥物來救援。未雨綢繆,才能防患於未然。

而一個很嚴峻的問題是:許多高血壓人群並不知曉自己血壓過高的狀態!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是很多人不定期測量血壓,二是患有高血壓的人可能癥狀並不明顯。
然而,沒有癥狀表現並不意味着您的血壓就一定正常!所以,定期測量血壓十分重要,可以幫助我們對自己的血壓水平“心中有數”。
多高的血壓是高血壓?
我們身體內的血液是在不停地流動的。血壓,就是對血液流經動脈時產生的壓力的度量。心臟的泵血是血液流動的原動力。當心臟收縮時,大量的血液被泵入動脈,此時血液對動脈產生的壓力就是收縮壓,俗稱“高壓”。
當心臟舒張時,受到高壓力而膨脹的大動脈彈性回縮,使血液仍能繼續向前流動,但壓力下降,此時的血壓就是舒張壓,俗稱“低壓”。

血壓的高低與心臟泵血的血量和血液流過動脈的難易程度有關。當血管變得狹窄或硬化,又或者心臟泵血量增加,這時血壓就會升高。當血壓升高到一個不健康的水平時,也就是140/90mmHg,我們就將其定義為高血壓了。
18歲及以上成年人最好能每年測量1次血壓,可以抓住任何參加體檢或去醫療機構的機會進行測量。
35歲及以上人群應該每年至少測量1次血壓。對於已有危險因素如超重/肥胖、家族史、長期高鹽飲食、長期過量飲酒,或血壓已升高但尚未到診斷標準的人群,應經常測量血壓。
高血壓患者則應根據自身血壓控制情況進行血壓監測。
在家也能測量血壓嗎?
有條件時,可以在家自測血壓。選擇經過認證的上臂式全自動電子血壓計,測量方法簡便易掌握。
血壓測量前不能劇烈運動,最好能休息5分鐘。測量前30分鐘不要吸煙、飲酒、喝咖啡或茶。必要時需排空膀胱。
測量時身體放鬆靠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兩腳放鬆平放在地上。裸露手臂包裹袖帶。袖帶的位置和鬆緊需要注意。袖帶要和心臟保持同一高度,下緣距離肘線2~3厘米,鬆緊要保持在能插進1~2根手指。按下開始按鈕,血壓計會自動充氣、放氣,就可以讀取數據了。
高血壓即使沒有癥狀,也要控制嗎?
您也許會問,醫生是告訴我有血壓高,但我沒有癥狀,也要控制嗎?要控制,而且,非常重要!

不加控制的高血壓可能會帶來很多健康問題,例如可能會對心臟帶來嚴重損害;造成動脈硬化,使流向心臟的血液和氧氣減少;導致向大腦供血和供氧的動脈破裂或阻塞,引發腦卒中;還可導致腎臟損傷。而目前,僅有約五分之一的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血壓控制是有目標的。正常的血壓水平應低於120/80mmHg,健康的成年人應努力將血壓維持在健康範圍。而對於高血壓患者,一般應將血壓控制在小於140/90mmHg,根據病情需要,部分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進一步降至小於130/80mmHg。
為有效控制血壓水平,高血壓患者需要做到:
在專業醫生的建議下,持之以恆地實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少吃鹽、控制體重、適量運動、戒煙戒酒;
遵醫囑、按時、按劑量服用降壓藥,不隨意換藥、減葯、停葯;
定期監測血壓水平;
減輕壓力,控制情緒。
在知曉血壓的基礎上
通過合理的控制手段
積極維持血壓水平的平穩
才能有效對抗
高血壓帶來的危害
維護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