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遜 腎內科主任醫師
有些腎病朋友總是會瞎擔心,看到“早期”或“中期”等字眼時就會認為“腎功能已經開始壞了”或“腎衰竭已經比較嚴重了”。在早前,一位網絡病友向筆者諮詢時就遇到過這種情況,他說自己已經到了中期了,說是腎功能不全中期。可當筆者看到該患者發來化驗與診斷圖片時,卻非如此,而是處於慢性腎臟病中期階段的CKD 3期,再看看他的腎小球濾過率為55ml/min(為CKD 3a期,即慢性腎臟病3期的前期)。該患者的年齡為61歲,關鍵是,他的血壓控制也算達標,他的尿蛋白也不高。我說:“只要配合醫生好好治療與保養,你的預後不會差。”
這就是今天腎為先想要說的重點,即不要把“慢性腎臟病早期或中期”說成是“慢性腎功能不全早期或中期”,它們是有區別的,更重要的是它們的預後區別很大。
先說說“慢性腎臟病(CKD)”,其實咱們遇到的絕大多數腎病都屬於這一範疇,輕的可以很輕,重的又可以很重。當然了,慢性腎臟病早期患者不一定很輕,慢性腎臟病晚期患者也不一定都能感覺自己有病。然而,處於慢性腎臟病早期階段的患者,其中有相當比例並不會發展成慢性腎衰竭或尿毒症。一般將腎小球濾過率大於90ml/min的CKD 1期及腎小球濾過率介於90-60ml/min的CKD 2期都稱為慢性腎臟病早期,患者的血肌酐等腎功能指標多數是正常的。也就是說,慢性腎臟病早期患者還沒有到慢性腎功能不全。一般將腎小球濾過率介於60-30ml/min之間稱為慢性腎臟病中期,患者的血肌酐等腎功能指標多數是高於正常範圍的,但通常又不會太高。也就是說,慢性腎臟病中期患者都可診斷為慢性腎功能不全,且多為慢性腎功能不全早期。
再說說“慢性腎功能不全(CRF)”,相比於慢性腎臟病,能夠診斷為慢性腎功能不全就沒有那麼多了,只有那些血肌酐等腎功能指標超過正常範圍且排除了急性腎損傷的慢性腎臟病才可診斷慢性腎功能不全。進一步檢查會發現,通常情況下,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的腎小球濾過率多會低於60ml/min,即為慢性腎臟病3期及3期以後。一般將腎小球濾過率介於60-45ml/min之間的慢性腎臟病3a期(血肌酐多處於正常至177μmol/L之間)稱為慢性腎功能不全早期;將腎小球濾過率介於45-15之間的慢性腎臟病3b期及4期(血肌酐多處於177-450或707μmol/L之間)稱為慢性腎功能不全中期。
從如上解釋可以看出,慢性腎臟病中期與慢性腎功能不全中期的區別是非常大的,預後也是不一樣的,而慢性腎臟病早期與慢性腎功能不全早期的區別就更大了,預後更是有天壤之別。
先來說說慢性腎功能不全早期或中期的預後:腎小球濾過率介於60-45ml/min之間的慢性腎功能不全早期患者,若患者的血壓與尿蛋白都比較高,且未規範治療與管理,患者的病情就會繼續進展,預後就會比較差;腎小球濾過率介於45-15ml/min之間的慢性腎功能不全中期,就算患者的血壓與尿蛋白都不高或不太高,患者的病情仍然容易繼續進展,預後大多非常差。
再來說說慢性腎臟病早期或中期的預後:腎小球濾過率大於60ml/min的慢性腎臟病早期患者的腎功能並不差,只要積極配合治療與管理,絕大多數患者的預後都不會差,遠遠好於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的預後,除非原發病屬於難治性或遺傳性疾病;而腎小球濾過率介於60-300ml/min之間的慢性腎臟病中期患者腎功能有的稍稍差了些(CKD 3a期)有的比較差了些(CKD 3b期),除了處於CKD 3b期及原發病特別難治之外,其它相當比例的慢性腎臟病中期患者的預後也是不錯的,遠遠好於慢性腎功能不全早期患者的預後。
明白了嗎?一般來說,慢性腎臟病早中期預後遠遠好於慢性腎功能不全早中期的預後。當然了,特殊情況除外。
與同名《腎為先》微信公眾號同步首發,文章為周遜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