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4歲的何師傅(化名)剛退休後不久,閑不住的他在家不遠的一處荒地開荒。一天,他抬肥料時,突然感覺到右下肢疼痛、酸脹,持續不緩解。由於實在不能忍受,遂讓自己的老伴陪着一起去了醫院。
到了醫院之後,聽了何師傅的自述,醫生初步考慮是腰椎間盤突出,於是安排CT檢查,結果發現腰 4/5 椎間盤突出。
“急性期的腰椎間盤突出只能用藥物治療止疼緩解!”醫生這樣告訴何師傅。於是醫生就開了點止疼葯給何師傅。可是經過簡單的藥物治療,並不能緩解,無奈之下,老兩口又緊急求助了120 ,來到了上級醫院。
上級醫院的急診骨科醫生在接診後,看了何師傅在當地醫院做的CT檢查,也初步考慮是腰椎間盤突出,於是給予門診輸液,緩解疼痛、減輕水腫處理。在門診觀察室輸液期間,醫生巡視時老人表示右下肢疼痛有所好轉。
腰椎間盤突出
期間,醫生又詳細地追問了病史,原來何師傅在5年前單位體檢時就發現有腹主動脈瘤,但是直徑不大,醫生建議隨診。
醫生聽說何師傅有這樣一個病史,不敢大意,因為如果是腹主動脈瘤破裂或者變大壓迫了髂血管也會導致下肢的疼痛。於是趕緊讓老何重新掃描了以下腹部CT,結果發現腹主動脈瘤直徑4.5 厘米,不大,並沒有破裂的跡象。
腹主動脈瘤
且經過醫生按照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處理之後,患者的下肢疼痛明顯緩解,於是繼續輸液、留觀。
到這時,就連何師傅自己都認為就是簡單的腰椎間盤突出,輸液緩解之後明天就能回去,結果到了凌晨2點,右下肢疼痛的情況再次出現。
此時的值班醫生再過來查體發現,老何的右下肢膝蓋平面以下明顯缺血表現,股動脈、腘動脈、足背動脈、脛後動脈未觸及。
“這可能是下肢動脈栓塞!”醫生心想。也就是說,老何根本就不是腰椎間盤突出導致的下肢疼痛,而是因為下肢血管堵了。
趕緊安排老何進行血管造影檢查,發現腹主動脈瘤附壁血栓形成。分布在右側大腿的血管,自右髂總動脈以下,右髂外動脈、股動脈都不顯影,這是明顯的動脈栓塞表現。
血管栓塞
初步考慮是右髂外動脈分叉處血栓栓塞。緊急請血管外科會診。
血管外科會診以後發現老何右下肢已經出現嚴重地缺血表現,如不緊急手術後續可能會有更嚴重的併發症,於是立刻行右側股動脈切開,向上、向下分別逆行、順行抽吸取栓,抽出大量的血栓,後檢查血管噴血良好以後,縫合股動脈,完成手術。
手術完成,老何也被送進了ICU(重症監護室),在進入ICU時醫生檢查發現,老何右下肢基本摸不到動脈搏動,右下肢供血差,同時也出現了尿量減少、血鉀升高等異常表現。
入住ICU後,何師傅的病情加重很多,右下肢嚴重發硬,腫脹,並出現張力性氣泡。醫生一看,這是骨筋膜室綜合征。
所謂骨筋膜室綜合征是由於肢體遭受創傷以後,由骨、骨間膜、肌間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內壓力急劇升高,內部的肌肉和神經受到壓迫,出現急性缺血缺氧。表現為局部腫脹、疼痛難忍,如果不及時切開減壓治療,後期會發生嚴重的神經和肌肉壞死。
醫生立即進行骨筋膜室綜合征切開減壓,但是患者病情依然迅速惡化,後建議右下肢截肢,但是沒徵得家屬同意,沒能進行。
ICU
在入住ICU後的第三天,老何因為多器官衰竭醫治無效走了。
事後,進行死亡討論,因為在進行心臟彩超檢查並未發現心源性栓子來源,心電圖也顯示竇性心律,故右下肢栓塞的血栓不是來自心臟。那麼就只有一個可能,就是腹主動脈瘤的附壁血栓。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後兩位醫生都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時候,並沒有進行嚴格的查體。腰椎間盤突出症最主要的診斷手段並不是影像學檢查,而是病史和癥狀以及查體。腰椎間盤突出引起下肢疼痛主要是因為膨出的椎間盤壓迫了神經根,從而出現下肢疼痛。
動脈血栓栓塞引起的疼痛,是因為血栓堵塞了血管,造成下肢動脈缺血,局部缺血,繼而出現麻木、腫脹、疼痛。另外,動脈栓塞一個比較典型的特徵就是下肢摸不到強烈的動脈搏動,下肢皮膚溫度有所降低,所以應當注意和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疼痛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