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高瑞瑞)“口腔種植價格專項治理、全國中成藥聯盟集采、種植牙集采1號文件發布……”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梳理髮現,9月以來,多個醫保文件發布,推進醫保政策落地實施。
口腔種植價格專項治理拉開帷幕
9月8日,國家醫療保障局發布《關於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的通知》,《通知》明確,各級醫療保障部門要以單顆常規種植牙的醫療服務價格為重點,按照“診查檢查+種植體植入+牙冠置入”的醫療服務價格實施整體調控,目前三級公立醫療機構完成全流程種植,醫療服務價格整體普遍高於4500元每顆的地區,應採取針對性措施,導入至整體不超過4500元每顆的新區間,三級以下公立醫療機構的調控目標參照當地醫療服務分級定價的政策相應遞減。
全國中成藥聯盟集采啟動
9月9日,全國中成藥聯合採購辦公室發布《全國中成藥聯盟採購公告(2022年第1號)》。公告顯示,此次聯採辦針對16種中成藥進行集采,聯盟地區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含軍隊醫療機構)均應參加,鼓勵醫保定點社會辦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按所在聯盟地區相關規定參加。採購周期為2年,視情況可延長。採購周期內採購協議每年一簽,採購周期內若提前完成當年協議採購量,超出部分中選企業仍按中選價格進行供應,直至採購周期屆滿。
醫保信息平台支付方式管理子系統監測點建設啟動
9月9日,《國家醫療保障局辦公室關於開展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平台支付方式管理子系統監測點建設工作的通知》明確,河北省邯鄲市、江西省上饒市、山東省東營市、湖北省武漢市、湖南省邵陽市、廣東省廣州市作為首批監測點。採取先少後多、先慢後快原則,滾動選取、壓茬推進,監測點數量達到30個左右後全面推開。
目前,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平台已在31省區市全域上線,覆蓋40萬家定點醫療機構+40萬家定點藥店,在異地就醫結算、支付方式改革、醫保智能監管、藥品集采、醫藥價格監測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此次通知發布後,國家醫保局將開展以DRG/DIP功能模塊為重點的支付方式管理子系統監測點建設工作,進一步推動藥品、耗材的醫保支付改革,醫保支付改革加速進入“快車道”。
343種藥品通過醫保藥品目錄形式審查
9月17日,國家醫保局官方網站公布了《2022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調整通過形式審查的申報藥品名單》,根據《公告》,目錄外西藥和中成藥共有198個,目錄內西藥和中成藥共有145個,合計共有343個藥品通過形式審查。相比於9月6日發布的公示名單,最終正式名單減少了一種西藥——甲硝維參陰道膨脹栓。
相比於2021年,今年醫保目錄的申報藥品數量和通過初步形式審查的藥品數量都有一定增加,整體通過比例也有明顯提升,並且充分體現出國家醫保目錄調整對創新藥品、罕見病、兒童用藥、新冠肺炎治療藥物等重點領域品種的傾斜,如此前備受關注的首個國產新冠口服藥阿茲夫定、輝瑞的新冠口服藥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以及CAR-T產品瑞基奧侖賽注射液、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治療藥物利司撲蘭口服溶液用散等。
種植牙集采1號文件發布
9月22日晚間,口腔種植體系統省際聯盟集中帶量採購辦公室通過四川省醫保局官網發布《口腔種植體系統省際聯盟集中帶量採購公告(第1號)》,明確採購品種、企業資質、醫療機構範圍、採購周期、採購規則等信息。
口腔種植是缺牙修復的重要方式。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我國種植牙需求連續呈現兩位數高速增長。此次1號文發布,標誌着天價種植牙集采終於從調研進入了實質推進階段。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集采通過公立醫院發布會起到價格“錨”的作用,將調控目標的效用逐步傳導至非公立醫療機構,從而引導非公立醫療機構降低偏高的價格水平。此外,多家券商發布研報指出,國產品牌具有性價比優勢,集采中標概率大,集采政策推進將有利於國產種植體品牌的快速放量,進口替代過程有望持續演化。
平均降價84%,脊柱耗材國採取得“開門紅”
9月27日,國家組織骨科脊柱類耗材集中帶量採購開標大會召開,通過線上開標的方式產生擬中選結果,9月30日,骨科脊柱類耗材集中帶量採購結果公布。本次集采是繼心臟支架、人工關節後,國家組織開展的第三批高值醫用耗材集采。此次集采根據頸椎、胸腰椎手術的需要,覆蓋頸椎固定融合術、胸腰椎固定融合術、椎體成形術、內窺鏡下髓核摘除術、人工椎間盤置換術5種骨科脊柱類耗材,形成14個產品系統類別。首年意向採購量共109萬套,佔全國醫療機構總需求量的90%,涉及市場規模約310億元。本次集采平均降價84%,按約定採購量計算,預計每年可節約費用26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