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欣宇
通訊員 許詠怡
圖/受訪者提供
區伯今年70歲了,耕過地、開過車、入過廠,如今正值享受幸福的老年生活之際,然而近日的一次超聲檢查,卻讓區伯的生活陷入了黑暗。
區伯的煩惱:一定要切除膀胱嗎?
“膀胱內高回聲團塊,考慮可能是膀胱癌,建議進一步檢查。”聽到這個令人害怕的B超檢查結果,區伯趕緊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泌尿外科就診,泌尿外科副主任吳文起教授給區伯完善了相關檢查,CT結果顯示膀胱後下壁有菜花樣的腫瘤。
發現有菜花樣的腫瘤
為了進一步明確腫瘤情況,吳文起給區伯施行了膀胱鏡檢查+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術中切除膀胱腫瘤進行病理檢查。
但不幸的是,病理結果提示:(膀胱腫瘤)高級別乳頭狀尿路上皮癌,局部浸潤固有肌層,並且前列腺送檢組織也可見腫瘤,這意味着他的膀胱癌已經處於較晚期的階段。
根據區伯目前的檢查結果,可以進行膀胱根治性切除術及全尿道切除術。但是由於區伯平時體質較差,而且擔心帶尿袋生活會導致生活不便,因此不願意進行膀胱根治性切除。
經過與家屬及區伯本人充分溝通,吳文起給區伯進行了第二次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最大限度切除了腫瘤,並且術後給予化療聯合免疫治療的保膀胱綜合治療。
這次保膀胱癌治療效果到底怎麼樣?區伯能回歸正常生活嗎?
保膀胱癌治療,助力提升患者生存質量
在後續治療過程中,區伯也十分積極配合,定期複查CT、膀胱鏡等檢查,到目前為止均沒有膀胱癌複發的徵象,這讓區伯很是振奮:“知道得了癌,本以為沒多長時間了,沒想到現在膀胱癌還能這麼治。”
吳文起指出:“膀胱癌是老年男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可以分為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和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就是反覆的無痛性肉眼血尿。據統計,我國每年新發膀胱癌病例數約為8.5萬例。根治性膀胱切除術是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標準治療方法,但屬於高風險手術,死亡率2.5%-2.7%。由於患者自身基礎疾病或手術導致的生活質量下降,許多患者不適合或拒絕根治性切除手術,因此目前保留膀胱的綜合治療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和補充了根治性切除手術,平衡了腫瘤控制和生活質量。”
他補充道,從療效上看,保膀胱綜合治療的療效並不劣於標準的膀胱根治性切除手術,10年的疾病特異性生存率均能達到50%以上,從生存質量上來看,保膀胱治療則存在一定的優勢,患者的精神、心理及社會功能均得到較好的保護。
同時,吳文起也提醒:保膀胱治療正在部分膀胱癌病人中發揮優勢,但並不是所有的膀胱癌病人都適合進行這種治療方法。因此,如果有無痛性肉眼血尿等癥狀,懷疑膀胱腫瘤可能時,請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就診,明確病情,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