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發表在《中國康復醫學雜誌》上的研究讓小編很興奮。這篇研究納入了46名處於穩定期的慢阻肺病患者,把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太極拳組,其中對照組只做基礎治療,太極拳組則是基礎治療+24式簡化太極拳,每周3次,每次30分鐘,持續8周後觀察發現:太極拳組在生活質量、癥狀、活動能力、抑鬱評分都改善明顯。
小編還了解到,鍾南山院士在一次採訪中回憶他曾給一位40多歲淋巴瘤伴有慢阻肺病的患者進行治療時,竟意外發現這位患者即使已有多年慢阻肺病病史,但他的慢阻肺病急性發作次數依然處在較低水平。當時他就問患者是否有堅持做些什麼康復訓練之類的運動,患者回答是每天都堅持練習太極拳。
鍾院士感嘆“這其實也是用循證研究證實了太極拳這一鍛鍊形式與傳統肺康復鍛煉的效果相當,成本更低,患者在家中就可以進行康復訓練,若能將其作為新的肺康復鍛鍊形式推廣,將使更多慢阻肺病患者獲益。”
那麼太極拳對慢阻肺病患者的呼吸康復起到了哪些特殊作用?哪些患者適合做?哪些不能做?為此,小編採訪了中日友好醫院康復醫學科物理治療師王家璽。
太極拳鍛煉對慢阻肺病患者具有四大好處
有助於增強肺功能
太極拳中基本上每個招式都有擴展胸腔的動作,這樣可以增加胸廓和肺的活動,從而加快氣體交換,幫助吸人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太極拳要求呼吸與動作緊密配合,採用腹式呼吸,鍛煉了膈肌,從而使胸廓的擴張與回縮幅度增加,胸內壓力也追之增大,使肺泡通氣量增加,肺泡擴張牽拉支氣管壁,呼吸道得到擴張,氣道阻力就會降低,達到增強肺功能的目的。
增加肌力和耐力,提高生活質量
太極拳多以屈曲半蹲的姿勢完成動作,重心交替轉化,可提高下肢及腰背肌的肌力和耐力,增強下肢關節和韌帶的柔韌性。單腿站立時膝關節一直保持彎曲,通過“左右蹬腳”等需要單腿站立的動作,使膝關節周圍肌肉特別是股四頭肌得到訓練。上肢康復訓練可以提高慢阻肺病患者上肢運動耐力,有效減輕呼吸肌的通氣負擔和日常活動所誘發的呼吸困難的癥狀,從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的活動能力。
改善營養不良
腹式呼吸與動作相配合,胸廓的擴張與回縮幅度增大,當胸廓內負壓減少時腹腔血液迴流增多,使腹腔內的臟器也得到運動,胃腸蠕動增強,消化能力提高,可以改善慢阻肺病患者的營養不良癥狀。
減輕抑鬱、焦慮
太極拳在練習時,可配合中國古典背樂,有助於提高練習者的興趣,調節情緒,幫助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鬱。
太極拳運動並非適宜所有患者
適宜人群:
處於慢阻肺病的穩定期,近4周無呼吸道感染或急性發作治療後穩定1個月以上,患者的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難或氣短等癥狀輕微或基本穩定,或急性發作後病情恢復到發病前的狀態。
不適宜人群:
(1)有肺結核未愈、肺膿腫、肺麴黴球形成、肺大皰、氣胸,以及嚴重骨關節疾病影響鍛煉,嚴重心功能不全而可能發生不良事件的患者。
(2)因特殊呼吸系統疾病(各類型肺癌、肺間質性疾病、支擴、哮喘等)所致的明確氣流受限者,表現為需要持續吸氧或明顯的活動不耐受。
(3)存在語言溝通障礙、認知功能障礙者。
(4)需長期氧療者(每日吸氧時間>12h),長期氧療的患者一般病情較重,最好在醫療機構的監測下進行鍛煉。
慢阻肺患者練太極拳要掌握好呼吸心率和運動頻率
運動過程中注意事項:做好熱身運動,運動過程中盡量使用腹式呼吸,保持呼吸和緩,並根據自身感覺及時調整運動節奏,以略感疲勞,心率、呼吸稍快但無呼吸急促感為宜。如鍛煉過程中出現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等癥狀則立即停止鍛煉並予以氧療。
運動強度:太極拳運動強度的選擇應遵循以患者安全和需要為最基本的總體原則。由小至大、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以呼吸較安靜時增加<5次/分,心率增加<20次/分為宜。
運動時間及頻率:鍛煉的最初階段應在醫院的康復室練習,以便醫生對患者病情的觀察好檢測,此後可以選擇在家中或者廣場等寬闊地帶自行鍛煉,鍛煉周期>6個月、每周鍛煉頻率為3次、每次鍛煉時間為>40min的鍛煉效果最佳。
最後專家特別提醒,慢阻肺患者由於平衡能力不好,一定要注意防跌倒。
太極拳的選擇:多選用24式簡化太極拳
1、起勢:
左腳開步、兩臂前舉、屈膝按掌
2、左右野馬分鬃:
(1)左野馬分鬃:抱球收腳、轉體邁步、弓步分手
(2)右野馬分鬃:後坐翹腳、抱球跟腳、轉體邁步、弓步分手
(3)左野馬分鬃:後坐翹腳、抱球跟腳、轉體邁步、弓步分手
3、白鶴亮翅:
跟步抱球、後坐轉體、虛步分手
4、左右摟膝拗步:
(1)左摟膝拗步:轉體落手、轉體收腳、邁步屈肘、弓步摟推
(2)右摟膝拗步:後坐翹腳、轉體跟腳、邁步屈肘、弓步摟推
(3)左摟膝拗步:後坐翹腳、轉體跟腳、邁步屈肘、弓步摟推
5、手揮琵琶:
跟步鬆手、後坐挑掌、虛步合臂
6、左右倒卷肱:
(1)右倒卷肱:轉體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錯手、虛步推掌
(2)左倒卷肱:轉體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錯手、虛步推掌
(3)右倒卷肱:轉體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錯手、虛步推掌
(4)左倒卷肱:轉體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錯手、虛步推掌
7、左攬雀尾:
轉體撤手、抱球收腳、邁步分手、弓步棚臂、轉體伸臂、轉體後捋、轉體搭手、弓步前擠、後坐收掌、弓步按掌
8、右攬雀尾:
轉體扣腳、抱球收腳、邁步分手、弓步棚臂、轉體伸臂、轉體後捋、轉體搭手、弓步前擠、後坐收掌、弓步按掌
9、單鞭:
轉體扣腳雲手、勾手收腳、轉體邁步、弓步推掌
10、雲手:
(1)雲手:轉體扣腳、轉體撐掌、轉體雲手、撐掌收步
(2)雲手:轉體雲手、撐掌出步、轉體雲手、撐掌收步
(3)雲手:轉體雲手、撐掌出步、轉體雲手、撐掌收步
11、單鞭:
轉體勾手、轉體邁步、弓步推掌
12、高探馬:
跟步鬆手、後坐翻掌、虛步推掌
13、右蹬腳:
穿掌提腳、弓步分手、跟步合抱、提膝分手、蹬腳撐臂
14、雙峰貫耳:
收腿落手、邁步分手、弓步貫拳
15、轉身左蹬腳:
後坐翹腳鬆手、轉體扣腳分手、收腳合抱、提膝分手、蹬腳撐臂
16、左下勢獨立:
收腳勾手、蹲身仆步、轉體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
17、右下勢獨立:
落腳勾手、蹲身仆步、轉體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
18、右左穿梭:
(1)右穿梭:落腳坐盤、抱球跟腳、邁步滾球、弓步推架
(2)左穿梭:後坐翹腳、抱球跟腳、邁步滾球、弓步推架
19、海底針:
跟步鬆手、後坐提手、虛步插掌
20、閃通臂:
提手收腳、邁步分手、弓步推掌
21、轉身搬攔捶:
轉體扣腳、坐身握拳、踩腳搬拳、轉體旋臂、上步攔掌、弓步打拳
22、如封似閉:
穿掌翻手、後坐收掌、弓步按掌
23、十字手:
轉體扣腳、弓步分手、坐腿扣腳、收腳合抱
24、收勢:
翻掌前撐、分手下落、收腳還原
*24式展示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太極拳
此內容為醫學科普,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醫療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