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體檢科溫馨提示】遭遇“苦夏”,可能不只是胃的毛病

2022年07月07日17:19:20 健康 1850

遭遇“苦夏”,可能不只是胃的毛病

【健康體檢科溫馨提示】遭遇“苦夏”,可能不只是胃的毛病 - 天天要聞

隨着天氣逐漸變熱以及近期氣溫的波動,不少人都出現了一些脾胃上的小毛病,沒胃口吃不下飯、胃脹胃痛、吃了不消化等健康問題困擾着大家。其中以“苦夏”最為常見,也就是身體受到氣溫升高的影響,食慾明顯下降,吃什麼都不香。

對於生活在北半球的我們來說,現在已經進入氣溫高、濕度大、陣雨多的時節了,因此我們必須得注意防暑、防濕了。那麼盛夏時節該如何養護脾胃?在飲食、作息等方面應注意哪些問題?脾胃不適又與什麼因素相關呢?

脾胃不適 許是肝鬱惹的禍

古代民間一到夏季,人們就開始食用涼茶、酸梅湯、清補涼之類的食物降暑,以緩解濕熱天氣給身體帶來的不適。“苦夏”算不上生病,通過清淡飲食、多吃當季的新鮮蔬果就能緩解癥狀,也可以適當服用一些健脾胃、助消化的葯食。但如果你長期胃不舒服,或癥狀總是反覆,那就得多注意一下是否是其他原因引起的病症了。

我們常聽到的肝鬱,也就是肝氣鬱結,正是導致脾胃不適的“元兇”之一。在中醫五行來看,肝屬木,脾屬土,而木克土,肝氣鬱結或是肝氣疏泄太過都會影響脾胃功能,從而導致沒胃口、消化不良、胃脹胃痛等癥狀的發生。

那肝鬱是什麼引起的呢?一方面,沒有做好“春捂”,春天是肝氣升發的季節,如果受了寒,肝氣沒能順利升發就會造成肝鬱;另一方面,現在人們生活節奏快,尤其是上班族工作壓力大,緊張、焦慮、低落的情緒問題都可能會引起肝鬱,再加上紊亂的作息、口味偏重的不良飲食習慣,許多年輕人不只肝鬱,還有肝火旺的毛病。

為此,春天欠下的“健康債”,就需要在夏天通過舒肝來解決了。最早記載於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名方“逍遙丸”不僅能治療肝鬱,還能健脾祛濕,緩解夏季因肝鬱引起的脾胃不適,而我們常聽說的加味逍遙丸,是在逍遙丸組方中多加了牡丹皮和梔子兩味葯,它們的作用正是清肝熱。

中醫開藥方講究“君臣佐使”。在逍遙丸的組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當歸、白芍養肝血,這三味為“君葯”;清三焦之熱的梔子和涼血散瘀的牡丹皮則是“臣葯”;作為“佐葯”的白朮、茯苓甘草是常用於健脾祛濕;“使葯”薄荷藥性辛涼升散,能夠助柴胡一臂之力疏肝,同時帶領所有中藥入肝經。

逍遙丸常被人們誤會成婦科藥方,那是因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現肝鬱的毛病,尤其正處於更年期的女性,內分泌失調就會引起肝鬱,而實際上符合適應症的男性也可以服用。

炎炎夏日 小心上火影響胃

在天氣炎熱的酷暑,一不小心就容易上火,出現頭暈頭痛、牙齦腫痛口腔潰瘍結膜炎、皮膚刺癢爆痘、便秘等一系列的癥狀,而對於脾胃功能較弱的人來說,上火往往會體現在脾胃不適上,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胃火大”。

對氣溫變化比較敏感的人會經歷“苦夏”,而胃口沒受影響的人常常誤認為自己依舊可以大吃大喝,這是錯誤的想法,夏季養生本該遵循清淡飲食的原則,現在重口味飲食的人不在少數,喜歡嘗鮮的人也很多,在夏天吃得重了、吃得多了都容易引起上火。胃口好但容易便秘正是胃火大的一個表現。

那胃火大該怎麼辦?應儘快調整飲食習慣,少吃重口味食物,每頓飯只吃七八成飽並保持適量運動,若癥狀明顯則建議遵醫囑服用一些清熱瀉火的中藥。

防暑養陽 到底應該怎麼吃

不少人都有個誤區,認為夏季天氣熱,吃冷飲能降溫,實則不然,天熱吃冷飲其實是反季節的,不光會傷脾胃,還會在最該養陽的時節里傷陽氣。尤其是脾陽虛和有胃寒的人,夏季四肢和肚臍上方依舊冰涼,平常容易嘔吐、腹瀉、不消化,更需注意不要吃冷食,同時可遵醫囑服用一些溫陽祛寒、補氣健脾的中藥。

為什麼夏季吃冷飲會傷陽氣?《傷寒論》中提到“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不能勝冷,故欲着復衣”。農曆五月正是當下,天氣炎熱,血液“活躍”於體表皮膚,脾胃等臟腑內的供血不足,吃多了冷飲就要靠陽氣去暖,這樣非常傷身體。反之在秋冬季,天氣逐漸變冷時,適當吃一些凍梨、凍柿子等冷食,有助於人體隨自然界一起“閉藏”。

那麼到底吃什麼才能防暑降溫呢?從古至今,人們都愛在夏日飲用酸梅湯,證明其有防暑功效,酸味飲食有收斂的作用,能夠減輕因陽氣發散太過而引起的疲憊感;熱茶也能幫助人體降溫,養護脾胃的同時通過促進出汗來帶走熱量;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生薑性溫味辛,在夏天吃能輔助陽氣的升發,緩解“胃中虛冷”所帶來的不適感。


來源:健康體檢科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清晨第一眼看手機?身體正在悄悄抗議 - 天天要聞

清晨第一眼看手機?身體正在悄悄抗議

清晨第一眼看手機,似乎成了現代人的 “開機儀式”。解鎖屏幕、回消息、刷社交媒體吃瓜、打開短視頻,這一連串動作行雲流水,卻可能讓身體在剛蘇醒時就埋下健康隱患。
生薑可以預防腦梗?醫生提醒:保持大腦健康,這6物要多吃 - 天天要聞

生薑可以預防腦梗?醫生提醒:保持大腦健康,這6物要多吃

本文為科普內容整理,旨在傳播健康知識,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構成醫療建議或診斷方案,如有癥狀請儘快前往正規醫院就診。在中國人的廚房裡,生薑幾乎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炒菜提香、驅寒暖胃、泡水解膩,一物多能,風頭不減。最近有種說法在網上悄悄流行開來: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79歲!哪個省市的人更長壽? - 天天要聞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79歲!哪個省市的人更長壽?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9歲,比上一年度的2023年提升0.4歲,在53個中高收入國家中排第4位。而在1949年時,這一數據還僅是35歲。中國是如何做到的?另外,什麼是“人均預期壽命”?不同省份之間,這一數據又有多大區別呢?這些電影史上的經典角色和形象,你能認出幾個?▼先別沉迷黑神話悟空了,這些遊戲沒20年網...
小暑時節,要護好心脾,推薦10個小妙招 - 天天要聞

小暑時節,要護好心脾,推薦10個小妙招

【來源:廣東省中醫藥局_大醫精誠】天漸漸熱起來,人們很容易感覺到精神疲憊,口渴汗多,會覺得脘腹脹滿,有時候會感覺到噁心,甚至腹滿腹瀉、胸悶氣短。之所以出現這些癥狀,跟盛夏暑邪的2個特點有關:一個是暑為陽邪,其性炎熱。暑為盛夏火熱之氣所化,火
“直線升高”膽固醇的3種食物,管好自己的嘴,別自己害了自己 - 天天要聞

“直線升高”膽固醇的3種食物,管好自己的嘴,別自己害了自己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我這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