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可以讓人身心放鬆、心情愉悅,持續一定時間的跑步,可以讓大腦分泌多巴胺等神經遞質,會促進情緒和認知的變化。從而緩解焦慮和抑鬱的癥狀。
但是,有的人也試過跑步這項運動,可是並沒有堅持,或者沒有起到多大效果,甚至在跑步的時候也會帶着負面情緒,或者也會胡思亂想,怎麼辦呢?
這一節介紹跑步結合“禪”的練習,讓跑步對身體鍛煉的同時,也成為一種禪修的練習,也能對大腦進行鍛煉,變成一種思維的訓練,這樣,能夠更好的停止胡思亂想,也能夠更好的緩解抑鬱和焦慮情緒。
先說一下什麼是禪,什麼是禪修。
禪,是外來語,意為靜慮,音義為“禪那”,有時也稱為禪定,是一種讓人“靜”下來的學問,或者安靜下來之後去體會覺悟,覺悟什麼呢?就是人生、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禪,是一種超越思維的“以心印心”的直觀感悟。對於禪的練習叫做禪修,一般通過打坐、參禪、看公案等方式,實現心性的覺悟和自由。通常說的禪意,是指一種清凈、恬淡、超脫的境界,也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和審美。
也有一種更簡單的說法,禪,就是自然,禪,就是餓了吃,困了睡。
我們這裡所說的禪和禪修,是指一種不思維的練習,或者叫停下思維,停下意識活動的練習,停下意識活動,也就沒有了胡思亂想,也就會緩解抑鬱和焦慮的。
下面來具體介紹,我們如何在跑步的時候結合這種禪的練習。
首先,專註跑步,即在跑步的時候專註於跑步這個運動本身。
有的人習慣於在跑步的時候戴着耳機聽音樂;有的人在跑步的時候還喜歡說說笑笑,一邊跑步一邊聊天;而有的人則喜歡在跑步的時候冥想,一邊跑步一邊去想一些場景;
其實這些,從禪的角度上來講都是多餘的,都脫離了運動本身的內容,合理的做法是在跑步的時候專心跑步,別的什麼都不做。
在跑步的過程中,專註體驗跑步的身心感受,對於任何體驗和感覺,不做評判、不做思維,只是感知到而已,這樣,大腦中並沒有意識活動,保持這種狀態。
如果大腦中出現了意識活動,產生了思維,或者對某一件事情持續的產生了想法,自己在意識到有想法之後,可以通過改變跑步姿態、節奏、速度等,調整和忽略掉那些想法,同時專註於運動本身,體驗跑步過程的身心感受,可以將注意力放到眼前的風景,也可以將注意力放到雙腳的感受,或者體會呼吸的感受上,專註一點,只感覺而不評判、不思維,讓大腦中沒有任何意識活動和想法,保持這種狀態。
注意,這種狀態,只感知、只體驗到,而不做任何評判和思維,這實際上是能做到的,在最初練習的時候稍微會有一點難度,持續練習就能做到。
以上的狀態是一種不思維的狀態,沒有主動的意識活動的狀態,同時,自己的身心會有明顯的覺知,能看見,能聽到,能感受到各種感覺,呼吸的感覺,肌肉的感覺,皮膚的感覺等等,但是,對這些感受到的,一概都不做評判,不做思維,不產生想法,只是感知到,並專註於跑步這種運動,保持這種狀態。
所保持的這種狀態,就是有點接近於禪的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里,人是放鬆的,自然的,專註的,有覺知的,沒有思維和意識活動的。
在以上的狀態中當中,是沒有抑鬱情緒的,也沒有焦慮情緒的,甚至沒有其他的積極的或負面的情緒,但是,自己是有很多體驗的,清醒的、能覺知到所有的身心狀態的。
只是,對覺知到的一切,不做評價、不做思維、不做好與不好的各種判斷。
保持這種狀態,繼續運動,在運動的過程當中,會體驗到自己的自由的,能體會到對自己的身體和思想是可以自由支配的,對於自己的身心是可以掌控的,從而自然產生愉悅感,並進一步增加自信。
每次跑步要持續30分鐘以上,可以跑的盡量慢一點,動作舒緩一點,累了就休息,可以坐下來休息,也可以慢慢的一邊走一邊休息,休息好了繼續跑步,保持專註運動本身、放鬆、而不評判、不思維的態度,保持接近於上述所說的“禪”的狀態,這就是一種運動結合禪修的練習,也可以叫運動禪。
在每一次跑步結束之後,你可以找安靜的地方坐下來,以打坐的形式保持上述狀態,即放鬆、專註、覺知而不思維,這時候的打坐禪修,效果會更好,更容易安靜下來,更容易入定。
上述的練習,完全可以緩解抑鬱和焦慮情緒,如果是長期持續的練習,還有可能會在根本上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讓自己在應該安靜的時候能夠快速的安靜下來,沒有胡思亂想,沒有各種負面情緒。這種練習如果結合認知的轉變,也會從根本上對治抑鬱症和焦慮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