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6N:機腹能外掛彈道導彈,擁有了戰略打擊能力

轟-6N,是目前已知的中航集團西飛公司研製的轟-6系列中,最為先進的一款轟炸機,是在原轟-6K基礎上改進提升而來。

與轟-6K最大的區別就是,轟-6N在其機頭上方,有一根延伸出來的粗長的金屬硬管,就是空中受油管,它讓轟-6N具備了空中受油能力。

考慮到轟-6K的最大飛行距離可能達到了8000公里,網絡上也有9000公里之說,似乎有點誇大了。因此轟-6N,在接受一次空中加油以後,其最大飛行距離應該最起碼能夠延伸1000公里以上,轟-6N最有可能的飛行距離有9000-10000公里,是一架妥妥的遠程轟炸機。

在美俄轟炸機動輒能夠飛行12000公里距離時,轟-6K包括擁有空中受油能力的轟-6N,就稱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轟炸機了,或許能將其納入“准戰略轟炸機”的範疇。

轟-6N,與轟-6K另一個區別就是,轟-6K的機腹顯得很飽滿,在外觀上極為平滑,而轟-6N的機腹,卻有一塊方方長長的凹進去的部位,由此引發了網友的極大關注。

後來,網絡上出現了轟-6N,在其機腹下外掛一枚彈頭明顯呈現出錐體特徵的導彈,被網友和國外情報界分析人士解讀成是東風某型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這幅轟-6N在其機腹位置,攜帶了1枚東風某型彈道導彈的圖片,在網絡上引發了轟動效應,認為中國空軍裝備的轟-6N其實具備了戰略打擊能力。

本身最大飛行距離+彈道導彈的打擊距離,讓轟-6N擁有非常可怕的遠程對地核常兩種打擊手段,能夠在防區外發射高超音速彈道導彈,對高價值的目標具備“一劍封喉”的能力。

據此判斷在攜帶彈道導彈的前提下,轟-6N擁有了打擊西海岸重要的海空軍基地包括轟炸機在內的戰機、航母在內的戰艦等高價值目標的手段,其強悍的戰力令外軍情報界分析人士刮目相看,給轟-6N的打擊能力給出了高分。

轟-6K攜帶6枚全程4馬赫最大射程超過400公里的“鷹擊”-12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或是攜帶6枚最大射程2500公里的KD-20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已經令企圖遏制中國發展的他國海空軍頭痛不已了。

現在,轟-6N攜帶高超音速彈道導彈,具備核常兩種打擊手段,已經有被網絡上相關的圖片證明了,如此強悍的遠程對地打擊能力,令企圖遏制中國發展的他國海空軍要更加茶飯不香了。

轟-6N,擁有了在防區外發射高超音速彈道導彈的能力,不至於被他國海空軍的戰鬥機攔截,戰鬥機的航程畢竟有限,因此轟-6N在戰時就是一款“大殺器”。

它不是傳統意義上戰略轟炸機,航程即便進行空中加油,都不如美俄B-52H、圖-160等著名的戰略轟炸機飛得遠,但在高超音速彈道導彈的實力加成下,讓轟-6N卻擁有了戰略轟炸機的打擊能力。

目前,隨着空射導彈技術的發展,戰略轟炸機也可能冒着被擊落的風險,飛臨對手的頭頂,臨空投擲普通的航空炸彈

對於戰略轟炸機來說,肯定是在防區外發射對地攻擊導彈,打擊海岸縱深的目標;或是發射反艦導彈,用來打擊驅逐艦巡洋艦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等這般高價值的海上目標。

所謂的轟炸機,發展到當下,其實都已經成了導彈載機,掛的就是導彈,發射的也是導彈。這個對於讀者來說,應該也是比較好理解的。高價值的轟炸機,投擲普通航彈,早就成為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