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之間,還是和統概率大,而且是中美協商下的和統!”
最近幾年,台海問題可謂是劍拔弩張,刀光劍影,賴清德上台後,頻頻發表激怒大陸的暴論,搞的台海局勢極速惡化,基本所有人都認定,如果再讓賴清德如此“作妖”,恐怕台海勢必要以“武統”結束了。
然而,香港一家媒體卻反其道而行之,指出:還是“和統”概率大,美國沒準會和大陸協商這件事兒!
說到這裡,恐怕不少人都會好奇,畢竟我國台灣算是美國長年以來“拿捏”大陸的一張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怎麼會輕易放手?
而台灣地區涉及我國的核心利益,既然如此,中美在台海撕破臉開戰都有可能,怎會在這件事上協商“和統”,和和氣氣呢?
一、特朗普的生意經
如果按照原來美國的情況的話,中美之間在台海上確實不太好談。然而,現在在台上的這位特朗普總統,可還真不是一般人。
在別人眼裡,台灣地區是戰略性武器,但在特朗普眼裡,台海問題在更像是一筆“生意”。
在特朗普看來,台灣地區不過是美國的“筆尖”,這是啥意思呢?就是不好用了直接換的意思,“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
很明顯,如果能通過台灣問題換取中國在貿易、中東等領域的讓步,特朗普很可能傾向於妥協。
當然,這並不代表在特朗普眼裡,台灣地區一點都不重要,台灣地區對美國來說還是有點用處的,比如世界知名的芯片加工場台積電,美國說讓他去美國建廠,拉動美國的就業和稅收,台積電還真就去了,一點討價還價都沒有。
再比如賴清德為了表示對美國的親近態度,甚至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直接表示全盤接受,毫無怨言。
可以說,現在的台灣地區,對於美國來說是個極其好用的“提款機”,隨便賣點老舊裝備給台灣地區,他們就真敢買(太新的不敢賣,怕到時候便宜了解放軍),說丟就丟,特朗普自然是會心疼的。
二、美國焦灼的內外局勢
但很明顯,現在的特朗普政府可以說是對台灣騰不出手來。這倒不是因為俄羅斯在烏克蘭繼續攻城略地,而是以色列開始跟伊朗打起來了。以色列是個小強國,伊朗是個大弱國。
以色列雖然能在局部戰場上摁着伊朗打,但由於體量問題,想要鯨吞伊朗是不可能的,反倒很有可能陷入戰爭泥潭裡。
因此,以色列迫切希望美國能親自下場,掃滅伊朗。
但特朗普當然不願意這麼做,畢竟俄羅斯和烏克蘭那邊還沒結束呢,再來個伊朗,實在是分身乏術。
況且,打伊朗對美國來說幾乎沒有任何道理,伊朗跟美國多遠?打了有什麼好處嗎?
伊朗現在對美國態度已經很緩和了,再打下去結梁子完全沒意義啊。
說完了外部說內部。特朗普上台後,最緊要收拾的事情還不是中、俄、伊,而是美國內部的民主黨勢力。
畢竟特朗普第一個任期最後是以幾乎被民主黨政變的形式搞下台的,後面也是被民主黨針對的很慘,家都被抄了,還被指控要去蹲監獄,競選的時候還差點被刺殺。
因此,特朗普上台後,可謂是大力整肅民主黨,畢竟跟中、俄爭霸輸了,那大不了繼續做富家翁,但是跟民主黨打輸了,沒準就真要有生命危險了。
況且,特朗普現在面對着美債可能要爆的危機,經濟上壓力也不小。
因此,在這個背景下,台海問題對美國來說,可能還真不是什麼最重要的問題,被降為次要議題都有可能。比如美國智庫《外交事務》就刊文呼籲“為台灣統一作布局”,怎麼布局的呢?不是要跟中國在台海硬碰硬,而是認為介入台海將導致“災難性後果”。
這明擺着就是不想打了。2025年5月,特朗普本人在記者會上更是在台海問題上,脫口而出“統一與和平很棒”。
可見,在他眼裡,台海和平統一,還真是個能接受的東西。
局勢由不得美國
當然,所謂“和平統一”,雖然面子上好聽,但里子上還真未必,畢竟美國人那個性格,你指望他能平白無故鬆口,那完全是天方夜譚,談判桌上得不到的,那能上手搶就要上手搶,要是同意讓步了,那大概率是被迫的。
所以說,特朗普所謂的“和平統一很棒”,99%是被迫接受的。
為什麼呢?因為特朗普左右橫跳,首鼠兩端的行為,讓大陸升級了對台的政策,逼迫特朗普接受現實。
解放軍針對美台互動,常態化在台海周邊開展聯合戰備警巡,2025年單日戰機出動規模達59架次,逼近佩洛西竄台時期水平。
這種高頻威懾讓“台獨”勢力不敢輕舉妄動。
與此同時,大陸推動修訂和完善《反分裂國家法》,擬將資助“台獨” 智庫、操弄“文化台獨”等行為納入“負面清單”,並建立全球資產凍結機制,又對“台獨”的首腦分子最高追溯死刑。
法律的完善使“台獨”分子面臨實質性風險。
在重壓之下,台灣年輕人也開始用腳投票:2025年調查顯示,18-35歲群體中62%支持“兩岸對話”。
廈門大學教授魏磊傑發現,台灣工商界已成立300多個民間組織,公開呼籲“以商促統”。
連台大教授都感嘆:“教室里討論統一的學生,比討論台獨的還多。”
國際社會更不支持,當前世界上所有和中國建交的國家,均承認一個中國政策和新中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像首鼠兩端的立陶宛,一邊跟新中國建交,一邊又跟台灣地區拉拉扯扯,動不動派個議員去站台。
對於這種行為,大陸也是直接開罰,不但把立陶宛的名字從海關里刪掉,斷掉所有進出口貿易。
還表示誰用立陶宛的貨也跟着一起制裁,頓時鎮住了不少試圖騎牆的小國。
這是和大陸建交的國家,至於台灣花錢買的所謂“邦交國”,現在也只剩了14個,巴拉圭農民都開始抗議政府“賣台”。
2025年中拉論壇上,海地、聖盧西亞代表和大陸官員並肩而坐,台當局代表被晾在角落。
至於口口聲聲“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日本,面對大陸認真的姿態,也不由得開始打退堂鼓,防衛大臣中谷元面對“協防台灣”問題,支支吾吾不敢表態。
如今,全球197個國家和地區中,已經有181個承認“一中原則”。2025年聯合國大會第24次拒絕台灣提案,德國、法國公開表態反對“台獨”。
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雖然嘴硬,但也已私下放風要簽新公報,可能要把美國對台政策從“不支持台獨”升級為“反對台獨”。雖然國會還在硬撐,但特朗普已經暗示:只要中國讓步,美國可以“不反對統一”。這種態度轉變,連台灣媒體都驚呼“美台默契破裂”。
那軍事制止這一塊呢?
很不幸,大陸這邊的軍事優勢也越來越明顯:福建艦航母電磁彈射技術領先全球,殲-35戰機隱身性能超越F-35,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讓美軍宙斯盾系統形同虛設。
五角大樓報告承認,一旦台海有事,美軍根本擋不住解放軍的第一波攻擊。
四、挑戰與變數:統一道路上的暗礁
當然,儘管特朗普有“棄台”的打算,但美國軍工集團明擺着不會輕易罷休。
美國最大的戰鬥機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就在遊說國會追加對台軍售,波音公司準備推出“台灣特供版”預警機。
國會裡的反華議員還在推動《台灣關係強化法案》,試圖把台灣納入北約保護傘。
至於台灣本島那邊更是熱鬧。2026年台灣“九合一”選舉臨近,國民黨開始打“和平牌”。
但民進黨不會輕易放棄“台獨”基本盤,賴清德最近改口稱“維持現狀”,其實是被經濟數據逼出來的權宜之計。如果大陸經濟制裁加碼,台灣房市、股市可能崩盤。
總結
總體而言,特朗普的“生意經”雖然讓台海暫時熱鬧,但改變不了歷史大勢。
當大陸軍機每天繞台巡航,當台灣年輕人開始用抖音刷大陸網紅,當美國軍艦在南海撞上中國漁船,所有人都在看清一個事實:兩岸統一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無論特朗普採取任何措施,兩岸終將會統一,無論如何,特朗普必將被迫接受兩岸統一,最好,還是他跟中國商量和平統一,這樣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體面。
學者魏磊傑說得透徹:“等大陸航母停靠台北港那天,台灣同胞自然會明白,跟着大陸發展才是正道。”
或許不用等到那天,當台灣農產品在大陸滯銷,當台企在美投資血本無歸,當年輕一代發現“台獨”政客只會喊口號,統一的進程就會加速到來。畢竟,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資料:
魏磊傑:特朗普2.0時代是解決台灣問題的最佳時機嗎?_觀察者網
陳冰:美台勾連再深化,從防禦威懾轉向進攻威懾? 台海網
大陸祭出三招組合拳“懲賴打獨”_台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