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戰爭可能有多大?22年前美學者已預測,最怕中國一能力成現實

2025年07月03日23:22:04 軍事 1182

2001年,一個來自美國的學者寫下那句“美國必須遏制中國”的時候,中國海軍還沒有航母。如今,遼寧艦已越過第二島鏈,在關島東邊轉了個圈。

他說中美並不是“必有一戰”但風險非常高,這些論斷是他寫在戰略地圖上的演變邏輯。這個人就是米爾斯海默,可笑的是作為務實派他在本國卻並不受歡迎。

這場對抗,從來不是認知遊戲,是火力現實。24年過去,中國掌握的不是話語主動權,而是戰略節奏。美國最怕的那一幕,正一步步展開。

中美戰爭可能有多大?22年前美學者已預測,最怕中國一能力成現實 - 天天要聞

這老頭說得准,美國聽完頭皮發麻

2001年,一部名為《大國政治的悲劇》在著作橫空出世。書不厚,觀點紮實:認為只要中國持續崛起,美國就一定會設法阻止它。不是意願選擇,而是結構命運。

作者是西點出身、扎紮實實在軍隊工作過的米爾斯海默,如今他是專門從事國際政治特別是安全相關的學者。

他不是拿來恐嚇人,而是給戰略界敲警鐘。他用一個假設敲開未來:如果有朝一日中國統一台灣,那就可以把美軍擠出第一島鏈

中美戰爭可能有多大?22年前美學者已預測,最怕中國一能力成現實 - 天天要聞

那時候,亞太主導權就輪不到華盛頓說話了。他特別點名:台灣不是地理障礙,是中國自己的前院。

當時不少人笑他神經過敏。中國GDP才剛超過意大利,軍事投入不如日本,美國手裡握着全球最強航母艦隊,關島基地一眼望穿亞洲

可他偏說:問題不在當下,而在趨勢。只要中國能在亞太附近部署高效打擊能力,美軍就得把兵力往後撤。

他說得具體:美國航母很強,但怕導彈。只要中國的火箭軍擁有覆蓋嘉手納、沖繩、關島的打擊能力,美國空軍就飛不起來,美海軍也靠不近。

中美戰爭可能有多大?22年前美學者已預測,最怕中國一能力成現實 - 天天要聞

24年他說中美之間的戰爭風險非常高,雖非100%但想避免需雙方相向而行。2024年,教授再次強調觀點:中美一旦打仗,美國贏不了,最多是陷入長期僵局,戰略主動權很可能轉手。

更危險的是,一旦台海擦槍走火,核威懾系統會被迫上桌。那不再是“冷戰博弈”,是核戰略邊緣遊戲。

他沒有勸戰,但話說得夠狠:美國只有一個選擇,要麼接受中國影響力增強,要麼冒險打一場不確定結果的戰爭。

關島新屋剛蓋完,遼寧艦就來了

2025年6月,日本防衛省確認一條消息:中國遼寧艦編隊進入日本南鳥島以西三百公裏海域,進入第二島鏈。外界解讀直接:這是一次具備戰略意義的深海演訓,目標直指關島,逼近六百英里。

從航跡上看,遼寧艦從東海出發,穿越宮古海峽,進入菲律賓海,最終抵達第二島鏈外側。這不是觀光巡航,而是艦載戰機、直升機全要素的實戰化訓練。

更早前,2024年10月,遼寧艦參加“聯合利劍-2024B”,完成台島以東區域的封控演練。同年11月,中國雙航母戰鬥群首次合體出動,形成完整的海空協同打擊體系。

中美戰爭可能有多大?22年前美學者已預測,最怕中國一能力成現實 - 天天要聞

日媒第一反應:台海“鎖鑰”地位動搖。以往美國把台灣看成島鏈封鎖的釘子,如今遼寧艦直穿島鏈,釘子還管不管用?中國戰略已然超出海岸線,進入太平洋腹地。

關島開始緊張。美軍在此新建的布拉茲營地正好投入使用。原駐沖繩的5000名海軍陸戰隊,已經調往關島。目標很直接:遠離中國導彈打擊圈。

這些動向不是偶然。中國火箭軍與海軍同時發力,已形成全向威懾。解放軍專家給出判斷:此次行動目標明確,驗證“遠距封控+打航母組合拳”。

“組合拳”包含哪些要素?火箭軍導彈是起手式,空軍殲-20是穿刺點,海軍艦載鷹擊-18是壓迫波。

中美戰爭可能有多大?22年前美學者已預測,最怕中國一能力成現實 - 天天要聞

過去美軍可以靠航母前壓封鎖中國沿海,如今遼寧艦直達第二島鏈,美軍退守關島,還得時時計算“反介入圈”的邊緣在哪裡。

第一島鏈蓋不住,美軍只好全往後退

2020年3月30日,日本防衛省發布一項調令:美軍駐嘉手納、三澤等基地的戰機,將移往千歲、築城等自衛隊基地,並轉場關島訓練。官方理由是聯合訓練,實質目的是迴避導彈威脅。

但中國的反介入體系早已在布局。東風-21C、東風-16、東風-17、長劍-10A多型號覆蓋第一島鏈全部目標。東風-17是打頭陣的先鋒彈型,高超聲速滑翔彈頭,打得快,轉向猛,美軍難以攔截。

航空兵配合火箭軍,空中戰術也在同步演化。殲-16用於打壓美軍空中預警系統,殲-20與轟-6K則作為穿透核心,實施遠距斬首打擊。

中美戰爭可能有多大?22年前美學者已預測,最怕中國一能力成現實 - 天天要聞

2024年底,解放軍在東部戰區演練全要素“火力突擊鏈”。嘉手納基地是模擬打擊核心,美軍情報分析直接指出:首輪火力可在7分鐘內摧毀第一島鏈全部空軍戰力。

在此背景下,美軍戰略出現明顯調整。“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ABO)成為海軍陸戰隊新戰法核心。戰時由C-130等小型運輸機快速部署臨時基地,一旦打擊來臨,立即轉移。

布拉茲營地被稱為“高機動轉場平台”,佐世保港增建彈藥轉運設施,阿普拉港配置兩棲攻擊艦,全是為了適應一個變化:前沿部署成了前沿送命。

同時,美軍文件中承認:第一島鏈無法長期維持高強度部署。島鏈的戰略角色,已從“封鎖中國”變成“防止被封鎖”。

中美戰爭可能有多大?22年前美學者已預測,最怕中國一能力成現實 - 天天要聞

中方演訓目標清晰。火力演練之外,更重要的是構建區域拒止體系、模擬封控場景。針對“台獨”分裂勢力,演訓形成“打擊+壓制+封控”三位一體配置。

無須拔高,但現實是:美軍正在從第一島鏈退出,中國已然突破島鏈封鎖。米爾斯海默的擔憂,正一項項變成現實。而這套現實,正由東風與航母共同書寫。

最諷刺的是,這位日常高喊要“及時遏制”中國的教授在本國是個邊緣人物,反倒是在中國年輕網民中人氣頗高,原因無他,唯務實、坦誠爾。

參考資料:

中國如何將美軍逼出第一島鏈.文萃報.2020

約翰·米爾斯海默:我不是好戰分子,中美之間戰爭並非不可避免.觀察者網.2024-12-23

收拳蓄勢:美軍西太島鏈新布局.領導文萃.2023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美國見死不救,澤連斯基麻煩大了,俄羅斯要讓烏克蘭淪為陸國 - 天天要聞

美國見死不救,澤連斯基麻煩大了,俄羅斯要讓烏克蘭淪為陸國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快要走到窮途末路了,不久前受邀出席北約峰會,罕見受到北約國家的冷落。之前那些圍着他轉的人,現在都將他視為“瘟神”。因此,澤連斯基被拒絕參加北約理事會議,旨在討論烏克蘭問題的專題會議被取消,讓他在荷蘭海牙的北約峰會上顯得有點
泰山壓頂,瞬間完蛋!台軍一條龍實戰演練看似熱鬧實則無用 - 天天要聞

泰山壓頂,瞬間完蛋!台軍一條龍實戰演練看似熱鬧實則無用

文︱柳扶風美國及台灣當局再盲也清楚,它們的武力是擋不住解放軍雷霆萬鈞、排山倒海的打擊。大陸的海空力量,已可穿越第一島鏈、進入第二島鏈和美軍較量,美軍在台海戰事中馳援台灣已成泡影。數十年來,美軍在第一島鏈區域排兵布陣“保衛台灣”,已無實質意義
山東艦編隊為何選擇在香港向公眾開放?專家解讀 - 天天要聞

山東艦編隊為何選擇在香港向公眾開放?專家解讀

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母艦山東艦,導彈驅逐艦延安艦、湛江艦及導彈護衛艦運城艦組成的航母編隊,攜多型艦載戰鬥機、直升機和陸戰隊員,已經在今天上午抵達香港特別行政區。此次山東艦編隊為何選擇在香港向公眾開放?軍事問題專家 張軍社:這樣的安排釋放
聯合國專家呼籲對以色列實施武器禁運 - 天天要聞

聯合國專家呼籲對以色列實施武器禁運

當地時間3日,聯合國專家向人權理事會提交的最新報告指控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構成“種族滅絕”,並呼籲國際社會對以色列實施武器禁運,切斷經貿聯繫。聯合國巴勒斯坦被佔領土人權狀況特別報告員 阿爾巴內塞:被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正經歷末日般的災難,加沙地帶的民眾仍承受着難以想象的痛苦。以色列正在實施最殘酷的...
法新社鏡頭下暗色系的拍攝風格,本想着塑造“壓迫感” - 天天要聞

法新社鏡頭下暗色系的拍攝風格,本想着塑造“壓迫感”

法新社鏡頭下暗色系的拍攝風格,本想塑造“壓迫感”,卻意外展現出別具一格的中國海軍實力。 不得不承認,法新社在新聞拍攝領域頗具專業水準,總能拍出大片質感。這次拍攝所運用的濾鏡賦予畫面金屬質感,那種壓迫感十足的畫面風格令人眼前一亮。
王若愚:我軍兩艘航母首次對外開放,為何都設在香港? - 天天要聞

王若愚:我軍兩艘航母首次對外開放,為何都設在香港?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若愚】7月3日至7日,由航空母艦山東艦、導彈驅逐艦延安艦和湛江艦、導彈護衛艦運城艦組成的海軍艦艇編隊將訪問香港。其中,7月5日至6日,山東艦在西面2號錨地面向香港市民開放,派票2000張;湛江艦、運城艦在昂船洲軍港開放,派票8000張。每次放票幾乎是“秒光”,至7月2日,所有門票均已約滿,這...
央視武器曝光!專打電力不傷人,台海戰略迎來新王牌? - 天天要聞

央視武器曝光!專打電力不傷人,台海戰略迎來新王牌?

燈滅了、手機黑了、地鐵停了,整座城市突然陷入死寂——但街道上的人群卻毫髮無傷。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央視剛剛曝光的新型導電纖維彈的真實威力!一枚490公斤的導彈升空,90枚子彈藥在目標上空炸開,漫天飄落的不是彈片,而是比頭髮絲細百倍的碳纖維絲
北約制裁大鎚砸下,俄軍工產能反爆2.5倍,隱形戰機量產破局 - 天天要聞

北約制裁大鎚砸下,俄軍工產能反爆2.5倍,隱形戰機量產破局

北約的制裁大鎚砸了三年,俄羅斯軍工不僅沒趴下,反而開足馬力搞出逆天增長!國防部長別洛烏索夫撂下狠話:俄軍已為未來十年和北約可能的軍事衝突做足準備。更絕的是——俄軍工廠機器24小時不停轉,坦克產能翻6倍,無人機日收3500架,連核導彈都加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