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鄰國要在台海“掀桌”?甚至比日本還狠,就連中國公民都成了針對目標,我們能如了他的願?
先來說說日本吧,他們最近公布了一份避難計劃,看上去是給自己國民一些安慰,實則似乎是在暗示一種“如果台灣有大事發生,我們做好了準備”的姿態。
(日本制定“台灣有事”沖繩居民撤離計劃)
從官方的角度看,日本的這份計劃是為了應對可能的台海衝突,制定了一套危機應對方案。他們聲稱要在6天之內,把沖繩縣先島群島的12萬人撤離到九州等地避難一個月。
實際上,日本一直以來都密切關注台海問題。有分析認為,這次所謂的避難計劃,更像是日本政府以“未雨綢繆”為幌子,試圖刺激國內外輿論,對台灣問題施加更大的干涉。
相比於日本,菲律賓這個鄰國的態度,不由得讓人倒吸一口涼氣。
日前,菲律賓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布勞納,竟然指示北呂宋司令部為“最壞打算”做好準備,並明確表示,如果台海有變動,菲律賓將不會袖手旁觀。
(菲律賓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布勞納)
菲律賓自稱有約25萬國民在台灣工作和生活,任何有關台灣的緊張局勢都會直接影響到這些人的安全,所以菲律賓自認為有理由保持警惕。然而,這並不是全部理由。
當前,馬科斯政府已經表現出一種對華關係的微妙變化,一方面,他們需要中國在經濟和基礎設施發展上的合作與支持;另一方面,面對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馬科斯似乎也在利用“對華強硬”這一話題來贏得選票,以吸引國內那些對中國態度愈發謹慎的選民。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現在的菲方,不僅是在為“可能的開戰”做準備,其危險動作還不止於此。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
就在最近,菲律賓執法部門頻繁盤查滋擾中國公民和企業,這顯然是在給國內傳遞信號,暗示中國公民和中國企業“不安全”,這和馬科斯對華態度的變化一樣,都是想以強硬姿態面對中國。
並且也能看出,菲律賓要比日本更狠,如今還是盤查,那未來如果真的拿出什麼所謂的“證據”,是不是要直接抓人呢?
不過就算菲律賓想這樣做,可是沒有那麼容易,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已經注意到相關情況,並馬上對在菲中國公民發出提醒,強調如果遇到緊急情況,一定要及時報警,並且和中方使領館進行聯繫以尋求幫助。
(中國使館發出提醒)
通過這一系列事件,反映了當前中菲關係的緊張態勢。
其實總的來看,雖然菲律賓對華態度搖擺不定,但總體趨向強硬,比如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持續對華強硬,包括在仁愛礁、黃岩島等地進行非法補給行動。
(菲向非法“坐灘”仁愛礁軍艦運補)
而在經貿問題上,哪怕中國是菲律賓的重要貿易夥伴,但菲政府近年限制部分中資項目,暫停中企參與的港口建設。目前在菲律賓的中國企業,又面臨更多審查和滋擾,部分項目肯定也會受到影響。
並且菲律賓對南海和台海問題的態度,也不得不提。菲律賓在仁愛礁非法坐灘軍艦,並試圖加固。之前菲政府還試圖借美國力量對抗中國,但今年年初時,曾短暫“服軟”,承認無法與中國正面對抗。
至於台海方向,之前菲律賓部分政客,還僅僅只是附和美方涉台言論,但未直接軍事介入。但現在來看,菲律賓大有在南海和台海同時對中國“掀桌子”的可能。
那我們應如何回應?首先,如王毅外長所言,菲方行動是“皮影戲”,背後由美國操控,中國應繼續揭露這一事實。同時強化與東盟合作,推動《南海行為準則》談判,孤立菲律賓的挑釁行為。
(王毅外長曾表示,菲律賓同中方的摩擦就是一出“皮影戲”)
其次,中國海警應繼續在仁愛礁、黃岩島等海域執法,阻止菲方非法補給。
最後在經濟層面,暫停部分基建合作,但保持農產品貿易,避免全面對抗。加強與馬來西亞、印尼的經貿合作,減少對菲律賓的依賴。
總的來說,菲律賓的挑釁難以持久,中國需保持戰略定力,菲律賓目前的對華政策受美國影響較大,但其國內經濟仍依賴中國市場,長期對抗並不符合其利益。中國應以軍事威懾+外交孤立+經濟施壓的組合策略,迫使菲律賓回到對話軌道,同時確保南海和台海局勢穩定。
若菲方繼續挑釁,中國可採取更嚴厲的反制措施,如限制關鍵原材料出口等,以維護國家主權和地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