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冷戰結束以後,美國針對中國打造了一個O型包圍圈,但是隨着俄美關係的破裂,中國來自北面的威脅消失了,便形成了如今的U型包圍圈。
經過多年的建設,美國通過軍事基地布局、同盟網絡構建及前沿武器部署,已經打造完善了一條從東北亞延伸至東南亞、南亞及中亞的“U型包圍圈”。這一戰略布局以控制關鍵航道、壓縮中國戰略空間為核心目標,深刻影響着亞太安全格局。U型包圍圈有三大核心:
第一是第一島鏈要塞化,美國以日本的橫須賀海軍基地、嘉手納空軍基地、韓國的烏山空軍基地、平澤基地、菲律賓蘇比克灣、克拉克空軍基地等諸多基地為依託,大量部署F15、F35等大量現代戰機,“全球鷹”無人機,以及“薩德”系統等偵察系統,將中國的軍隊的活動限制在第一島鏈以內。
第二是第二島鏈為戰略支點,美軍以安德森空軍基地部署B-52H戰略轟炸機,以阿普拉港擴建核潛艇碼頭,以澳大利亞達爾文港為支援保障基地,形成對中國軍隊的第二道包圍圈,目前美軍正在大力部署“宙斯盾”岸基反導系統,採取以陸制海的戰略,以彌補海空作戰力量的不足。
第三是南亞與中亞堡壘化,美國極力拉攏新加坡、越南、印度等國,努力打造軍事同盟,美軍在新加坡建有樟宜海軍基地,與印度共享安達曼-尼科巴群島軍事設施,以扼守馬六甲海峽,與印度聯合開發射程達800公里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以控制海上交通線。在中亞地區,美軍通過“C5+1”機制強化軍事合作,在哈薩克斯坦設立無人機訓練中心。
近年來,美軍感到U型包圍圈並不完美,一直拉攏北邊的蒙古,雙方每年都要進行聯合軍事演習,目的是想從北面堵住中國,形成O型包圍圈。
美國構築的“U型包圍圈”,其本質是海權國家對陸權崛起的戰略壓制,而在U型包圍圈中,日本是最關鍵的環節,尤其隨着中國武統台灣的日益臨近,日本的地位更顯得非常重要。
如今在美國國內政界和軍界,都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隨着中國軍事實力越來越強大,和中國爆發下面衝突代價太大,根本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自己可以不用上陣,但卻可以放狗咬人,與中國打一場代理人戰爭。最近,美國政府就已經向日本下令:一旦台海爆發戰爭,日本應該扮演好前線的角色。
前一段時間,美國的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到訪東京就表示:如果西太地區出現危機,日本需要承擔前線的角色。西太主要指的就是台灣海峽,是中美爆發衝突的高危區域,可以肯定的是,一旦中美在西太地區較量,美國會毫不猶豫地命令日本沖在最前面當炮灰,根本不會有商量的餘地。
美國五角大樓的軍事顧問梅惠琳在出席參議院聽證會時表示:一旦台海有事,美國需要確保在開戰後數小時內能夠使用日軍事基地,可以直接對跨越台灣的解放軍艦船進行軍事打擊。
美國這一招很陰險,目的也很明確,美國日本美軍基地對解放軍進行打擊,解放軍必然會對日本軍事基地進行報復打擊,這樣美國可以借日本的手來試探解放軍的戰鬥力,如果台灣和日本能夠頂住解放軍的攻擊,美軍接下來就可以介入戰爭,一旦解放軍的火力過猛,美軍也可以置身事外。
美國人並不是傻瓜,這種做法實際上是給自己留後路,留有緩衝空間,這樣就可以見招拆招,始終掌握戰爭的主動權,美軍在一戰中、二戰中也是採取這種做法,簡單來說就是先觀望、後參戰,獲取最大的政治和經濟效益。
不過美國人這種做法,卻給了我們復仇的機會。
現在網上有一種輿論認為,中國作為大國應該極力拉攏日本,不應該盯着以前的仇恨不放,這樣只會把日本推到美國的一邊,中國應該學學美國,不計日本在二戰期間對美國的傷害,最終讓日本成為美國的鐵杆小弟。
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是極端錯誤的,雖然我們可以與日本放下仇怨,但前提是日本必須要承認錯誤,必須要真心悔過,但是這兩點日本都沒有做到。
日本人認為始終認為,日本是被美國打敗的,並不是被中國軍隊打敗的,所以對中國始終不服氣,誰能日本人打服,日本人就服誰,在二戰中美國人把日本人打服了,所以日本最服美國人,甘願當美國人的小弟。
日本人對中國人不服氣,總是想和中國較量較量,所以日本人提出了“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這就是不把我們的話當回事,日本人甚至還提出要對“敵國導彈基地發起先發制人打擊”,日本人不怕中國人,所以才敢如此放肆。
現在的日本想到東亞地區地老大,正在極力做戰爭準備,而美國為了遏制中國的需要,不僅默許日本發展軍事力量,發展進攻性武器裝備,還將先進的F35戰機優先供應日本,要知道土耳其作為北約成員國,想購買美國的F35戰機,美國人就是不賣。
面對日本人的蠢蠢欲動,我們需要在一棒子將其打懵。目前我們也有這樣的實力,只要我們不手軟,該軟的就應該是日本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