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清明,我商務部一紙公告震動全球:美無人機巨頭斯凱迪奧公司(Skydio Inc.)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成為11家涉台軍售美企的“首惡”。
這不是斯凱迪奧第一次觸碰我紅線——自2010年以來,這家總部位於加州的防務巨頭累計對台軍售超120億美元,相當於每天向台輸送近300萬美元的致命武器。
斯凱迪奧的戰爭工具箱
斯凱迪奧表面上是一家“創新型無人機企業”,實則是美軍工複合體的核心成員。其產品體系以“智能化、高毀傷、低成本”為核心,構建起覆蓋偵察、打擊、電子戰的全鏈條作戰能力:
1. X10無人機:戰場“電子幽靈”
作為斯凱迪奧的旗艦產品,X10無人機搭載Teledyne FLIR Boson+熱成像傳感器,分辨率達640x512,靈敏度≤30mK,可在夜間或惡劣天氣下精準識別單兵和車輛。其內置AI算法支持自主避障和目標追蹤,即使在GPS干擾環境下仍能完成任務。
2024年俄烏衝突中,烏軍使用X10無人機執行電子戰任務,成功干擾俄軍防空雷達系統,為地面部隊推進開闢通道。
2. 彈簧刀-600巡飛彈:“標槍”附體的自殺機器
彈簧刀-600巡飛彈配備基於“標槍”反坦克導彈技術的串聯破甲彈頭,射程達40公里,俯衝速度185公里/小時,可穿透750毫米均質鋼裝甲。
2025年3月,烏軍使用該武器在頓涅茨克地區摧毀俄軍3部“道爾-M2”防空系統,其“先偵察、後打擊”的戰術模式引發全球關注。斯凱迪奧甚至為其開發了“人在迴路”操控系統,允許操作員在最後時刻調整攻擊目標,進一步降低誤傷風險。
3. 蜂群無人機系統:AI驅動的“鋼鐵蝗群”
斯凱迪奧的蜂群系統由200架以上小型無人機組成,通過自組網通信技術實現協同作戰。每架無人機配備光學/紅外傳感器和微型彈頭,可執行偵察、干擾、自殺攻擊等任務。
2024年9月,該公司與台非法簽署的4.2億美元協議中,蜂群系統被明確用於“反登陸作戰”——通過AI算法,無人機群可自主識別我軍登陸艇並實施飽和攻擊,嚴重威脅兩棲作戰部隊安全。
4. 戰術通信系統:戰場“神經中樞”
斯凱迪奧的AN/PRC-163背負式電台採用跳頻擴譜技術,抗干擾能力比傳統電台提升10倍,可在50公里範圍內實現加密語音和數據傳輸。
該系統已裝備美軍駐亞太部隊,並通過馬來西亞子公司向台輸送,試圖構建“區域防空網絡”。 (本文由千年蘭亭在今日頭條獨家首發,謝絕轉載)
制裁大棒下的“斷血危機”
面對斯凱迪奧的挑釁,中方的反制直擊要害。2024年10月,我國首次將其列入《反制清單》,凍結其在華資產並禁止交易。
這一措施立竿見影:斯凱迪奧90%的無人機電池依賴廣東東莞的一家日本子公司供應,制裁後該供應商立即停止供貨,導致其生產線陷入癱瘓。英國《金融時報》披露,斯凱迪奧CEO亞當·布賴不得不緊急求助美方副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甚至試圖從灣灣和亞洲盟友處尋找替代供應鏈,但全球鋰電池市場70%的產能集中在中國,短期內難以找到合格供應商。
2025年4月的“不可靠實體清單”進一步加碼:斯凱迪奧被禁止對華進出口,其在華投資項目全部擱淺。據估算,該公司對華業務佔比達18%,僅2024年就損失7500萬美元營收,此次制裁會令其損失數倍增加。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斯凱迪奧曾遊說美政府打壓我無人機企業大疆,如今卻因我方供應鏈斷裂而自食苦果。
“戰爭推手”的全球劣跡
斯凱迪奧的“軍售版圖”遠不止灣灣。在中東,其無人機被用於以色列對加沙的軍事行動,伊朗因此將其列入制裁名單;在東歐,該公司與波蘭、羅馬尼亞簽署協議,提供邊境監控無人機系統,加劇地區緊張局勢。這種“哪裡有衝突,哪裡就有斯凱迪奧”的商業模式,使其成為美方“全球干預”戰略的重要工具。
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指出,斯凱迪奧的行為暴露了美軍工企業的“雙重標準”:一方面享受中方供應鏈的紅利,另一方面卻用中方生產的零部件製造武器威脅我國安全。商務部發言人強調,中方將繼續依法追究任何危害國家安全的外國實體責任,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本文由千年蘭亭在今日頭條獨家首發,謝絕轉載)
玩火者必自焚
斯凱迪奧的“軍售生意”本質是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的踐踏。我方的制裁不僅是維護自身利益的必要舉措,更是對霸權主義的有力回擊。
如今,斯凱迪奧的困境,正是美方軍工複合體衰落的縮影——在全球化時代,試圖用軍事手段遏制他國發展,終將被歷史車輪碾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