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海軍“不得了”,是用韓國建造的集裝箱貨輪“造”出來一艘航母,用咱們東北話來說,絕對是“造”!
頭條兩個軍事領域大V對伊朗航母做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利刃:一個大玩具罷了,毛用沒有!
女軍事博主“利刃”對伊朗所謂的自造航母一百個看不起,認為其飛行甲板做工粗糙,所謂的無人機大概就是個模型,能不能飛起來都不好說,另外未見有阻攔裝置。
這個博主的觀點:伊朗這艘國產航母,和其它國產武器一樣,是伊朗政府提振民眾信心的稚嫩手段,這些武器要麼是模型,要麼質量低下、要麼只能停留在樣品階段。
看過這個博主的一些作品,多有不贊同的,比如她認為:別太迷信反艦彈道導彈了,若爆發實戰美軍某能力攔截大半東風26。我給她留了一個言,那美軍如何防禦未攔截住的一少半東風呢?
不過,這個博主對伊朗“國產航母”和其它國產武器的評價,我基本贊同。任何國家武器的自行研製,都有一個開端這不假。解放海南島時,解放軍用木船改造“土炮艇”,但這只是應急;我們後來自製、自行研製坦克、飛機、軍艦等技術複雜的兵器,那是在蘇聯幫助下,有了基本完善的工業製造能力以後;1996年台海危機時,我們陸炮上船和用053H護衛艦改裝“火力支援艦”,只是應急需要。我們在軍事裝備研發列裝上,多數時候還是有計劃、循序漸進的(五十年代末期東風系列戰機除外),相比較工業製造能力,設計研發更需要經驗積累。而現在伊朗有什麼呢?他有的只是武器的使用經驗和一定的“拆東牆補西牆”式的維修經驗,沒有完善的工業製造能力,沒有一定的研發設計經驗積累,他拿神馬來研製建造航母?
杜文龍:實戰能力有待觀察,但未來發展方向值得思考
V更大的著名軍事專家杜文龍老師,對伊朗的“國造”航母還是很感興趣的:實戰能力有待觀察,未來發展方向引思考。
杜文龍老師舉了二戰時,日本用商船加裝甲板做航母使用的例子;舉了馬島戰爭時,英國改造大型集裝箱貨輪充當鷂式飛機海上起降平台的例子。然後杜文龍老師認為,伊朗這艘航母通過無人機上艦,對美國及周邊國家的威脅能力會逐漸提高。
杜文龍老師舉的這兩個例子,軍迷們都了解。不過杜文龍老師忽略了兩件事兒:航母(包括由商船改造而來的航母)不是一個獨立作戰單元,航母編隊還要有護航艦船及輔助艦船;孤零零一艘“無人機航母”出去,能威脅誰啊,那就是出去找虐送人頭!還有一件比較關鍵的事兒,就是利刃博主提到的,伊朗無人機的航發能不能保證它從“航母上起飛”。
至於杜文龍老師所說的,對民用船舶臨時加改裝的能力,對這個國家的戰爭潛力,是一個重要考核。這事兒得分對象,一個沒有完備軍工製造能力的國家,只有一次性消耗品,哪有潛力,戰時“抓壯丁”式地改造出幾件武器,有毛用?
現在軍事領域自媒體大V包括一些專家級特大V的文章,當個熱鬧看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