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海軍在阿拉伯海舉行大型軍演,兩艘航母“超日王”號航母和新入列的印度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航母則是這次演習的重點。不出所料地,印度媒體集體一如既往自信心爆棚對其進行大肆的報道吹捧,大有印度海軍已經問鼎亞洲甚至躋身世界之巔的感覺,就連美國CNN也出來湊熱鬧“盛讚”印度雙航母同框是印度海軍的“一大成就”。
(之前)也就只有美國可以做到(中國都望塵莫及),言下之意大有印度海軍僅僅亞於美國之意(尤其是比中國好深得印度網友歡心),美國人的心思當然顯而易見,無非是想拉攏印度來限制中國,只是印度本身浮誇之下究竟有幾分實力,確實也得仔細掂量掂量。
我們都知道,印度網友一直是一個神奇的存在,有時候有些莫名的自信,常常語出驚人。“上海的發展快要趕上孟買,可以稱為東方小孟買”的神發言仍然繞耳不絕。這次軍演印度海軍的發言人直言“此次演習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表明印度海軍在印度洋及以外地區擴大海上安全和投射力量的決心。”雖然發言中未提到中國,但作為同屬亞洲並且在多個領域內展開競爭的對手鄰國,還是有很多網友相信印度此舉多少有些向中國秀肌肉的意思。
那麼我國目前航母發展到底已經到了什麼水平,中國目前已經亮相的已經有三艘航母,分別是改裝升級原蘇聯“瓦良格”號的首艘航母“遼寧艦”,首艘國產航母“遼寧艦”以及已經下水但尚未完成測試交付的“福建艦”。從這點來看,確實實際上形成完全戰鬥能力的只有“遼寧艦”,其餘兩艘尚處於“準備”階段,數量來說印度還真的有些優勢。
從航母發展歷程來看,中印還是有一些相似之處的,比如都是從別國先買來舊的航母進行改裝“練習”,積累建造經驗後再發展國產航母。甚至印度發展航母的時間要遠遠早於中國,作為二戰後亞洲第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早在1961年,印度就買來英國的“大力神”號航母裝備海軍並取名“維克蘭特”號,又在1985年購買英國的“競技神”號航空母艦(“維拉特”號)後首次形成了雙航母艦隊。
只是此時印度的兩艘“二手”航母不論尺寸還是戰鬥能力都很弱,其中較大的“維拉特”號也僅僅只有226.9米×48.78米。後來印度又從俄羅斯購入了現有的“維克拉瑪蒂亞(超日王)”號航母,但是由於該艦武器裝備較多造成機庫面積很小,對該艦的續航能力以及艦載機的承載能力都有很大限制,而且最為悲催的是該艦頻頻發生火災以及各種事故,成為了各國軍迷的笑談。
印度新的“維克蘭特”號國產航母早在2005年就已經開始建造,後續經過各種原因下的多次延期,直到2022年7月28日才正式交付印度海軍,該艦長約262米寬62米,排水量4.3萬噸,航速最高28節,可搭載30餘架的戰鬥機以及直升機。雖說是印度國產航母,但實際上其50%的推進系統以及70%的武器系統及空軍組件均為進口,成本高昂不說,組裝起來也非常費力,這也是其花費巨大且耗時冗長的重要原因。
反觀我國的航母發展就緊湊的多,1998年中國企業創律集團購入“瓦良格”號航空母艦,期間經過諸多波折直到2005年才正式交予中國軍方開始進行改造, 2012年9月內外一新的“遼寧艦”正式交接入列海軍,“遼寧艦”艦長304米寬70.5米,排水量最大57000噸,常規最大航速30節,僅從整體性能參數上就已經比印度新“維克蘭特”號強上不少。
而我國完全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配套的航空母艦“山東艦”最早於2013開始建造,2019年12月17日就已經正式服役,可以說是後發先至較印度先成為具備航母製造能力的國家。山東艦長約305米寬75米,排水量為5萬噸左右,總體輪廓與遼寧艦相仿,但是由於重新設計的船體構造,山東艦在起降效率以及空間利用方面要優於“遼寧艦”許多,更不用說在武器設備以及各項電子設備上的進步。
“福建艦”作為我國自主 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自2017開始建造,2022年6月已經正式下水。“福建艦”除了在排水量上增加到了8萬餘噸這個級別,更是首先加入了電磁彈射以及阻攔裝置,這樣的配置在全世界航母上也屬於頂級,甚至我們的馬院士也曾豪言(電磁彈射)“技術水平領先美國10年”,作為我國目前最為先進的航母,這樣的配置,與美國航母相比很多方面也不落下風,更不必說與印度的差距。
說到底建造航空母艦考驗的是一個國家整體的工業製造水平以及經濟發展水平,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的製造業大國,不論從財力以及具體的研發製造能力上都不是印度可以比較的。
雖然僅從發展歷史和數量上我國還處於下風,但是好飯從來不怕晚,從具體的航母製造能力以及其附屬的艦載機、儀器設備、其他配套艦船全體系的製造能力上來說,有着巨大的差距,航母戰鬥群的戰鬥力當然會有天差地別。
而且眾所周知,我國的武器裝備的研發幾乎都是超前進行的,能看到的或許已經是落後的了,印度東拼西湊能造出航母以及“光輝”戰鬥機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印度網友的自豪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要是想碰瓷我國航母,那怕還是有點想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