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南山過客
提起美軍的“全球鷹”無人機,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這款無人機是美軍主要的情報收集裝備之一,常年在中國周邊活動。不過近些年美軍認為,由於“全球鷹”無人機缺乏隱身能力,難以在實戰中生存,因此計劃在2027年將其全部退役。但最近美軍為這些無人機找到了新去處——為高超音速導彈試驗收集數據。
據環球網援引美國“動力”網站報道,數架退役的“全球鷹”20型和30型無人機將劃歸到五角大樓“空中靶場”項目。經過改裝後,“全球鷹”將成為追蹤高超音速導彈的半自主無人飛行器。
“動力”網站稱,“空中靶場”項目將開啟“美國高超音速發展的新時代”。
據了解,早在2021年諾格公司宣布,退役的“全球鷹”無人機將為五角大樓的“空中靶場”項目服務。“全球鷹”將送往達科達州的大福克斯空軍基地改裝,安裝遙測數據和監控被測系統,改裝後的“全球鷹”將被稱為“靶場鷹”。
新型“靶場鷹”將具備高空、長續航空中測距以及支持高超音速飛行器和其他遠程武器測試的能力。
“動力”網站表示,“空中靶場”項目是美國高超音速武器計劃的一部分。多年來,對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向來是五角大樓重要的關注點,在2023財年五角大樓申請了50億美元的預算,不過複雜的後勤一直制約着美國在高超音速領域的進展。
文章稱,目前美軍仍使用老舊的導彈試驗場追蹤船隊收集遙感數據,比如上世紀60年代的“太平洋追蹤者號”和“太平洋收集者”號。
通常每艘測量船隻事先被分別部署到高超音速導彈預定的飛行軌跡海域,以便對其飛行軌跡進行連續的監測。然後使用船上的雷達等傳感器追蹤和記錄有價值的飛行數據。
不過,這種數據收集方式將耗費大量時間和資源,在太平洋上確定船隻位置也並非易事,因此五角大樓每年僅能獲得4到6次的試驗機會。而且更讓美軍感到擔憂的是,測量船的每次出動簡直是在提醒對手:美國要在太平洋進行高超音速導彈試驗,快來圍觀。
雖然近些年五角大樓嘗試用飛機取代導彈測量船,比如美國導彈防禦局的灣流G150飛機、P-3“獵戶座”巡邏機和WB-57偵察機,但多次試驗結果表明,導彈測量船依然是首選。
而“靶場鷹”項目主任布賴恩•派克向“動力”網站表示,“靶場鷹”將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作為無人系統,“靶場鷹”能夠更貼近飛行的高超音速導彈,這是飛機無法做到的。而且“靶場鷹”也能收集比測量船更高質量的試驗數據。
因此“靶場鷹”將成為五角大樓“空中靶場”項目最合乎邏輯的選擇。
“動力”網站表示,目前已經有4架“靶場鷹”重新服役,根據諾格公司此前發布的照片顯示,預計共有24架將投入到“空中靶場”項目。首批“靶場鷹”將於2024年進行測試。
五角大樓為此制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指標:如果“靶場鷹”試驗結果良好,那麼將計劃未來每年進行50次高超音速導彈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