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老兵回憶:志願軍衝鋒時也會用很多人,但比起日本人聰明多了

2022年10月01日09:24:22 軍事 1430

受一些國內外影視劇的引導,我們通常認為志願軍在作戰的時候,採取的是所謂的“人海戰術”,靠兵員數量壓垮對方。這其實是錯誤的,志願軍打仗向來講求靈活、取巧,斷然不會採取這種近乎於“自殺式”的進攻手段,一些美軍士兵的回憶錄可以證實這一點。

美軍老兵回憶:志願軍衝鋒時也會用很多人,但比起日本人聰明多了 - 天天要聞

其實“人海戰術”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集群衝鋒”,其起源於古代,在東西方戰場上沿用了上千年。但在一戰的時候,隨着自動武器的發明,機槍成為了步兵的“收割機”,在凡爾登戰場,德奧與英法的陣亡人數總計近80萬,可謂慘烈。此戰也正式宣告人海戰術已經無法適應現代戰爭,應該被淘汰掉。

西方的軍事專家為了對付有自動武器加持的防線,開發出了坦克和各類裝甲車,用以快速突擊。而東方的中國因為軍工落後,暫時無法效仿西方,只能在輕步兵戰術上下功夫,以彌補裝備上的劣勢,於是三三制、穿插、側擊、三快一面等經典作戰手段應運而生。經過抗戰、解放戰爭的歷練,人民武裝對步兵戰術的運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在邁入朝鮮戰場後,給了不可一世的聯合國軍迎頭一擊。

美軍老兵回憶:志願軍衝鋒時也會用很多人,但比起日本人聰明多了 - 天天要聞

根據一些美國軍官回憶,志願軍會步行百里長途奔襲,在聯合國軍毫無察覺的情況下,突然出現在他們後方,而且經常在夜間發起突襲。敢於打近戰、刺殺技巧非常純熟,而且不懼生死,若無上級命令,絕不會後退一步。

在攻堅的時候,志願軍也從來不會集群衝鋒,我們以連隊為例。戰前,連長會確定三個排誰擔任主攻、誰負責側擊,誰當預備隊,正式交戰時,兩個排會分出若干個戰鬥小組,在長約百十米,縱深十到十五米的戰線上互相掩進。除此之外,在敵人射擊的盲點,一般會安排一、兩門迫擊炮作支援火力,專門對付敵人機槍陣地,在戰線的右側,會安排一個機槍班組,用來壓制敵人暗堡、地堡的火力點。連部設置在戰線後方,連長、指導員通過望遠鏡隨時觀察戰況,如要改變進攻方式,則會讓通訊兵前出到戰線上,向排、班長傳達命令。

美軍老兵回憶:志願軍衝鋒時也會用很多人,但比起日本人聰明多了 - 天天要聞

如此高明、組織有度的進攻方式讓敵人驚嘆不已,曾參加過二戰朝鮮戰爭的美國老兵科爾曼評價稱:志願軍擅長打時間差、空間差,集中兵力,在局部製造以多打少的機會,再利用出色的配合殲滅對手,比二戰太平洋戰場上的日本人高明多了。日本由於軍事思想陳舊,崇尚所謂的武士道精神,因此一直沿用着集群衝鋒,也就是我們都很熟悉的“萬歲衝鋒”,日本人認為此舉可彰顯勇氣。

這種作戰方式在中國戰場大顯神威,但在太平洋戰場,面對自動火力充沛的美軍就吃了大虧,美軍“戰神”巴斯隆中士靠着一挺重機槍,一夜之間幹掉了千餘名日本人,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小奇蹟。硫磺島戰役的時候,日軍學乖了,才不再使用萬歲衝鋒。

美軍老兵回憶:志願軍衝鋒時也會用很多人,但比起日本人聰明多了 - 天天要聞

再說朝鮮戰場,聯合國軍在頻頻吃敗仗之後,其指揮官李奇微大發雷霆,表示基層官兵軍事素質太差,一遇到志願軍打近戰、夜戰就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只會呼叫救援、逃跑。他甚至直言,美國的男人正在變得越來越軟弱!

後來,李奇微特地向美國國會申請,召回了很多二戰老兵進入朝鮮戰場,部隊的戰鬥力才上了一個台階,雖然仍在近戰、夜戰中吃虧,但好歹在攻守轉換、戰術配合方面有了進步。不過,就總體而言,他們仍不是志願軍的對手,在後續的歷次季節攻勢中,他們仍無法招架志願軍施加的軍事壓力,只能後退拖時間,待志願軍彈藥耗盡之後,再發起反擊。至1953年,中美雙方坐上了談判桌,經過長久的唇槍舌劍,終於達成一致,簽署了停戰協定,朝戰由此正式宣告結束。

美軍老兵回憶:志願軍衝鋒時也會用很多人,但比起日本人聰明多了 - 天天要聞

朝鮮戰爭對於新中國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一方面奠定了新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打消了西方帝國主義勢力對華的覬覦之心;另一方面也讓中央軍委領導人們意識到,人民武裝不能總依靠血肉之軀去對抗敵人的飛機坦克,必須儘快推行軍改,讓部隊走向現代化、機械化。現如今,這個宏願實現了,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解放軍已經成為全球頂尖的軍事力量,再也不懼任何勢力的挑釁!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奇精機械走勢驚奇 - 天天要聞

奇精機械走勢驚奇

近期,奇精機械股價上演了過山車走勢,先是連續7個漲停,隨後高位回落,最近兩個交易日又收出兩個跌停,從高位回落幅度超過三成。最近幾年,奇精機械主營業務表現平淡,公司四年前更換了大股東,但凈利潤未見明顯改善。
老年人別再忙着存錢了,拿出50%的存款換成這4樣東西,比存錢靠譜 - 天天要聞

老年人別再忙着存錢了,拿出50%的存款換成這4樣東西,比存錢靠譜

在當代社會,退休後的老年人面臨著怎樣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財富和保障生活質量的問題。傳統的觀念中,許多人選擇了存錢以備不時之需,但這僅僅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實際上,老年人應該從更寬廣的視角來審視自己的財務規劃,有業內人士提醒老年人,別再忙着存錢了,因為只存錢不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