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6年5月,朝鮮平安北道東昌郡大榆洞迎來了一群中國遊客,為首的是一位神秘的女遊客,接待他們的導遊和工作人員嚴格遵守紀律,絕口不問客人的真實身份,自然也不知道這名女遊客是誰。
女遊客在來到此地之後,徑直地找到了毛岸英的墓地,在毛岸英的墓前,女遊客深深地鞠了一躬,淚水滑落深情的說:“岸英,這是我第一次來這裡看你,也是最後一次了,我年紀大了,不能再來看你了!”
圖|劉思齊遠赴朝鮮
原來這名女遊客是毛岸英的妻子劉思齊,這一年她已經高齡76歲了,而這並不是她第一次來朝鮮,從1959年到2000年,劉思齊共來過朝鮮4次,只不過都是去檜倉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的毛岸英墓地掃墓。
而這一次她來大榆洞再看毛岸英,不僅僅帶着自己的思念,還帶着毛主席的遺願,過去劉思齊前往朝鮮為毛岸英掃墓回來之後,回去總會和毛主席說一聲,毛主席曾囑咐她:“思齊呀,你將來有機會,還是要到岸英犧牲的地方去看一下的!”
在參觀結束之後,劉思齊親自在一棵松樹下以毛岸英的犧牲時間11月25日為準,為毛岸英立了一個高1.1米、基座高0.25米的小石碑,並擬下碑文:
毛岸英同志是中國人民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的長子,在抗美援朝中,於1950年11月25日,因美帝飛機轟炸犧牲於此處。
圖|劉思齊與毛岸英雕像合影
毛岸英作為毛主席的長子,去世時年僅28歲,而他的去世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吃百家飯、走萬里路的心酸童年
1922年10月24日,毛澤東和楊開慧的愛情結晶誕生,毛澤東為其取名為岸英。在他出生的時候,一直困擾父親的泥木工人罷工運動也恰好結束,在毛澤東和楊開慧的心裡,這孩子就是他們的“小福星”。
但是好景不長,因為毛澤東和楊開慧的工作原因,他自小就跟隨父母四處奔波、顛沛流離,毛主席看着一點點大的小孩子,常常感慨道:“為了革命事業,這孩子從小就要吃百家飯、走路里路呀!”
毛岸英還不到5歲的時候,就跟隨父母從長沙輾轉到上海、武漢、廣州等多個地方。1927年,大革命失敗,為了找出解決辦法,也為了不讓親人遭受到反動派的迫害,毛澤東要求楊開慧帶着年幼的三個孩子回到長沙板倉鄉下的外婆家居住。
圖|毛澤東、楊開慧
為了革命事業的發展,毛澤東只得將自己的愛人和幼小的三個孩子安置好,這樣才能讓他安心,也更能全心全意地為革命事業做貢獻。而此次分別,卻也成了楊開慧與毛澤東的最後一次見面。
自分開之後,楊開慧與毛澤東之間就失去了聯繫,而她也從未忘記要為革命鬥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撫養三個孩子的同時,她還多次團結群眾展開地下鬥爭,其中她組織並領導了多起平江、湘陰邊界地下武裝鬥爭。
1930年,因紅軍屢次攻打長沙,湖南軍閥何健因打不過,就只能把對紅軍的怨恨發泄在毛澤東的妻子楊開慧身上,想要將楊開慧抓捕起來,以此來威脅毛澤東投降,甚至還對外懸賞1000銀元捉拿楊開慧。
圖|楊開慧
楊開慧在群眾們的掩護之下屢次化險為夷,但是最後還是被逮捕了。1930年10月24日,楊開慧在回到板倉老家看望年邁母親和三個孩子的時候,被軍閥密探發現直接逮捕。
這年毛岸英只有8歲,當他看到幾個人拉扯着要帶走自己的母親,他挺着弱小的肩膀擋在母親的前面,大喊:“不要抓媽媽,我媽媽是好人,放開她......”
但是敵人又怎麼會覺得小孩子勇敢呢?只是衝著毛岸英惡狠狠的說:“快讓開,不然你也和你媽媽一起走。”
一個小孩子面對敵人的兇狠,又怎麼會不害怕呢?但即便如此,他也始終沒有跑到楊開慧的身後,而是擋在母親的前面,最後敵人直接將楊開慧和毛岸英一起帶走了。
圖|楊開慧
楊開慧在入獄之後,家人一直在想辦法努力施救,其母親和哥哥楊開智跑到南京找到父親楊昌濟的舊友章士釗、蔡元培等教授、名流,請求他們聯名向國民黨當局致函。
迫於國民黨將領的壓力,何健也只能暫緩處置楊開慧,在獄中並未對楊開慧施以暴刑,而是選擇勸她投降,要知道楊開慧本人的身份非同小可,她是毛澤東的妻子,如果她能夠投降,並聲明自己與毛澤東脫離婚姻關係,這對當時的共產黨的政治影響力是極大的。
對此,楊開慧始終只有一句:“死不足惜,惟願潤之革命早日成功。”
面對楊開慧的不投降和要求釋放楊開慧的壓力與日俱增,何健起了殺心,決定槍決楊開慧並暴屍三日。
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被押解到瀏陽門外識字嶺刑場槍決,行刑時間到的時候,劊子手朝着楊開慧打了兩槍,只聽“砰砰”兩聲槍響,楊開慧就倒地了,而此時的楊開慧還沒有死。到了中午的時候,劊子手受到敵軍領導人指派再次到了識字嶺,直接射殺了楊開慧,這年楊開慧只有29歲。
圖|《建黨偉業》(劉燁)毛澤東、(李沁)楊開慧
母親死後,毛岸英也在監獄中大病了一場,而他對母親的思念也始終埋藏在心間。
楊開慧去世十多天後,毛岸英才被舅舅楊開智從監獄中保釋出來。因為害怕再次受到迫害,外婆、舅舅只能再次啟程,將三個孩子悄悄從板倉送往上海讓他們投靠自己的叔父毛澤民,為了安全起見,三個孩子也分別更名為:楊永福、楊永壽和楊永泰。
圖|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三兄弟
在叔父的安排下,毛岸英和兩個弟弟被安排進了大同幼稚園學習。在將孩子安頓好之後,毛澤民和妻子很快就動身從上海離開前往中央蘇區工作,因為事出緊急,又怕帶上孩子在路上遭遇不測,無法和自己的哥哥交代,所以就將孩子留在了上海,可是沒過多久,毛岸英的胞弟毛岸龍就不幸因病去世了。
1931年,中共在上海的地下黨工作遭到了嚴重破壞,而大同幼稚園的真實身份也已經徹底暴露,迫於無奈,黨中央只得將幼稚園解散,孩子們也進行了疏散。
這也讓在上海本就無親無故的毛岸英兄弟成為了孤兒,黨組織為了保證毛岸英兄弟二人的安全,選擇將他們安排到了大同幼稚園創辦人之一的董健吾的家中寄養,並會每月都支付30元的生活費用。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1932年,中共中央因遷往江西瑞金導致黨的經濟資助中斷,於此同時董健吾地下黨的身份也已經暴露,只能四處逃竄躲避追捕,而董健吾的妻子黃慧英因為生活條件艱難,也沒有了黨中央支付的生活費用,就開始嫌棄毛岸英兄弟二人,若是只是吃不飽、穿不暖也就罷了,他們還時常要遭受打罵。
兄弟二人也因此離家出走,開始了漂泊、流浪的生活。無處可去的毛岸英只能帶着弟弟找到一座破廟暫時住下來,雖然母親去世了,父親不知身在何處,但是兄弟二人的生活還得繼續下去。
圖|毛岸英和毛岸青
為了生存,毛岸英和弟弟只能靠撿垃圾、撿煙頭、賣報紙、推板車、還給人當小童工來賺取報酬,但即便如此也還是過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日子,有時還會被老闆打,但是為了自己和弟弟,他只能忍氣吞聲。
一次,毛岸英在做完工準備回家的時候,路過一根電線跟旁時,他發現地上有一節小小的粉筆,他直接撿起來,在電線杆上寫下6個大字:打倒帝國主義,而這一幕恰巧被一個特務撞見,特務直接抄起路邊的鐵鍬朝着毛岸英的頭部猛地一揮,毛岸英當即血流不止,暈倒在地,大腦也受了很嚴重的傷。
即便如此,毛岸英也沒有倒下,他在照顧弟弟的同時,還不忘學習。為了買一本小學生詞典學習,兄弟二人整整三個月沒有吃早飯,才買下了這本詞典,而這本小小的詞典,卻始終被毛岸英珍藏着。
兄弟二人流浪的生活一直持續了5年之久。一直以來上海地下黨從未放棄尋找毛岸英和毛岸青的下落,皇天不負有心人,1936年,他們終於找到了兄弟二人,為了確保毛氏兄弟的生活,也為了避免他們遭到敵人的迫害,黨組織將二人一同送到了莫斯科學習。
參加抗美援朝前曾立下4條“遺囑”
離開上海來到莫斯科之後,毛氏兄弟很是珍惜現在的生活,在流浪的那5年里,他們又哪裡敢想自己有一天可以過上安穩的生活,1937年,毛岸英和毛岸青正式莫尼諾國際兒童學院學習。
毛岸英和毛岸青被安排到莫斯科學習,也讓毛澤東一顆揪着的心放了下來,雖然10年沒有見到孩子,但是他對孩子的思念一分也不少。
1938年,有人為毛澤東帶來了兩個孩子的照片,在看到照片的那一刻,毛澤東眼泛淚光,自己心心念念的孩子如今長大了,心裡自然有說不出的酸楚,摸着照片上兩個孩子稚嫩的臉龐,他多想可以前去莫斯科見見孩子,但是重任在肩,他不能離開,於是毛澤東選擇用家書來表達自己的思念,也會常常給兩個孩子寄一些書過去。
圖|毛澤東、毛岸英
在10年異國他鄉的生活中,他不僅成功進入了莫斯科列寧軍政學校學習,還在畢業之後獲得了中尉軍銜,之後還如願以償的參加了蘇軍對德國的大反攻。
1946年,毛岸英回到了祖國,也見到了與自己分別18年的父親,據毛澤東身旁的工作人員回憶:自毛岸英回國之後,毛澤東的心情一直都很好。
在回國之後,毛岸英也遇到了讓自己心動的女人——劉思齊,並於1949年正式結婚。
幸福且開心的日子總是稍縱即逝。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面對着燒到鴨綠江邊的戰火,讓毛澤東也是愁得一籌莫展,因為這是人民軍隊第一次出國作戰,面對的又是硬件齊全的美國侵略者,這場硬戰是輸是贏,誰也沒辦法給出準確定論。
而最讓毛澤東憂慮的是抗美援朝大軍統帥的人選問題,毛澤東曾斟酌許久,從對援朝部隊的熟悉程度上講,林彪無疑是最佳人選,毛澤東最早也是願意林彪挂帥出征的。
但是奈何林彪身體抱恙,此次戰爭又不知要打多久,害怕林彪身體吃不消。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又想到一人——彭德懷,隨後便緊急致電要求在西北的彭德懷回京受命,最後彭德懷慨然承召,臨危受命,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率領大軍跨過鴨綠江......
圖|彭德懷
在彭德懷準備帶兵前往朝鮮的前一天,毛澤東設宴招待了他,為他出國送行,而作陪的僅有一個人——毛岸英。
席間,毛澤東指着毛岸英對彭德懷說:“我這個兒子啊,他想跟你去打仗,他要我批准,可我沒有這個權利,得看你這個司令員吶,你看要不要收他做你的兵?”
彭德懷先是一愣,立馬語重心長的說:“岸英啊,去朝鮮有危險,美國飛機到處轟炸,你還是在後方嘛,搞好建設也是為抗美援朝做貢獻呀!”
毛岸英一聽這話着急了,急忙說:“彭叔叔,彭叔叔,你就讓我去吧,我在蘇聯的時候,當過兵的,參加過蘇聯和德國的作戰,一直攻打到了柏林呢!”
彭德懷也顯然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將目光轉向毛澤東,毛澤東明白了彭德懷的意思,笑着說:“我替岸英向你求個情!”
彭德懷一聽這話,爽快的說:“那行,我收下你,不過到了戰場上,你可一定要聽我的指示。”
圖|彭德懷、毛澤東
毛岸英兩眼一亮,高興的說:“行,行,只要能讓我上戰場,怎麼都行!”
據劉思齊回憶,在毛岸英去朝鮮的前一天也回到家中囑咐了她許多事,而那時的她並不知道毛岸英是要前去朝鮮,毛岸英只告訴她,要去出差,去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可能會接不到信,叫她不要着急。
在臨走前,毛岸英和劉思齊交代了4件事情。
第一件是將來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情況,都要劉思齊完成學業,不要着急工作。
第二件是每周六都要去看看爸爸(毛澤東),不要因為他不在了,就不去了。
第三件是要幫助毛岸青,因為毛岸青自理能力差,希望劉思齊可以幫助他照顧弟弟。
第四件是讓她在接觸江青的時候,要多加留意。
圖|劉思齊、毛岸英
而這次的囑託也讓劉思齊百思不得其解,始終認為毛岸英有些話沒有告訴他,在劉思齊送江青離開的時候,毛岸英走出去又回來,在離開之前,毛岸英向劉思齊深鞠一躬,對此,劉思齊也只是覺得怪怪的,但並沒有多想。
直到毛岸英犧牲之後,她才明白原來毛岸英交代的這四件事是在立遺囑,深鞠一躬也是明白上了戰場之後,可能隨時會犧牲。而他在為祖國衝鋒陷陣和愧對妻子這兩件事上面,毛岸英選擇了後者,當然這也都是後話了。
抗美援朝不幸犧牲,彭德懷提議安葬朝鮮
在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戰役發起前,毛岸英參加了對我軍抓獲的第一名美軍俘虜萊爾斯少校的審訊,擔任翻譯員。
審訊結束後,他先把審訊筆錄整理了一份,又按照彭德懷的指示,寫了一份通報,要將萊爾斯提供的情況通報給全軍,這時,楊鳳安走了進來詢問道:“毛秘書,通報寫得如何了?”
圖|毛岸英
毛岸英仔細看了看自己寫的內容,回答道:“差不多了,只剩一個結尾了。”
楊鳳安笑了笑,又關切地提醒道:“我們出國也已經一月有餘了,你爸爸一定惦記你了,該給他寫封信了,順便把記錄稿給附上,也算是一個彙報吧!”
毛岸英也笑了笑說:“是呀,我該給爸爸寫封信了!”
就在這一天,4架美國轟炸機“光臨了”大榆洞,在彌留之際扔下了兩顆炸彈,將山坡上的變電所給炸掉了,同一天下午,偵察機再次飛來,游弋了一番就又離開了。
而據入朝鮮一個月的經驗,洪學智發現:凡是敵軍偵察機來勘察過的地方,第二天一定會被轟炸。
他趕忙去找鄧華說:“夥計,明天敵機一定回來轟炸大榆洞,咱們趕緊研究一下防空吧?”
鄧華聽到這話說:“那趕緊通知老總呀!”
洪學智這才趕忙找到彭德懷說:“老總啊,敵機今天來偵查過了,明天可能會來轟炸,鄧華讓去研究一下防空問題。”
只見彭德懷耷拉着臉說:“我不怕美國飛機,也不躲,我不去開會。”
洪學智摸了摸鼻子,他知道彭老總的堅定,只好回去告訴鄧華說:“你知道老總的脾氣,你還叫我去,老總一聽要防空、躲飛機,就很不高興。”
圖|彭德懷
鄧華只是笑了一笑,雖然沒有彭德懷的參加,但是他們做出了一個決定:志願軍司令部機關幹部、戰士,明早天亮之前必須解決了自己的溫飽問題,天亮之後,大家都要跟隨大部隊進入防空洞,隨時待命。
可誰知到了第二天,只有一個人不願服從命令,那就是彭老總,面對老總的倔強,洪學智再次出馬,最終在幾個人的生拉硬拽之下才將彭德懷拉進了防空洞內。
就在大家都焦急地等待敵機的時候,楊鳳安突然看到毛岸英披着自己的呢子大衣同高瑞欣往外面走去。
楊鳳安趕忙問道:“你們幹什麼去?”
“下去取個東西。”毛岸英大聲喊道,顯然是忘記帶什麼東西了。
楊鳳安也顧不得思考,說:“趕快回來,敵機馬上就要來了。”只見兩人火速跑下山去。
圖|毛岸英
可轉眼間,敵機就飛到了大榆洞,直接對着彭德懷的房子和作戰室就扔下幾顆炸彈,彭德懷的作戰室門口在西南角,而此時毛岸英和高瑞欣坐在會議室後排,完全沒有時間跑出來。
彭德懷以為大家都安全撤離到了山上,當敵機飛過來時,彭德懷站在防空洞口問楊鳳安:“都跑出來了嗎?”
楊鳳安一臉驚慌的說:“好像高瑞欣和毛岸英還在裡面。”
彭德懷的神情瞬間嚴肅起來,說:“快去看看。”而這時毛岸英和高瑞欣已經犧牲了。
彭德懷快步走到山下,站在已經被轟炸得七零八碎的作戰室前,獃獃地看着兩具已經燒焦的遺體,半天也沒能說出一句話來。
大傢伙害怕偵察機一會再來查看情況,趕忙把彭德懷拉到山上去,到了防空洞內,彭德懷一直念念有詞的說:“為什麼偏偏是岸英呢?岸英呀,不讓你來,你偏不聽,你和我說你有戰鬥經驗,你說你參加過蘇聯紅軍,參加過蘇聯裝甲兵部隊,是上尉,哪想到你年紀輕輕的......”說著說著哽咽的聲音越來越大,眼淚也不自覺的流了下來。
圖|毛岸英之墓
高瑞欣和毛岸英的死,使彭德懷一連數日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吃不下飯,也睡不好覺。後來要給軍委彙報工作的時候,因為要將毛岸英犧牲一事加進去,彭德懷親自起草了一份不到30個字的電報,而彭德懷斟酌這份電報卻花費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電報寫道:
今天,志願軍總司令部遭到敵機轟炸,毛岸英同志不幸犧牲。
1950年11月25日,這份電報發回了國內後,收電員很是詫異,不知該如何處理這份電報,主動將這份電報交給了周恩來。周恩來接到電報的時候也很震驚,這件事無論對誰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但是他為了不影響主席的心情,還是選擇將這件事壓了下來,直到1951年1月2日,他才將這份電報交給了主席的機要秘書葉子龍。
據葉子龍回憶:主席在看到這份電報的時候,他盯着看了很久,很久之後,他才輕嘆一聲,緊閉雙眼說:“戰爭嘛,總要有人傷亡,沒關係!”
圖|毛澤東
後來,彭德懷在回國後親自向毛澤東彙報了毛岸英犧牲的經過,表達了他“沒有保護好岸英”的歉意,並要求處分。
毛澤東雖然心情很是沉重,但依舊安慰與自己風雨同舟、甘苦與共幾十年的戰友:“革命總是要付出代價的,不能因為他是主席的兒子就不能犧牲。人死不能復生,他這麼年輕,為這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而犧牲,是盡到了他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面對主席的理解和安慰彭德懷很是感動。
圖|彭德懷、毛澤東
而關於毛岸英的安葬建議大家也是眾說紛紜,最後彭德懷向周恩來提議:可否像主席一貫強調的那樣“岸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中的一位普通戰士”,將他的遺體安葬在朝鮮呢?這一想法不僅得到了周恩來的贊同,也得到了毛澤東的讚賞。
自毛岸英犧牲被主席知道後,他從未主動和任何人提起過這件事,很多人會覺得主席是太難過不願提及,可誰又能知道自毛岸英去世後,主席將兒子的遺物珍藏了26年呢?
1990年,相關部門在整理主席遺物的時候,找到了三件襯衫、一雙襪子、一頂軍帽和一條圍巾,經過仔細辨認,這些遺物是主席兒子毛岸英的,自得知毛岸英去世後,主席就將與毛岸英有關的物件時刻放在身邊,這些物件被主席珍藏了26年之久,作為人民領袖,他把對兒子的思念,始終壓在心裡最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