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周揚】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10日以360票反對、175票贊成的結果,挺過歐洲議會的不信任投票。法新社當天評論稱,這一罕見的不信任投票暴露了馮德萊恩支持者之間的摩擦,以及外界對她領導風格的不滿。
10日,在法國斯特拉斯堡的歐洲議會全體會議上,議員們進行不信任投票。(視覺中國)
歐洲新聞網稱,本次投票由羅馬尼亞極右翼、歐洲議會議員皮佩里亞發起,得到了來自歐洲保守派和改革主義者聯盟、“歐洲愛國者”組織等右翼政治團體77名歐洲議會議員的支持。據報道,投票前,歐洲議會大多數政治團體公開拒絕支持這項投票。不過,歐盟法學教授阿萊曼諾表示,不信任投票凸顯了人們對歐盟委員會領導層缺乏透明度和問責機制的擔憂。他表示,無論結果如何,“都會有更多人質疑馮德萊恩是否為合適的人選”。
英國《衛報》稱,馮德萊恩7日曾在歐洲議會以激烈言辭抨擊了該不信任投票。她在演講中指責發起不信任投票的極右翼議員試圖破壞親歐黨團之間的團結,警告歐洲議會不能允許“極端分子改寫歷史”。她當時表示:“你只要看看這項動議的一些簽署者,就能明白我的意思。”
據報道,歐盟委員會主席共經歷過9次不信任投票,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14年11月。歐盟委員會主席因不信任投票而下台的情況僅出現在1999年3月,當時,盧森堡前首相雅克·桑特領導的歐委會因欺詐指控,在歐洲議會進行投票之前主動辭職。
歐洲政策研究中心政治學家拉薩克表示,雖然馮德萊恩保住了職位,但目前發生的一切仍耐人尋味,“這是一場代理人戰爭”。美國“政治新聞網”分析稱,投票本身對馮德萊恩來說也是一個強有力的警告,議員們現在已明白提出不信任動議是多麼容易。此類投票無需獲得通過即可造成政治損害。美媒稱,馮德萊恩還面臨一大威脅,即失去其他黨團的支持,雖然這不會導致她辭職,但會讓她實施立法議程變得更加困難。
據報道,2024年,馮德萊恩再次當選歐盟委員會主席,並獲得歐洲議會主流政治力量的支持。但當年的歐洲議會選舉中,雖然馮德萊恩所屬的歐洲人民黨及社會黨與民主党進步聯盟保住了第一大和第二大黨團的位置,但法國總統馬克龍所屬的復興歐洲黨團以及綠黨黨團席位大幅下降,與之對應的是極右翼黨團席位數大幅上漲。近幾個月來,馮德萊恩的支持者之間也產生了矛盾。社會黨與民主党進步聯盟將矛頭對準歐洲人民黨,指責歐洲人民黨不斷對極右翼黨團妥協才釀成了如今的不信任投票。而歐洲人民黨的一名消息人士告訴歐洲新聞網,馮德萊恩現在必須更明確地調整她的議程,以符合該黨的價值觀。
針對馮德萊恩的不信任動議在其家鄉德國也引起廣泛關注。當不信任動議失敗後,德國各大媒體少有歡呼,相反紛紛指出馮德萊恩的問題。
“不信任投票是對‘馮德萊恩體系’的警示”,德國《每日鏡報》10日稱,議員們抱怨馮德萊恩的決策圈子太小。一些歐洲議會議員對她總統式領導風格的憤怒日益高漲。例如,她將貿易政策等重要領域直接納入自己的職責範圍。而當某個問題變得重要時,馮德萊恩就會直接接手處理。
德國電信新聞網10日稱,人們對馮德萊恩擔任歐盟委員會主席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自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發表講話後,人們的看法更加堅定:歐盟委員會主席的地位岌岌可危。馮德萊恩的支持率似乎正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