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有數千噸稀土運往美國,第三方國家泰國和墨西哥,在背後充當了“幫凶”。
根據一份來自海關和航運的數據顯示,,從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美國從泰國和墨西哥,進口了3834噸銻氧化物,美國海關數據顯示,這一數量幾乎超過了此前三年總和。
問題在於,泰國和墨西哥都沒有銻相關的產業鏈,他們境內都只有一家銻加工廠,甚至墨西哥的工廠,直到今年4月才重新開工,之前一直是停工狀態的。
再結合過去2023年的時候,泰國和墨西哥根本就不在,中國銻出口的海外客戶前十名單之上,然後去年開始,這兩個國家的進口數量,已經進入了前三。
這些數據結合不難得出一個結論,美國正在利用第三方國家的漏洞,大量進口中國稀土資源銻,然後通過粗加工的方式,甚至直接重新打包重新貼標籤,然後賣給美國掙差價。
其實不僅僅是銻,美國海關數據裡面,每個月都有不明不白的稀土資源入關,比如一家美國礦產企業老闆表示,他每月從中國獲得大約200公斤鎵,但他拒絕透露任何賣家信息。
有行業專家指出,銻、鎵等關鍵礦物,中國出口對全球至關重要,這些礦物除了可以用在電信、半導體等行業,同樣也能用在軍事技術。比如美國五代機產業鏈,就嚴重依賴鎵進口。
對於中國來說,稀土出口禁令已經頒布了一年多,最近一直在加強有關方面的監管,從目前數據來看,大批量大規模的出口已經停止,但是也確實有“漏網之魚”,通過走私或者第三方的渠道出口到美國。
那麼我們除了打擊非法出境走私,對第三方出口渠道的監管力度也要跟上。
首先我建議,給每批稀土磁體發一張,全球唯一的區塊鏈“電子身份證”,綁定開採、加工、出口全流程數據,實現從礦山到港口的實時追蹤,把偽報品名、夾藏走私的漏洞統統堵住。
其次要求進口商提供用戶的實名信息、精確坐標,接受半年內突擊抽檢,確保稀土用途與申報一致。
最後對於那些異常增長的中轉國,比如前面我們提到的泰國、墨西哥,可以考慮實施重點監測,要求其提供冶煉產能證明。內地與港澳海關方面,也可以聯合執法,嚴查經過香港“洗白”稀土的灰色通道。
另外我們如果要想把稀土出口的管制工作,做到最完美的狀態,相應的懲戒措施也要跟上,違法成本太低所以才有人敢於鋌而走險。
對內可以將戰略資源走私,定性為“危害國家安全罪”,有關部門深挖幕後犯罪網絡,依法追究組織者刑事責任。
如果有進口商虛報用途或轉賣美國,立即吊銷稀土進口資質,並列入“黑名單”,終身禁止貿易合作。只有付出代價,有關國家和個人才會真正長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