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轉向,烏克蘭卻“拿中企開刀”?中方冷靜應對暗藏玄機

2025年07月10日23:52:10 國際 1696

這幾天,國際局勢又起波瀾。

美國剛剛還放出風聲,說要“暫停援烏”,轉身就又改口說“將繼續提供武器支持”。本來以為這事到這就結束了,結果烏克蘭卻突然出手,對5家中國企業“下狠手”,同時還“當面”向中國提出一個不大不小的要求。

特朗普突然轉向,烏克蘭卻“拿中企開刀”?中方冷靜應對暗藏玄機 - 天天要聞

這波操作,怎麼看怎麼不對勁。

但故事還沒講完——從特朗普的“態度急轉”,到烏克蘭“毫無徵兆”的制裁,中國又何以成為他們博弈棋盤中的關鍵一步?這一系列背後的邏輯,值得細細一看。


一、特朗普突然變臉,援助烏克蘭“重啟”

前不久,美國國內傳出消息:由於庫存告急和內部矛盾,美方將“暫停對烏克蘭的軍援”。五角大樓白宮的說法都很一致:美國得先保證自己的安全。

外界一度認為,這可能會成為俄烏戰爭走向轉折的“分水嶺”。少了美援,烏克蘭的壓力無疑會大很多。

但沒想到,僅僅過了兩天,畫風突變。

特朗普突然轉向,烏克蘭卻“拿中企開刀”?中方冷靜應對暗藏玄機 - 天天要聞

7月7日,特朗普在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會晤後高調宣布,美國將繼續援烏,而且“不得不提供更多武器,尤其是防禦性的”。

為什麼這麼快就改口?原因也很直接——特朗普“抱怨”稱,他跟普京的溝通並不順利,“本以為他會暫停進攻,但現實並非如此”。既然溝通失敗,那隻能繼續支援烏克蘭了。

但事情的發展沒按套路出牌。

就在美國釋放“繼續援烏”的信號後沒多久,烏克蘭立馬做出一個令人費解的決定:宣布制裁5家中國企業。

這波突如其來的“炮火”對準中國,背後動機引發廣泛猜測。

特朗普突然轉向,烏克蘭卻“拿中企開刀”?中方冷靜應對暗藏玄機 - 天天要聞


二、烏克蘭突然制裁中國企業,真正的意圖是什麼?

7月8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親自簽署命令,宣布對5家中國企業實施制裁,理由是“這些公司向俄羅斯提供了無人機零部件”。

而在這一天,烏克蘭外交部第一副部長還約見了中國駐烏大使。對外發布的消息里,烏方提了一個“看似中立”的要求:希望中國在烏克蘭和平問題上“持平衡立場”,並強調應遵守《聯合國憲章》。

特朗普突然轉向,烏克蘭卻“拿中企開刀”?中方冷靜應對暗藏玄機 - 天天要聞

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但細細琢磨,這其實是對中國立場的一種“軟性質疑”。換句話說,烏方對中國“不夠挺烏”的態度感到不滿。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到底做了什麼,值得烏克蘭突然翻臉?

實際上,中國在俄烏衝突問題上的立場一直非常明確:不拱火、不添亂,呼籲和平談判,嚴格限制軍事物資出口。這在國際上也獲得了較多認可。

那烏克蘭為什麼突然拿中國“開刀”?真的是因為那5家中企的“無人機零部件”嗎?顯然不是那麼簡單。


三、配合美歐大棋局,中國被當成“甩鍋對象”?

要理解烏克蘭的操作,就得看清大棋局的背景。

首先,西方陣營在援烏方面越來越焦頭爛額,錢花了、炮送了,結果戰場上烏軍依舊節節敗退。烏克蘭國內的不滿情緒高漲,歐美輿論也開始反思:我們是不是走錯了方向?

特朗普突然轉向,烏克蘭卻“拿中企開刀”?中方冷靜應對暗藏玄機 - 天天要聞

這種情況下,“找替罪羊”就成了轉移焦點的最佳辦法。

誰最合適?中國。

中立的立場既讓烏克蘭覺得“沒站在我這邊”,又讓歐美媒體有炒作空間。於是,“中國援助俄羅斯”這一標籤,就被反覆炒作、無限放大。

最近,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突然站出來,呼籲中國“切斷對俄經濟往來”。與此同時,烏克蘭也跳出來配合制裁中企。這種“前後腳”出招,顯然不是巧合。

從目前來看,這場“制裁秀”的背後,很可能是美歐出於戰略意圖的聯動安排。

特朗普突然轉向,烏克蘭卻“拿中企開刀”?中方冷靜應對暗藏玄機 - 天天要聞

畢竟,美國對中俄關係的發展早就“心存芥蒂”。特朗普雖然聲稱要“聯俄制華”,但普京並不配合。既然“聯俄”不成,那就想辦法挑撥“中俄”。

而烏克蘭和歐盟此刻的配合,就是在試圖完成這項任務。

但中國,真是那麼容易被帶節奏的嗎?


四、中方態度明確,一切以事實說話

面對烏克蘭的指責和制裁,中國官方並沒有採取激烈反應,而是用一貫的冷靜和理性給出回應。

中方再次強調:中國嚴格控制軍事和兩用技術的出口,中俄合作不針對第三方,更不會違背國際規則。烏克蘭或其他國家如果試圖借所謂“中企援俄”的虛假敘述來施壓,是沒有意義的。

更重要的是,中國始終主張和平解決衝突,這是多數國家希望看到的態度。

實際上,中國提出的“和平計劃”和“談判路線圖”,是目前少數能在國際社會獲得廣泛支持的解決路徑。但顯然,有些勢力不想看到衝突結束,他們更希望戰爭繼續,以便獲取更多的“戰略收益”。

特朗普突然轉向,烏克蘭卻“拿中企開刀”?中方冷靜應對暗藏玄機 - 天天要聞

但中國不是棋子,更不會被輕易操控。那些想把中國推到風口浪尖上的做法,最終只會適得其反。


結語:制裁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試探

從特朗普的態度轉變,到烏克蘭突然制裁中企,再到歐盟跟進施壓,中國這段時間遭遇的“輿論攻擊”和“外交試探”不止一次。

這並非孤立事件,而是一場有預謀、有節奏的戰略組合拳,目的就是圍堵中國、削弱中俄合作。

但無論是炒作“援俄”的假象,還是制裁中企的表演,都動搖不了中國的基本立場。面對國際風浪,中國會繼續堅持和平、理性、合作的主張,也有足夠的能力應對各種干擾。

風雨之中,看得清的,才能走得遠。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澳大利亞外長拱火:美國不想與中國進行軍事對抗,但亞洲需要“力量平衡” - 天天要聞

澳大利亞外長拱火:美國不想與中國進行軍事對抗,但亞洲需要“力量平衡”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當地時間7月10日,東盟外長會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東盟成員國以及中國、俄羅斯、美國等多國外長出席。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澳大利亞外交部長黃英賢試圖拉攏東盟國家,她在會上炒作所謂“中國威脅”,聲稱亞洲地區需要實現“力量平衡”。美國總統特朗普已向東盟多國發出威脅,如果這些國家不願...
《為了人民美好生活接續奮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中國實踐與理論創新》智庫報告發布 - 天天要聞

《為了人民美好生活接續奮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中國實踐與理論創新》智庫報告發布

7月11日,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發布《為了人民美好生活接續奮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中國實踐與理論創新》智庫報告。報告認為,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構建起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體系、政策體系、工作體系,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創立、豐富
烏克蘭制裁中國8家企業,結果扭頭髮現:老撾朝鮮卻出兵援俄 - 天天要聞

烏克蘭制裁中國8家企業,結果扭頭髮現:老撾朝鮮卻出兵援俄

烏克蘭戰場上節節敗退,前線缺人缺彈,局勢一天比一天焦灼。澤連斯基政府沒先想辦法穩住局勢,先對中國企業動手了。三個月八家中企被制裁,理由是“援助俄羅斯”。問題是這話沒證據。同時中國的兩個鄰國,朝鮮、老撾卻真刀真槍地在支持俄羅斯。
商務部:已部署開展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出口專項行動;俄外交部:俄美願恢復經濟等領域直接交流;特朗普政府將禁止非法移民子女參與學前教育項目|早報 - 天天要聞

商務部:已部署開展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出口專項行動;俄外交部:俄美願恢復經濟等領域直接交流;特朗普政府將禁止非法移民子女參與學前教育項目|早報

【今日推薦】 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上調2% 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印發《關於2025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通知》明確,從2025年1月1日起,為2024年底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為2024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2%。此次調整是綜合考慮...
石破茂:如果美國覺得日本既然依賴就要言聽計從,那可不能讓人這麼小瞧 - 天天要聞

石破茂:如果美國覺得日本既然依賴就要言聽計從,那可不能讓人這麼小瞧

【環球網報道】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首相石破茂10日在一檔電視節目上表示,在安全保障和能源等領域,日本“必須要擺脫依賴美國,追求獨立自主”。日本首相石破茂10日做客日本富士電視台節目。此前一天(9日),石破茂在一次街頭演講中表示,日本政府與美國政府之間的關稅談判“是場賭上國家利益的戰鬥,怎麼能忍受...
尼日利亞第一個女火車司機:男人能做的,女人能做得更好 - 天天要聞

尼日利亞第一個女火車司機:男人能做的,女人能做得更好

中國外文局主辦的第二屆蘭花獎頒獎典禮10日在北京舉行。尼日利亞第一位女火車司機白楊榮獲“友好使者獎”。近年來,隨着中非合作日益密切,白楊打破陳規、在中國公司實現人生價值的故事已經多次受到中國媒體報道。不過,這次獲得蘭花獎,還是她第一次在中國榮獲如此高規格的獎項。“我本來不知道自己得獎了。這次我來中國已...
聯合國女官員批評以色列而遭美製裁 - 天天要聞

聯合國女官員批評以色列而遭美製裁

聯合國巴勒斯坦被佔領土人權狀況特別報告員弗蘭切絲卡·阿爾巴內塞10日譴責美國對她施加制裁,並表示不會因美方制裁而放棄維護正義與國際法。阿爾巴內塞當天接受卡塔爾半島電視台採訪時說,她因在巴以問題上批評以色列而遭美國制裁,美方此舉令她聯想到“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