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記者江蘇行|創新驅動發展引全球關注,三個關鍵問題探尋江蘇經驗

2025年06月14日02:14:04 國際 1992

6月9日至1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組織40餘名記者赴江蘇採訪創新驅動發展和經濟大省挑大樑成果成效,其中包括來自美國英國印度尼西亞土耳其韓國日本、巴西等國媒體的外國記者。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當採訪團走進科技企業,提問熱潮幾乎不受“最後一個問題”的時間限制——從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從產業園區到科技企業,外媒記者的提問多圍繞三個核心維度展開:創新生態如何培育?人才資源怎樣轉化?全球合作路徑何在?

外媒記者江蘇行|創新驅動發展引全球關注,三個關鍵問題探尋江蘇經驗 - 天天要聞

科技創新如何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

南京江北新區生物醫藥谷,由南京真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大型基因測序設備,吸引了眾多媒體記者的目光。

“這台設備可以破解‘生命密碼’。”公司總經理周志良介紹。他說,生物醫藥谷形成了完整的產業生態,“從上游供應商到下游用戶,大家近距離合作,能夠碰撞出新的市場、新的技術。”

外媒記者江蘇行|創新驅動發展引全球關注,三個關鍵問題探尋江蘇經驗 - 天天要聞

這種產業集群發展模式讓來自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的記者艾特金印象深刻,他認為生物醫藥領域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的模式非常關鍵且重要,其他國家也能從這種模式中受益。“如果要寫文章,我想要強調這個生態系統,即產業生態系統如何促進創新,引領醫療健康領域的創新和突破。”

同樣引人矚目的還有蘇州工業園區的創新實踐。據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劉華介紹,園區擁有各類科創企業超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3000家、上市企業70家。同時,正努力打造重大科創平台,包括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全國高校生物醫藥轉化中心、長三角生物醫藥產業聯盟等,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5.61%。

外媒記者江蘇行|創新驅動發展引全球關注,三個關鍵問題探尋江蘇經驗 - 天天要聞

思必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選擇落戶於此,公司創始人俞凱在回答“為什麼選擇蘇州?”時表示:“蘇州積極招商引資,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同時對科技產業大力推動。中國的產業政策規劃性、持續性是要明顯強於國外的。”

人才資源如何轉化為發展動能?

人才問題同樣是外媒記者的關注焦點。“江蘇如何將科教優勢用於科技發展,轉化為全球競爭力?”在6月9日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英國天空新聞頻道記者的舉手提問,揭開了江蘇高新區和高校協同創新發展的機制。

相關負責人對此解答,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教育是基礎,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根本。充分利用教育和人才,更好地促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增強0到1的原創力,充分發揮江蘇高等院校實力和高新園區的產力兩大優勢疊加,推動全省高校主動與高新區進行匹配。政府幫高等院校和高新園區搭建起橋樑,探索科技引領教育,人才支撐科技,教育培養人才的良性循環機制。

外媒記者江蘇行|創新驅動發展引全球關注,三個關鍵問題探尋江蘇經驗 - 天天要聞

魔法原子機器人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總裁吳長征向外媒記者介紹自己的“機器人夢想”時提及,中國在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競爭優勢就包括人才儲備。“我們一群有夢想的年輕人聚集到一起,創辦了魔法原子。目前已經有200多位員工,我們在研究最先進的機器人技術,未來希望把機器人送到全世界。”

思必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於2007年創立於劍橋大學,後選擇落戶蘇州工業園區。“在劍橋,我和幾個學生一起,團隊不到10人,開發尖端技術。但要把技術轉化為系統,10個人是不夠的。而在中國,擁有大規模的人才儲備。”俞凱說。

國際合作如何突破挑戰實現共贏?

“中美競爭是否影響到產品研發銷售?”這幾乎是每一場採訪都不會落下的高頻提問。

南京馴鹿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福可蘇®,為國內首款完全自主研發並全流程自主生產的CAR-T細胞治療產品。目前,該產品已惠及超過10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名患者。

外媒記者江蘇行|創新驅動發展引全球關注,三個關鍵問題探尋江蘇經驗 - 天天要聞

有記者提問,目前該產品在美國申請,是否會擔心中美關係摩擦對後續申請、銷售造成影響?馴鹿生物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金華以企業命名寓意回應表示,馴鹿能在中國北方最寒冷的環境中生存,我們有頑強的生命力。“中美關係摩擦對很多行業都會有一定影響,但是經營企業就是要面對各種挑戰和問題。”

在人工智能領域,俞凱稱,美國在芯片方面的管控對其並非大問題。“當前的技術服務爭議確實存在,我們需要依靠自主研發。當然,我們始終認為合作與多元供應鏈對整個行業都是有益的因素,如果全行業能夠協同創新,肯定能共同進步。”

在蘇州工業園區,有記者提問劉華,蘇州工業園區發展這麼好,您認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對此,劉華回答,開放創新是園區的最大特色,園區累計吸引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跨國企業投資,在合作中實現了共贏。

聖保羅頁報的記者潘內森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來自巴西,一個新興國家,他希望有一天巴西能和中國攜手,大力推進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我關心我採訪的那些生物醫藥企業的治療方案需要多久才能引進巴西,讓巴西民眾受益。中國在醫學領域取得了巨大進展,我期待看到這些成果如何惠及其他國家。”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王新月 文/攝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未來100年,韓國人口或銳減八成! - 天天要聞

未來100年,韓國人口或銳減八成!

近日,韓國智庫“半島未來人口研究院”發布報告稱,若當前超低生育率持續,到2125年,韓國總人口或將銳減85%,為753萬人左右。韓國社會將呈現“倒金字塔式”結構。已成定局近年來,韓國的超低生育率持續引發關注。去年,韓國的總和生育率僅為0.75,為全球最低。“半島未來人口研究院”通過分析生育率、死亡率和移徙率來預測...
特朗普用加稅逼75國簽約,唯獨中國是個特例 - 天天要聞

特朗普用加稅逼75國簽約,唯獨中國是個特例

在特朗普留下的90天關稅緩衝期即將結束之際,美國政府又有動作,想要在這之前同一系列國家簽署關稅協議,從而繞開特朗普將要落地的“最嚴厲關稅”威脅。 這裡面的玄機可不少。首先,美國在這次貿易博....
當白宮忙於關稅博弈,中國電力產業正突圍狂飆 - 天天要聞

當白宮忙於關稅博弈,中國電力產業正突圍狂飆

當白宮還在關稅談判桌上與世界各國吵得面紅耳赤,這邊中國電力產業已經踩足油門,把全球能源賽道遠遠甩在身後。美國這算盤打得叮噹響,對外盯着伊朗石油,對內狂砍新能源補貼,一門心思護着頁岩氣生意。結果呢?特斯拉股價跟着坐過山車,全國電網還像盤散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