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家智庫當眾吹噓,稱印度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並且三年之內還要再升一位。然而,法國卻表示,你們有錢還做老賴,快十年前的一筆武器尾款至今還沒有結賬。
在印巴衝突過後,印度絞盡腦汁要在其他領域找回面子。而經濟這一塊成了莫迪的重點關注對象,於是相關部門加班加點,接連打出騷操作。
5月27號,一條熱搜衝上了國際新聞榜。根據印度一家智庫的CEO表示,當前印度已經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同時他揚言準備在3年之內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三。
看他這麼自信,我一時間竟不想點破他。但世界第四大經濟體這個名頭,可不是光靠說就能拿到的,印度自然也知道這一點,他們整理出一份統計數據,2025年印度名義GDP將達到4.19萬億美元,而日本則是4.186萬億美元。因此憑藉微弱優勢,印度將超越日本。
可儘管總量比日本強,但印度的人均GDP卻絲毫沒有經濟強國的樣子。據統計,印度人均GDP僅有2880美元,遠低於日本的3.4萬美元。當然了,比人均的話,印度吃了人口多的虧。
那我們來說一說其他方面。首先判斷一個國家經濟是否強勢,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該國的產業是否具有競爭力。這一點,印度不能說毫不相關,只能說一點邊都不沾。
單說製造業一項,印度全國製造業占GDP比重僅有17.2%,跟莫迪政府設定的25%目標還差着好幾個身位。此外,截止2024年,印度國內電子、半導體、汽車等14個行業,僅完成了37%的產值目標。
針對印度的經濟情況,有經濟學家說由於整體受限於基建落後、供應鏈依賴海外等問題,導致印度的經濟發展面臨諸多挑戰。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別說衝出亞洲了,光是中國就能將他們壓得死死的。
那說了這麼多,大家應該也都了解,印度吹噓自己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有多離譜了。我再跟大家說件事,更能直觀地體現出印度有多窮。
昨天,印度人民黨議員,普拉薩德率領一個宣講團抵達巴黎。他們此行的任務很簡單,就是在巴黎進行演講,宣傳印度在印巴衝突中取得的“光輝戰績”。
據說,為了達到最好的宣傳效果,他們還帶了一本整整150頁的“勝利材料”,準備給法國人好好洗一下腦。只不過印度把排場搞得風生水起,法國方面卻不太買賬,來聽演講的人寥寥無幾。
而在這些人中,有一家軍工企業卻聽得格外認真,他們是陣風戰機的製造廠商達索公司,此番前來主要有兩個目的,第一來聽聽陣風戰機在實戰中的表現,第二就是來向印度要錢的。
什麼錢呢,陣風戰機的尾款。2016年,印度向法國進口了36架陣風戰機,當時簽的合同大概是85億歐元,而印度先付了27億,之後就一直拖着尾款沒給。
如今快十年過去了,這批陣風戰機連戰場都上過,可尾款就是見不到影子。因此達索公司趁這次印度宣講團來巴黎,就上門堵人要錢。
但他們沒有想到,印度連臉都不要了,怎麼可能還給錢。印度一名高級法官就直說了,法國賣給他們的戰機太劣質,導致空戰中被擊落,按道理印度才應該找法國索賠。
而印度政府更是拒絕了,達索公司核查陣風戰機庫存的請求。從他們遮遮掩掩的態度來看,很有可能印軍在空戰中,損失了不止三架陣風戰機。我們從新聞上看到的,說不定只是冰山一角。
另外,我還覺得印度軍方大概率,是摸不透戰鬥機的操作系統,但是又不想外界知道,所以對於戰機廠商的態度才這麼冷漠。
這麼看下來,法國跟印度這筆交易,可以說是雙輸,印度折了名聲,法國虧了尾款。但根本上來說,純屬是莫迪自己作的,經過這場窩囊仗之後,印度全身上下最硬的就只剩嘴了。
這不,昨天莫迪又叫囂着跟巴基斯坦沒完。可是不管是軍事上還是經濟上,印度已經無法再承擔一場大規模的衝突。我看,他們還是把剩餘不多的錢繼續投到宣講團那裡,讓他們來個全球巡講,多多少少還能挽回點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