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在中美貿易問題上頻繁釋放示好信號,多次表達出想與中方重啟談判的強烈願望。然而,中方對此表現得相當冷靜,回應稱正在對美方的談判請求進行評估。這種一熱一冷的鮮明對比,背後有着複雜而深刻的緣由,而中方的態度,其實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
自 2018 年美國單方面挑起關稅戰以來,特朗普政府在中美貿易談判中的表現就如同一場難以捉摸的鬧劇。以今年 4 月為例,特朗普先是宣稱只要中國主動致電,就隨時準備與中方達成貿易協議,一副掌握着談判主動權的姿態。在沒有得到中方回應後,沒過幾天,他又主動釋放 “善意”,表示打算大幅下調對華關稅,下調幅度超過一半。可這股示好的熱度尚未消退,特朗普又突然轉變態度,聲稱中國不讓步就不減免關稅,態度轉變之快令人咋舌。
更具戲劇性的是,同月17日,中方針對美方一些不合理舉措,進行了強力反制。之後特朗普馬上表態,說自己並不想提高關稅,看上去似乎是在對中方示好,給緊張局勢降溫。可現實卻狠狠打臉,不到24小時,他又開始威脅,如果談判談不攏,美國就要制定新規則。這種前後矛盾、毫無連貫性的態度,實在讓人難以相信他在談判上有絲毫誠意。
再往前回顧,美國在過去幾年的貿易談判中,多次上演 “邊打邊談” 的戲碼。談判前夕,突然升級關稅,制裁中國企業;好不容易簽署了協議,轉頭就以 “技術性調整” 為由,繼續加碼施壓。這種 “施壓 - 談判 - 違約” 的惡性循環,早已把美國的真實目的暴露無遺。他們根本不是真心想通過談判,達成平等互利的協議,而是妄圖以談判為幌子,逼迫中方在單方面讓步中妥協,滿足美國的一己私利。
在這種情況下,中方選擇暫時不上談判桌,無疑是極為明智的決策。中國早就不是那個任人宰割的弱國,在維護自身核心利益上,有着堅定的決心和十足的底氣。美方這種毫無誠意、反覆無常的談判態度,讓中方不得不保持高度警惕,以防陷入美方設下的談判陷阱,被他們牽着鼻子走。
中方對中美貿易問題,一貫主張一攬子解決方案。這意味着美方若想開啟有意義談判,就必須拿出切實的行動。只有當美方展現出足夠的誠意,營造出一個有利於談判的良好氛圍時,中方才會認真考慮坐到談判桌前。
當前,美國國內的經濟形勢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急於與中方展開談判。美國國內通脹壓力持續高企,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幅上升,民眾對物價上漲的不滿情緒日益加劇。部分行業對於取消高額關稅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政府也因此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和輿論壓力。在這種情況下,美方釋放出的談判信號,很難不讓人懷疑其背後是否隱藏着更深的意圖,是否是企圖通過 “部分取消關稅” 等手段,換取中方在其他關鍵領域做出更大的讓步。
對於美方的這些心思,中方看得十分透徹。正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所明確表示的那樣,打,中國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但在任何可能的對話、會談中,如果美方不糾正其錯誤的單邊關稅措施,就說明他們缺乏基本的談判誠意,在這種情況下,中方絕不會輕易做出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