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特朗普還是“不長記性”,中國就只能奉陪到底了

2025年04月12日17:20:15 國際 5700

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特朗普揮舞着關稅大棒,試圖通過“極限施壓”遏制中國的崛起。

然而,七年過去了,這場所謂的“經濟對決”不僅沒有擊垮中國經濟,反而讓中國在國際貿易格局中佔據了更加穩固的地位。

既然特朗普還是“不長記性”,中國就只能奉陪到底了 - 天天要聞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達到6.16萬億美元,比2018年的4.62萬億美元增長了三分之一;貿易順差更是從3500億美元飆升到一萬億美元,增幅接近兩倍。

反觀美國,貿易逆差卻從2018年的8000億美元擴大到2024年的1.2萬億美元。特朗普的貿易戰,最終演變成了一場“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鬧劇。

【貿易戰的賬單:誰贏了?】

乍看之下,特朗普似乎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從2018年的4200億美元下降到2024年的3600億美元,降幅600億美元。

然而,這不過是數字遊戲罷了。事實上,美國並未因此減少整體貿易赤字,而是將原本針對中國的進口需求轉移到了其他經濟體,包括東盟和墨西哥。

2018年,美國對東盟的貿易逆差只有1000億美元,而到了2024年,這一數字激增到2200億美元。

同樣,美國對墨西哥的貿易逆差也從2018年的800億美元翻倍暴漲到2024年的1700億美元。

既然特朗普還是“不長記性”,中國就只能奉陪到底了 - 天天要聞

換句話說,中國商品只是把貼上了“越南製造”或“墨西哥製造”的標籤,卻無法改變美國人依賴廉價進口商品的事實。

與此同時,中國的貿易順差不降反升,充分證明了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不可替代性。即便特朗普對中國加征高達54%、74%甚至104%的關稅,中國企業依然能夠通過轉口貿易、海外建廠等方式規避衝擊。

這種靈活應變的能力,恰恰體現了中國在應對複雜國際環境時的戰略智慧。

【貿易戰的真實代價:美國消費者買單】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看似是為了保護本土製造業,但實際上,它最大的受害者卻是普通美國消費者。

由於大部分被加征關稅的商品屬於消費電子、家電、傢具等日常必需品,這些商品的價格不可避免地上漲,從而推高了美國的生活成本。

2021年開始,美國通脹率一路攀升,在2022年6月一度高達9%,雖然部分原因可以歸結為疫情後的經濟刺激政策,但貿易戰帶來的關稅傳導效應顯然也是重要推手。

既然特朗普還是“不長記性”,中國就只能奉陪到底了 - 天天要聞

此外,特朗普的“去全球化”策略進一步加劇了美國製造業的“空心化”問題。截至2024年,美國製造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降至10.25%,比2018年的11.35%還要低一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貿易摩擦六年後,美國製造業不僅沒有復興,反而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與此同時,美國國債總額從2018年的21萬億美元激增至2024年的36萬億美元,利息成本佔gdp的比重從1.6%上升至3.1%。

這一切都表明,特朗普的貿易戰不僅未能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反而進一步稀釋了美元信用和美國霸權地位。

【中國的底氣:從被動應戰到主動布局】

如果說2018年的貿易戰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那麼今天的中國已經具備了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和戰略定力。

回顧過去七年的數據,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如何一步步化危為機:

首先是貿易結構優化,2018年,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佔比接近20%。而到2024年已降至15%以下。

與此同時,中國對歐盟、東盟和墨西哥的貿易順差大幅增長。

例如,2018年中國對東盟的順差只有524億美元,而2024年已飆升超過1900億美元。這說明,中國成功實現了市場多元化,不再過度依賴單一國家。

再就是國產化替代加速。經過七年的技術攻關,中國在芯片、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

以芯片為例,儘管美國不斷升級對華科技封鎖,但中國芯片自給率已從2018年的不足15%提升至2024年的30%以上。

這種國產化替代不僅降低了對美國的技術依賴,還倒逼中國企業加快創新步伐。

既然特朗普還是“不長記性”,中國就只能奉陪到底了 - 天天要聞

面對特朗普的“去全球化”政策,中國企業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東南亞、非洲和拉美正成為全球製造業和消費的新熱點地區。

例如,2024年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突破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5%。這種多邊主義合作模式不僅幫助中國突破了美國的圍堵,還為全球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結語:打鐵還需自身硬】

縱觀經濟史不難發現,貿易戰從來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是大國綜合實力的較量。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雖然表面上咄咄逼人,但其本質仍是對美國深層次矛盾的一種遮掩。從製造業“空心化”到債務高企,再到貧富分化加劇,這些問題並非中國造成的,也無法通過貿易戰解決。

對於中國而言,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保持定力,專註於自身的發展。

正如一句老話所說:“打鐵還得自身硬。”只要中國堅持高質量發展,不斷擴大開放力度,就一定能在新一輪全球化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河南一女幹部被查! - 天天要聞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河南一女幹部被查!

據河南鄭州市紀委監委7月7日消息:鄭州市金水區人大常委會原主任、二級巡視員薛燕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鄭州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公開信息顯示,薛燕長期任職金水區,曾擔任鄭州市金水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多年,2024年2月卸任。來源:鄭州市紀委監委報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報...
3位副市長擬任新職 - 天天要聞

3位副市長擬任新職

7月7日,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組織部發布領導幹部任職前公示,其中,自治區政協常委,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一級巡視員,民進自治區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羅真,擬任區直企業正職;
調查顯示德國僅1/5員工接受過AI使用培訓,未獲得機會者多達七成 - 天天要聞

調查顯示德國僅1/5員工接受過AI使用培訓,未獲得機會者多達七成

IT之家 7 月 7 日消息,據德新社今日報道,調查顯示大多數德國僱員至今尚未獲得僱主提供的人工智能(AI)培訓機會。德國信息產業、電信和新媒體協會 Bitkom 的數據顯示,目前僅有五分之一的從業者在工作中接受過 AI 使用相關的培訓,而多達七成的人未曾接到任何培訓邀請。另有 6% 的情況雖有培訓資源可用,但尚未被實際利用...
美國財長點名台灣,關稅恐回32%,民怨沸騰加速惡罷失敗 - 天天要聞

美國財長點名台灣,關稅恐回32%,民怨沸騰加速惡罷失敗

郭茂辰海峽傳真綜合報道 美國對等關稅談判即將於9日到期,台美談判進度受到各界高度關注。台經濟部門負責人郭智輝在立法機構備詢時表示,談判仍在進行中,但美國財政部長已點名台灣若未與華府達成貿易協議,關稅稅率將回到4月初水準並於8月1日開徵,引發島內各界擔憂。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警告若關稅維持32%加上匯率因素,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