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還沒踏上訪華的專機,動作就已經先來了。6月初,在中美元首通話之後,美方便不斷造勢“收到了訪華要求”,可具體訪問日程一直懸着沒敲定。明眼人都知道,橫在中美之間最大的坎兒就是關稅問題,這幾乎成了特朗普此行繞不開的焦點。
對此,特朗普心裡門兒清,中國不可能接受他提出的不平等協議。於是在訪華前,他也有了動作:先施壓歐洲、日本、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這些經濟體,特朗普的算盤打得精,他覺得只要把這些國家都“收服”了,等坐到中國談判桌前,手裡攥着的籌碼分量自然更足。
可現實給他潑了盆冷水。除了越南、英國主動與美簽訂協議之外,其他國家和經濟體完全沒有回應美國的意思,眼看這招不太靈,特朗普悄悄又備了一手——跟盟友糾纏談判的同時,向中國方向遞出了“橄欖枝”,接連送來了四份“大禮”。
第一份,是恢復對中國商用飛機發動機的出口許可。之前美國為了壓制中國商用大飛機的發展,直接把發動機和相關關鍵技術、零部件的出口大門給關上了。這一招確實曾給我們國產大飛機的研發製造帶來不少麻煩。但說句實在的,美國的封鎖,有時候反而像給我們加了把勁,你越封鎖,中國突破的速度常常越快。
拿現實來說,中國這幾年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真沒閑着,長江-1000A國產發動機也已經快裝機試飛了。美國這一鬆口,估計也是想用“糖衣炮彈”讓中國放緩自主研發的步子。但吃過一次虧的中國,怎麼可能再被忽悠一次?恢復出口,是你想賣;自主研發,我們還得繼續搞,兩條腿走路才穩妥。
第二份“大禮”,是芯片設計軟件EDA的出口限制被部分取消。EDA軟件相當於是芯片設計的“畫筆”,之前被美國卡得死死的,讓我們在芯片開發上吃了不少苦。但這次,美國自己悄悄給德國西門子等公司發了通知,說以後對中國出口EDA服務不再需要特殊許可。這說明禁令扛不住了——全球產業鏈離不開中國市場,美國企業也頂不住壓力。
第三份,是乙烷出口恢復。乙烷主要用來生產乙烯,是化工行業的核心原材料。數據顯示,中國有將近98%的乙烷進口來自美國。美國當初也是拿這個做籌碼,想要“掐住”中國。但沒想到,中國快速尋找替代方案,一邊加速國產替代,一邊從卡塔爾等其他國家進口,把問題給頂住了。美國人發現這招不靈,主動“鬆口”。
可以說,這第三份“大禮”更多是美國自己的利益考量,畢竟,不賣給中國,美國自己的乙烷又能去哪兒?所以這所謂的“解除禁令”,更像是“自救”行動,而不是“施恩”。
第四份,波音飛機恢復交付。消息稱,4月份一度被按下暫停鍵的波音飛機交付,如今又重新啟動了。那架曾在4月份被迫從舟山波音工廠飛回美國西雅圖的737MAX,已於6月上旬重新飛回舟山,準備交付給廈航,同樣命運的還有另外兩架737MAX以及吉祥航空的一架787寬體客機,都在6月份陸續完成交付。
那麼,為什麼波音願意重新交付?很簡單,中美之間的飛機貿易,本身就是雙贏局面,你不賣,我照樣從空客買,波音就一個勁地損失市場份額,所以波音方面也是急着拉回中國市場,不然真可能被空客一家獨大。對特朗普來說,也正好藉機向中方釋放善意,增加訪華前的“人情分”。
不過,中方可不是看你送幾樣東西就感動得不行了。中國態度就兩個字:務實。該合作的合作,該鬥爭的鬥爭。商務部發言人用兩句話說得就很清楚:第一,對話合作才是正道,訛詐脅迫沒有出路。第二,希望美方繼續同中方相向而行,進一步糾正錯誤做法,以實際行動維護和落實好兩國元首通話重要共識。
這兩句話立場鮮明:中國始終按規則辦事,依法審批相關出口;同時一針見血地指出,中美經貿關係的健康發展,只能建立在平等對話與合作共贏的堅實基礎上,任何形式的訛詐與脅迫都註定失敗。
中國向來主張國與國之間要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特朗普若真想通過這次訪華實質性地解決中美之間的問題,就必須拿出真正的誠意,少玩些算計的把戲。如果還是抱着那種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的態度,指望中國吞下不平等的條件,那這次訪問恐怕難有實質成果。總之,特朗普這幾份“大禮”,既是示好,也是投石問路。但中方態度已經給得夠清楚:你要誠意,我就陪你談;你要搞事,我就奉陪到底。